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 重要资讯
中国文字博物馆“一片甲骨惊天下”(11)“中华书韵·字有新生”《汉字》巡展亮相西安市图书馆新馆
2025年1月14日,由中国文字博物馆、西安市图书馆主办的“中华书韵·字有新生”《汉字》巡展亮相西安市图书馆新馆二楼大厅。此次展览旨在通过展示汉字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进一步激发公众对阅读和传统文化的热爱,推动其传承与发展。西安市图书馆新馆傲立于西安浐灞国际港区的核心地带——长安书院之内,其别具一格的建筑风貌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广大市民的广泛关注与赞誉。在西安市图书馆新馆,公众不仅可以阅读到丰富的书籍,还能通过各类展览和文化活动,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为推动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贡献力量。《汉字》展览在西安市图书馆新馆的举办,将为这座新兴的文化地标增添璀璨夺目的文化内涵与魅力。《汉字》巡展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精心打造的沉浸式、立体化、互动型的综合性展览活动。展览以汉字的发展历程为主线,通过图文、实物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汉字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观众可以近距离观赏到甲骨、青铜器、竹简等文物复仿制品,感受不同记录载体上的汉字之美。同时,通过数字化多媒体展示,观众还能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领略汉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采。展览打造了“一片甲骨惊天下”“国宝中的古文字”立体装置、“字在田园”场景、“小仓颉IP形象”“人在字中”、“汉字树”等互动体验项目,使观众沉浸式地了解汉字历史、欣赏汉字艺术、品味汉字妙趣,感受汉字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也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阅读热情,让更多人爱上阅读、享受阅读。此次《汉字》展的举办,不仅展示了汉字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宣传了甲骨文的故乡--安阳,对“有文化·必安阳”进行了有效推介,将进一步激发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展览时间截止至2025年2月15日。
日期:[ 2025-01-14 ] 阅读:6
《行走安阳——高考中的城市密码》新书分享会在北京举办
本次活动得到了河南省教育厅、安阳市人民政府、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中共安阳市委宣传部、安阳市教育局等多家单位的支持和参与。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刘林亚,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庆,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林疆燕,安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常慧芹,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宁红亮,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李文平等领导出席了新书分享会。该书通过对20余年以来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中的122道涉及安阳元素的高考真题进行解读,深入挖掘和展现了安阳丰富的历史遗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城市风貌。安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常慧芹在致辞中介绍,近年来,安阳市坚持“更聚焦、更市场、更具体”的发展思路,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着力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中原文旅新名片。希望借助这本书的出版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安阳、走进安阳、领略秀美的自然风景,感受厚重的文化底蕴、触摸发展的时代脉动。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刘林亚认为,《行走安阳——高考中的城市密码》一书,以历年各地各科高考试卷中的安阳元素为切入点,注重挖掘试题内在的能力素养与家国情怀,研究试题与安阳地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融合,是对高考试题背后城市文化的一次溯源;让学生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在新环境下解决新问题,是对培养核心素养与增强文化自信的一次尝试。在新书分享会上,殷墟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赵清荣,红旗渠纪念馆副馆长牛慧青分别讲述了高考试卷中的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元素和红旗渠精神,带领大家沉浸式阅读安阳。本文转载自:河南日报
日期:[ 2025-01-10 ] 阅读:70
匠心筑梦十五载 文字殿堂谱华章 ——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15周年基础建设篇
引言“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考察时强调中国文字博物馆,坐落于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是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全国唯一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一级博物馆。自2009年开馆以来,这座金碧辉煌、气势恢宏的建筑群已成为国内外游客了解中国文字文化的重要窗口。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历程,不仅是一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过程,更是传承弘扬以汉字为精神标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坐标安阳,一片甲骨惊天下安阳是商代晚期都城殷墟的所在地,中国最早成体系文字——甲骨文的发现地。商代作为中华文明及历史的重要节点,上承四方上古文明汇集之趋势,下启多元一体文明之格局,是每一位中华儿女认识和了解中华历史和文明绕不开的重要阶段,‌对后来中华文明的演进产生了深远而又不可磨灭的影响。3000多年前,古人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来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甲骨文的惊世发现,如同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将古老中国的深邃底蕴与现代中国的蓬勃活力紧紧相连,将那份血浓于水的文化基因,以有形之姿、可感之情,凝聚成一条坚韧不拔的纽带,彰显着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与源远流长。缘起甲骨,国之大者厚植文化基于安阳作为甲骨文的故乡以及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在展示悠久的中华文字和中华文明方面具有显著资源优势的考虑,2001年,郑州大学历史与考古系王蕴智教授和安阳市委、市政府向河南省委、省政府建议筹划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2002年8月,这个建议得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文字博物馆建设尽快立项,并将其作为河南省的重点项目予以全力支持。2003年10月,中央领导同志在安阳视察时明确指出:建立中国文字博物馆这个创意好,建这个馆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都是必要的,要办成国家水准的博物馆,不能仅限于安阳和河南,要成为国家级的博物馆。200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致函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建设在安阳的文字博物馆正式定名为“中国文字博物馆”。筹划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动意正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恰逢其势,正当其时。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始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关心和支持,得到了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及相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建设,填补了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的一项空白,对于展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创新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众擎易举,建设征程共克时艰2008年12月15日,江苏省徐州工程学院杨洪清教授捐款1000元,这是中国文字博物馆收到的第一笔社会捐款。这笔捐款犹如一缕星辰之火,悄然点燃,引领并激发着社会各界对文字文化的无限崇敬与热烈爱戴,如同春风化雨,让这份热爱在中华大地上绚烂绽放,遍地开花: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教授捐款10000元,北京大学考古系高明教授捐赠文物11件,香港企业家严辉先生捐赠珍贵文物5件,安阳市民间收藏家傅春喜先生捐赠文物25件,安阳盛德利餐饮公司捐款10000元,安阳国泰房地产开发公司捐款20000元,安阳离休老干部郝宪章捐款10000元……这些善举和支持犹如点点星光汇聚成璀璨星海,温暖地照亮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前行的路。从项目立项到一期工程开馆庆典,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建设经历了长达六年的精心运作和两年的紧张建设。这八年里,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和艰辛。从科研论证、项目选址、土地征用、环境评价,到初步设计、工程施工、文物征集、陈列布展、队伍建设等,每一步都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一期工程开馆前夕,时间紧迫,为了加强组织管理、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并确保各项准备工作按时完成,2009年8月,安阳市委、市政府与建设各方签订了军令状,立下了不可动摇的承诺:一是10月18日后博物馆内不得再有粉尘,必须确保无尘状态以布展文物;二是消防、安防必须确保验收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确保10月25日具备开馆条件;三是开馆前必须确保有关文字文物达到2000件;四是各公司、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军令状承诺按时交工、验收合格,否则将按照军令状签署内容严肃处理。2009年11月16日,金碧辉煌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处处洋溢着喜庆热烈的气氛,来自全国各地的特邀嘉宾和各界代表汇聚一堂。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文化部部长蔡武,著名学者、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冯其庸等出席开馆典礼。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宣布开馆,文字殿堂盛大开放。白手起家,文物征藏凝心聚力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石。中国文字博物馆建设面临的一个最为严峻的挑战:馆藏文物的匮乏,有锅没有米的困境该如何破解?为了解决这一根本性难题,2009年1月22日,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亲自带队,先后走访了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协调推动中国文字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可以说,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每一件馆藏都凝聚着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积极协调,各省、市文物部门的积极响应、鼎力支持,承载着社会各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信仰。2009年3月4日,国家文物局首先调拨了伯梁其盨、太师虘簋、善夫吉父鬲、善夫吉父酃、环带纹铜壶等共八件珍贵青铜文物入藏中国文字博物馆,成为中国文字博物馆第一批馆藏。这批文物保存完好,形文俱佳,是西周时期青铜器中的珍品,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历史价值。该批文物的入藏体现了国家对建设中的中国文字博物馆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随后,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寻宝——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栏目向公众发声,呼吁社会各界支持中国文字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在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和支持下,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藏品日益丰富。2009年5月8日,安阳市文物局移交宁父乙爵、宁觚、爰鼎、爰觚、爰簋、玉璋朱书等共38件珍贵文物入藏中国文字博物馆;随后,在河南省文物局的全力协调支持下,330余件来自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焦作、新乡、许昌、三门峡、信阳、南阳、商丘、驻马店等地市文博单位的珍贵文物分两批入藏中国文字博物馆;来自故宫、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借展珍贵文字文物264件/套;来自宁夏、甘肃、陕西、安徽、河北、湖北、内蒙古、浙江等全国各地市借展文物830余件/套陆续抵达中国文字博物馆……截至2009年11月16日当天,中国文字博物馆共征集文物4123件,为震撼开馆奠定了坚实基础。蓝图绘就,文字园区华彩可期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西安市调研时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为全面建设好、发挥好博物馆收藏、教育、展示和研究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中国文字博物馆启动续建工程建设,补充完善一期工程的功能缺失。2017年,安阳市委、市政府正式将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安阳2017十件民生实事”,并于当年9月成功奠基,成为安阳建设史上的又一盛事。然而,在推进过程中,立项难、资金筹措难、征地拆迁难度大等种种困难严重制约了续建工程建设前进的脚步。为此,安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向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申请支持。2018年9月,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建设迎来了曙光,与河南五建建设集团正式签约。2020年5月,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22年11月16日,时隔13年后,备受关注的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再次震撼开馆。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战营出席开馆仪式并宣布开馆。至此,中国文字博物馆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文字文化演绎体验中心、国际汉字文化研究交流中心、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三部分,主要满足博物馆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教育培训等基础功能的需求。文字文化演绎体验中心、国际汉字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建筑设计在形态上与主体馆相辅相成,与一期工程主体馆形成合抱之势,俯视效果犹如汉字的“合”字,整体建筑兼具文化性和艺术性,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创新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理念。汉字公园项目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建设形成“汉字之源”“汉字之变”“汉字之趣”“汉字之美”“汉字之韵”“汉字力量”六个汉字文化展示园地。中国文字博物馆两期工程总占地近500亩,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形成了一个主题鲜明、功能完备、风格独特的现代化文字文化中心园区,展陈更加系统,服务更加全面,特色更加鲜明,成为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2023年以来,中国文字博物馆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再次聚焦社会关注,游客接待量屡创历史新高。据统计,自开馆以来,中国文字博物馆共接待中外游客1800余万人次,日益成为传承弘扬汉字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前沿阵地。回眸历史,十五芳华感恩有你在历史的长河中,15年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中国文字博物馆而言,这15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河南省委、省政府、安阳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中央、省、市各级各部门全力支持,历任馆长、馆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干部职工上下一心、形成合力、不畏艰难、团结奋进,为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年11月,冯其庸先生受聘担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首任馆长;2011年9月29日,李学勤先生受聘担任中国文字博物馆第二任馆长。2019年6月6日,黄德宽先生受聘担任中国文字博物馆第三任馆长。3任馆长作为古文字学和历史学界的权威学者,为中国文字博物馆带来了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广泛的学术资源,大力提升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历任馆党委接续奋斗,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创了中国文字发展论坛、“四堂杯”全国书法大展、汉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等文化品牌,创建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作为我国唯一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担负着弘扬传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的文化使命。立足新时代,中国文字博物馆将按照安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立足安阳,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工作思路,聚焦实施“动起来、活起来、响起来、用起来、富起来、走起来”六项举措,扎实做好文物收藏、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社会教育、文化交流五项工作,全面推动中国文字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有效扩大了汉字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感染力。结语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历程是一段充满艰辛与辉煌的篇章。从最初的蓝图到如今的辉煌成就,博物馆始终秉持着传承文字文化、弘扬中华文明的使命和责任。未来,中国文字博物馆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安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守正创新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重博物馆特色建设,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树立文化地标,推动甲骨文保护整理、文创开发、研学旅游、数字应用、交流传播等,使中国文字博物馆成为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和国际性文字文化交流平台,逐步形成“到中国旅游必到殷墟参观,看中华文化必看甲骨文字”的广泛共识,为聚力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中原文旅新名片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作出中国文字博物馆的突出贡献。
日期:[ 2024-12-30 ] 阅读:794
中国文字博物馆与安阳师范学院 召开战略合作推进会
12月24日,中国文字博物馆与安阳师范学院战略合作推进会在安阳师范学院勤业楼401会议室举行。安阳师范学院校长孔国庆、副校长孙金伟及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宁红亮等出席会议。会上,双方就合作模式和内容等进行了充分交流与沟通。安阳师范学院校长孔国庆围绕学科建设、办学特色、科学研究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学校发展的总体情况。他指出,中国文字博物馆与安阳师范学院的合作由来已久,有着很深厚的历史渊源与学术业务关联,希望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建立更加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合作机制,并着重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更加紧密的项目式合作,共同推动馆校合作迈上新台阶。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宁红亮在发言中高度赞扬了安阳师范学院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详细阐述了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定位与功能。他表示,中国文字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守护和展示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更是学术研究、社会教育和文化交流的窗口平台。安阳师范学院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拥有显著优势,拥有专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深厚的学术研究基础,将为培养汉字文化领域的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撑。双方加强沟通与合作有助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发展。通过此次推进会,馆校双方就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达成共识,确定签约意向。中国文字博物馆相关部室负责人,安阳师范学院科研处、研究生处、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甲骨文研究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日期:[ 2024-12-25 ] 阅读: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