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 通知公告
《中国文字博物馆集刊》征稿启事
《中国文字博物馆集刊》是由中国文字博物馆主办、公开出版的年度学术刊物。栏目设置有博物馆理论和实践、文字研究、书法与篆刻等。主要涵盖以下学术内容:博物馆学理论与博物馆史;藏品征集与保管;藏品修复与保护;藏品研究;展览与展评;博物馆教育;宣传与文创;博物馆管理、开放与安保;博物馆数字化与信息化;古文字研究;汉字文化;碑帖墓志;书法篆刻等。欢迎国内外学者惠赐稿件。来稿要求:1.论文要求坚持党性原则,论点明确,逻辑严谨,文字精炼,并注意保守国家机密。2.来稿要求5000字左右。文稿需包括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含所属部门、省市、邮编)、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3.题名要求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摘要应200字左右,关键词要求3-5个,选词要规范。论文第一作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职称、学位、研究方向、联系电话或E-mail、通讯地址请在稿件末页注明。如果文章的内容属于科研计划或基金资助项目,应在首页下脚注明受资助的科研计划或基金名称和批准项目编号。4.文中统计数字、公历纪年要用阿拉伯数字(包括世纪);朝代、帝王纪年后要用括号注明公历纪年。5.图、表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图,图、表必须有图题、表名。图、表请另附原图,图片原始分辨率不低于600像素/英寸。6.参考文献只选文内引用并标识出来的,文内没有引用标识的不准列为参考文献;凡文内引用他人原句和观点的地方必需注出文献,不得缺失。参考文献在文内采用[1] [2] [3].....上标格式顺序标识,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并在文后统一著录文献详细信息。同一种参考文献多次引用,要标为同一序号,文后不得多次著录;多次引用的文献在文内序号后用上标括号内分别标出每次引用文句的页码,文后著录不再标识页码。    文献信息著录格式:    [1]专著: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期次):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专利申请者.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6]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7]译著:原作者,译者(译).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7.来稿请用Word和pdf格式各发送一份。电子稿件“发件人”一栏需填写作者真实姓名,“主题”一栏为文章题目。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投稿分类邮箱:博物馆理论与实践:zgwzbwgjk1@163.com 文字研究:zgwzbwgjk2@163.com书法与篆刻:zgwzbwgjk3@163.com8.来稿请附独创性声明,即来稿为作者独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未公开发表;文中所有引用部分,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如有发生侵犯他人著作权的问题,其后果作者自负。9.本刊有权对采用稿件进行删节、修改。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声明。10.凡向本刊投稿,稿件录用后即视为授权本刊,并包括本刊关联的出版物、网站及其它合作出版物和网站。11.本年度收稿截止时间为2020年7月31日。 
日期:[ 2020-06-10 ] 阅读:36069
“2020中国文字•书法论坛”获奖名单
优秀论文 序号姓 名文 章 题 目1殷麒鹏从古今文经学之争看《汉志》“误记”汉初课吏以“六体”的原因2吴凡异变:清初行书中的异体、别体、假借文字研究3曾毓晟杨泉《草书赋》论考——兼及汉魏六朝赋之流变4汤传盛“我法自见”与“新之崇拜”——倪元璐书法风格论兼及当下书法创作中的创新之辩5李国松秦始皇廿六年诏权量陶文书法刍议6叶嘉沂大众传媒视域下的书法表达——论书法字体设计与书法本体的承嬗离合7王茁浅谈古文字书法创作用字立场中的“述而不作”和“与古为新”8胡涛杨守敬题跋中的帖学观念与实践9李一帆论杨维桢对颜书的师法——兼及仕元汉人“名节”心理困境的变化10周一凡苏轼“深讳”师法徐浩的隐情 入选论文序号姓 名文 章 题 目1任小平从吐鲁番出土大量古籍和《论语》郑氏注写本谈古代经学与书法教育2康佳琦中国古代印论在日本的传播——以《学古编》为例3庞晓菲唐末五代书法审美意象观的转向及其“禅味”特色4李瑞振黄牧甫摹刻石鼓史事考5李红县书法教育中的文字学缺位——从第八届篆刻艺术展中“眼”字用法说开6温见涛行书观念的异化与王羲之行书地位摅论7李丽珊萧散古淡郁勃奇宕:董其昌对颜体笔法的传承与接受8朱珠东汉王皮案件木牍文字考察9唐运勇南宋摩崖题刻书史意义的个案研究——以方信孺在桂林留题为主线10黄 克翁同龢与康有为交游及翁氏书法的碑学取法问题11武思亚敦煌汉文硬笔书迹探析12赵华伟唐代书画家窦蒙其人其艺考13张远智南宋晏袤书法研究14李国栋倪元璐书法的儒学基质与心学表现15 葛华灵明代早期对欧、虞楷书的接受研究16贺琛解读笔笔断而后起——兼论包世臣书学中的“裹锋”与“铺毫”17张庆勋宋代隶书碑刻研究18吴林峰从《郭翻墓志》看北魏墓志书风及其相关问题  
日期:[ 2020-06-02 ] 阅读:29925
中国文字博物馆恢复开放公告
春暖花开,又见柳绿吐新芽,我馆将于3月24日起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期间,为保障公众健康,现将相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开放时间1.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场);2.;3.特殊情况另行公告。二、预约规则1.实行网络实名制预约参观,暂不接待未预约游客;2.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预约,每日限额1500人,瞬间最大接待量不超过300人;3.观众可提前1-3天通过中国文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当日凭预约二维码、身份证和健康码入馆(自助取票机关闭);4.个人预约须录入个人有效身份证信息、联系电话等信息;5.关闭中国文字博物馆官方网站预约通道(官网网上预约系统无法生成二维码);6.开放日9:00-17:00可通过0372-2266059进行预约咨询。三、入馆流程1.请务必携带身份证、注册申领“健康码”;2.请通过中国文字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提前预约,选择参观日期,预约成功后,可将预约二维码保留截图;3.按照预约时间至我馆南门扫描预约订单页面(或截图),按现场指引排队入馆;4.请全程戴口罩,出示身份证、“健康码”,测量体温,通过安检方能入馆。四、服务调整暂停人工讲解,观众在参观时可租用自助语音导览或使用中国文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微信自助导览”。五、入馆须知1.已预约观众请按预约日期时段从南门入馆,超时谢绝入馆;2.已预约观众务必携带本人身份证,未携带证件谢绝入馆;3.每个成人限带1名身高1.4米以下已预约儿童;未办理实体身份证的儿童凭家长预约后,与家长一同入馆;4.观众须全程佩戴口罩,并配合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码”防疫登记,如体温≥37.3℃或有其他不适症状,谢绝入馆;5.请合理计划参观时长,建议控制在2小时以内;排队及参观时请尽量与其他观众保持1.5米以上距离,避免人员聚集。6.各展厅将根据客流状况实行客流控制措施,请耐心等候;如身体不适,请立即与工作人员联系;遇紧急情况,须服从工作人员指挥;7.以上规则根据防疫情况实时调整,请关注官网最新公告。8.如有疑问,请拨打咨询电话:0372—2266005  2557879。为深入贯彻落实防控工作,我馆将全力落实防疫防控措施,加强管理,确保工作人员健康上岗,做好公共空间的消毒措施。敬请观众理解和配合,也期望您遵守规定、文明参观,在特殊时期同样收获愉悦的参观体验。中国文字博物馆2020年3月23日  
日期:[ 2020-03-23 ] 阅读: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