《说抱、包》内容概述

[ 2015-12-03 ]  阅读:4204

    甲骨文中有两个写作“子”形在“人”形前面的字形(分别见于《甲骨文合集》16429、《甲骨文合集》26986)(以下用A来指称此字),旧一般释作“保”。但从商周比较古的字形来看,确定的“保”字皆象人反手负子于背,后来字形虽有减省,但“子”形与“人”形的相对位置却是确定的,皆是“子”形位于“人”形的后面。而《合》16429、《合》26986中A则是“子”形位于“人”形的前面,可见两者有别,应非一字。不过从造字意图看,两者恰可类比,“保”象负子于背,A则象揽子怀于前,又根据其它金文资料所提供的语音线索,可知A应该就是“抱者褱于前”之“抱”的象形初文。结合A的字形以及《召告》“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保”、“抱”对举来看,亦可反证“保”最初应是动词而非“緥(褓)”字初文。

    “包”字,《说文》:“象人褢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说文》认为“包”是一个表意字。古文字研究者一般认为它是一个从巳、勹声的形声字。联系相关资料看,“包”字很可能就是由“A”演变而来的。“包”最初应该就是“抱者褱于前、“怀抱”之“抱”的古字。大概由于“包”字上部已经变形声化作“勹”,下部已演变作“巳”形,后来的人已经不清楚“包”的构形或者是由于“包”字常用来表示某一个引申义或假借义,于是后人又以“抱”的古字“包”为声符造了一个后起形声字“抱”来表示“抱者褱于前”之“抱”。

 

 

 【简介】

    谢明文,1982年4月生于湖南邵阳武冈。2001年9月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2002年升入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文科基地班,2005年7月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9月保送首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师从黄天树教授,2008年7月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8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裘锡圭教授,所撰博士论文《商代金文的整理与研究》于2012年6月通过答辩,获文学博士学位。2012年7月进入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工作,任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古文字学、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在《古汉语研究》、《文史》、《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殷都学刊》、《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出土文献》、《出土文献研究》、《古籍研究》、《古文字研究》、《语言研究集刊》、《中国文字》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关闭
周二至周日
09:00-17:00

360°全景游

网上订票

网上商城

APP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