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乡土守初心 文化赋能助振兴——中国文字博物馆派驻冯村工作队驻村事迹
2025年初春,汤阴县瓦岗镇冯村的田埂上,来了一群特殊的“播种者”。由侯瑞雪和张芳组成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派驻冯村工作队带着馆党委的嘱托,踩着晨露走进农家院落,伴着晚霞谋划乡村发展。她们以文化为犁,以民生为田,在这片土地上播撒希望的种子,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一、深耕校园育新苗,文化浸润促成长冯村小学的教室里,总能看到工作队忙碌的身影。他们深知,教育是乡村的希望,便以文化为笔,在孩子们心中播撒梦想的种子。(一)安全与信念,筑牢成长根基“小朋友们,这是我们身体的隐私部位,任何人都不能随便触碰。”冯村小学的教室里传来志愿讲师温和的声音。这堂由工作队牵线的儿童安全课上,第一书记侯瑞雪正悄悄站在教室后排,看着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自我保护。当看到留守儿童们认真记下“遇到危险要大声说‘不’”时,她在笔记本上写下:“安全是成长的第一道防线。”第一书记侯瑞雪为孩子们讲解党徽的来历和意义在和孩子们交流时,她发现孩子们对胸前的党徽充满好奇,便立刻组织了一场爱国爱党知识宣讲,从镰刀锤头的象征意义到党旗党徽的演变历史,她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讲解:“党徽代表着工人和农民团结一心,就像咱们村里人种地、做工,劲儿往一处使。”红色的种子,就在这生动的讲解中扎根童心。(二)文字与传承,激活文化基因冯村驻村工作队带领孩子们跳甲骨文广播体操六一前夕,冯村小学的孩子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六一礼物——甲骨文生肖徽章。这是侯瑞雪和张芳亲手制作的。看着他们对着“兔”、“牛”等甲骨文图案叽叽喳喳讨论的样子,侯瑞雪想起刚驻村时的决定:“要让博物馆里的文字活在乡村。”这份承诺在初夏结出了更多果实,而这枚融合了古老文字与现代设计的徽章,成了最特别的节日礼物。而在此前的春天,甲骨文广播体操已成为校园里的“新潮流”。侯瑞雪带着工作队员张芳,把“人”、“走”、“射”等19个甲骨文字转化成舒展的动作,让孩子们在运动中触摸千年文明。孩子们自豪地说:“我会用身体摆出三千年前的文字啦!”二、情系民生办实事,点滴服务暖人心工作队的脚步,遍布冯村的街头巷尾。他们把村民的“急难愁盼”记在心头,用一件件实事,织密民生保障网。(一)安全防线,守护万家灯火村内很多留守老人和儿童的安全是工作队一直关注的重点,工作队联合汤阴县红十字会,在村内开展应急救护知识专题培训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沉浸式教学,为村民普及急救知识与健康管理技能,进一步织密基层安全防护网络。村民现场学习了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村民马建国在实操后感慨:“以前遇到卡喉只能干着急,现在掌握了这些方法,关键时刻真能救命!”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夜间交通安全,工作队配合村两委干部一起,为冯村主要道路更换老化路灯,安装太阳能路灯80盏。夜幕降临,路灯亮起,不仅照亮了乡村的道路,更温暖了村民的心。“之前路灯不亮,天一黑就只能闷在家里。现在好了,晚饭后和老姐妹们散散步、聊聊天,日子都有滋味了!”顾阿姨开心地说。这不仅是照亮道路的光明工程,更是温暖民心的民生工程。(二)文化惠民,点亮乡村生活夏日傍晚,村民们搬着小板凳聚集在村委会大院,银幕上光影流动,这是工作队组织的“送电影下乡”活动。当经典影片的旋律响起,老人孩子的笑声回荡在夜空,工作队员张芳在活动记录上写道:“文化惠民,要送到群众心坎里。”村里百姓们最喜欢的娱乐活动还是看戏,汤阴县豫剧团的到来让冯村沸腾了。工作队协调的“送戏下乡”活动中,《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经典剧目接连上演。看着台下专注的村民,特别是跟着节奏哼唱的老人,那一刻,幸福具象化了。(三)产业赋能,助力丰产增收工作队聚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核心任务,联合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开展科技助农专项活动。针对冯村传统种植模式中存在的品种退化、水肥利用率低、病虫害防治滞后等问题,侯瑞雪和张芳前期通过走访调研建立技术需求清单,邀请安阳市农业科学院专家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给与针对性的技术指导。三、精准帮扶暖人心,深耕细作见实效冯村驻村工作队邀请辣椒专家开展助农服务针对帮扶户、困难群众,工作队的帮扶精准而暖心。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传递关怀。“三夏”时节的麦田里,侯瑞雪正和工作队员查看麦穗灌浆情况,汗水浸透了她们的衣衫。6月初的冯村,麦浪翻滚,工作队构建起“气象预警+田间管理+禁烧防控+民生关怀”四位一体服务体系。每天清晨,他们通过微信群发布天气信息;正午时分,为禁烧执勤人员送去绿豆汤和西瓜;傍晚,帮缺劳力的农户抢收小麦。在帮扶户肖国强家,张芳轻轻握住老人的手:“叔,您的残疾证换新办下来了。”当崭新的残疾证送到行动不便的肖国强手中时,老人眼眶湿润。为了这张证,工作队跑镇党委、民政、县残联等多部门,协调医生上门鉴定,全程代办手续。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工作队的大事。从4月的入户走访,详细记录监测户的需求;到5月更换老化路灯,让太阳能灯光照亮乡村夜路;再到6月排查危房隐患…… 工作队的脚步遍布冯村的每个角落。侯瑞雪的笔记本上记着:“云飞家的辣椒田需要技术指导”、“欣怡家的补助已经落实”,每一页都写满了对村民的牵挂。从校园里的朗朗书声,到田埂上的丰收希望,从夜晚亮起来的路灯,到村民脸上的笑容,中国文字博物馆派驻冯村工作队以文化为纽带,以实干为根基,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步履坚定。侯瑞雪说:“每一粒种子都需要用心浇灌,乡村振兴也是如此。”这朴素的话语里,藏着工作队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热爱。他们知道,乡村振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正如那枚甲骨文中的“行”字,像十字路口的方向,指引着他们朝着为民服务的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日期:[ 2025-07-17 ] 阅读: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