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 重要资讯
匠心筑梦十五载 文字殿堂谱华章 ——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15周年基础建设篇
引言“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考察时强调中国文字博物馆,坐落于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是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全国唯一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一级博物馆。自2009年开馆以来,这座金碧辉煌、气势恢宏的建筑群已成为国内外游客了解中国文字文化的重要窗口。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历程,不仅是一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过程,更是传承弘扬以汉字为精神标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坐标安阳,一片甲骨惊天下安阳是商代晚期都城殷墟的所在地,中国最早成体系文字——甲骨文的发现地。商代作为中华文明及历史的重要节点,上承四方上古文明汇集之趋势,下启多元一体文明之格局,是每一位中华儿女认识和了解中华历史和文明绕不开的重要阶段,‌对后来中华文明的演进产生了深远而又不可磨灭的影响。3000多年前,古人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来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甲骨文的惊世发现,如同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将古老中国的深邃底蕴与现代中国的蓬勃活力紧紧相连,将那份血浓于水的文化基因,以有形之姿、可感之情,凝聚成一条坚韧不拔的纽带,彰显着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与源远流长。缘起甲骨,国之大者厚植文化基于安阳作为甲骨文的故乡以及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在展示悠久的中华文字和中华文明方面具有显著资源优势的考虑,2001年,郑州大学历史与考古系王蕴智教授和安阳市委、市政府向河南省委、省政府建议筹划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2002年8月,这个建议得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文字博物馆建设尽快立项,并将其作为河南省的重点项目予以全力支持。2003年10月,中央领导同志在安阳视察时明确指出:建立中国文字博物馆这个创意好,建这个馆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都是必要的,要办成国家水准的博物馆,不能仅限于安阳和河南,要成为国家级的博物馆。200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致函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建设在安阳的文字博物馆正式定名为“中国文字博物馆”。筹划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动意正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恰逢其势,正当其时。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始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关心和支持,得到了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及相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建设,填补了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的一项空白,对于展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创新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众擎易举,建设征程共克时艰2008年12月15日,江苏省徐州工程学院杨洪清教授捐款1000元,这是中国文字博物馆收到的第一笔社会捐款。这笔捐款犹如一缕星辰之火,悄然点燃,引领并激发着社会各界对文字文化的无限崇敬与热烈爱戴,如同春风化雨,让这份热爱在中华大地上绚烂绽放,遍地开花: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教授捐款10000元,北京大学考古系高明教授捐赠文物11件,香港企业家严辉先生捐赠珍贵文物5件,安阳市民间收藏家傅春喜先生捐赠文物25件,安阳盛德利餐饮公司捐款10000元,安阳国泰房地产开发公司捐款20000元,安阳离休老干部郝宪章捐款10000元……这些善举和支持犹如点点星光汇聚成璀璨星海,温暖地照亮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前行的路。从项目立项到一期工程开馆庆典,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建设经历了长达六年的精心运作和两年的紧张建设。这八年里,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和艰辛。从科研论证、项目选址、土地征用、环境评价,到初步设计、工程施工、文物征集、陈列布展、队伍建设等,每一步都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一期工程开馆前夕,时间紧迫,为了加强组织管理、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并确保各项准备工作按时完成,2009年8月,安阳市委、市政府与建设各方签订了军令状,立下了不可动摇的承诺:一是10月18日后博物馆内不得再有粉尘,必须确保无尘状态以布展文物;二是消防、安防必须确保验收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确保10月25日具备开馆条件;三是开馆前必须确保有关文字文物达到2000件;四是各公司、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军令状承诺按时交工、验收合格,否则将按照军令状签署内容严肃处理。2009年11月16日,金碧辉煌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处处洋溢着喜庆热烈的气氛,来自全国各地的特邀嘉宾和各界代表汇聚一堂。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文化部部长蔡武,著名学者、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冯其庸等出席开馆典礼。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宣布开馆,文字殿堂盛大开放。白手起家,文物征藏凝心聚力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石。中国文字博物馆建设面临的一个最为严峻的挑战:馆藏文物的匮乏,有锅没有米的困境该如何破解?为了解决这一根本性难题,2009年1月22日,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亲自带队,先后走访了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协调推动中国文字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可以说,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每一件馆藏都凝聚着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积极协调,各省、市文物部门的积极响应、鼎力支持,承载着社会各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信仰。2009年3月4日,国家文物局首先调拨了伯梁其盨、太师虘簋、善夫吉父鬲、善夫吉父酃、环带纹铜壶等共八件珍贵青铜文物入藏中国文字博物馆,成为中国文字博物馆第一批馆藏。这批文物保存完好,形文俱佳,是西周时期青铜器中的珍品,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历史价值。该批文物的入藏体现了国家对建设中的中国文字博物馆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随后,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寻宝——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栏目向公众发声,呼吁社会各界支持中国文字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在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和支持下,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藏品日益丰富。2009年5月8日,安阳市文物局移交宁父乙爵、宁觚、爰鼎、爰觚、爰簋、玉璋朱书等共38件珍贵文物入藏中国文字博物馆;随后,在河南省文物局的全力协调支持下,330余件来自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焦作、新乡、许昌、三门峡、信阳、南阳、商丘、驻马店等地市文博单位的珍贵文物分两批入藏中国文字博物馆;来自故宫、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借展珍贵文字文物264件/套;来自宁夏、甘肃、陕西、安徽、河北、湖北、内蒙古、浙江等全国各地市借展文物830余件/套陆续抵达中国文字博物馆……截至2009年11月16日当天,中国文字博物馆共征集文物4123件,为震撼开馆奠定了坚实基础。蓝图绘就,文字园区华彩可期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西安市调研时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为全面建设好、发挥好博物馆收藏、教育、展示和研究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中国文字博物馆启动续建工程建设,补充完善一期工程的功能缺失。2017年,安阳市委、市政府正式将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安阳2017十件民生实事”,并于当年9月成功奠基,成为安阳建设史上的又一盛事。然而,在推进过程中,立项难、资金筹措难、征地拆迁难度大等种种困难严重制约了续建工程建设前进的脚步。为此,安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向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申请支持。2018年9月,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建设迎来了曙光,与河南五建建设集团正式签约。2020年5月,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22年11月16日,时隔13年后,备受关注的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再次震撼开馆。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战营出席开馆仪式并宣布开馆。至此,中国文字博物馆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文字文化演绎体验中心、国际汉字文化研究交流中心、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三部分,主要满足博物馆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教育培训等基础功能的需求。文字文化演绎体验中心、国际汉字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建筑设计在形态上与主体馆相辅相成,与一期工程主体馆形成合抱之势,俯视效果犹如汉字的“合”字,整体建筑兼具文化性和艺术性,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创新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理念。汉字公园项目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建设形成“汉字之源”“汉字之变”“汉字之趣”“汉字之美”“汉字之韵”“汉字力量”六个汉字文化展示园地。中国文字博物馆两期工程总占地近500亩,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形成了一个主题鲜明、功能完备、风格独特的现代化文字文化中心园区,展陈更加系统,服务更加全面,特色更加鲜明,成为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2023年以来,中国文字博物馆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再次聚焦社会关注,游客接待量屡创历史新高。据统计,自开馆以来,中国文字博物馆共接待中外游客1800余万人次,日益成为传承弘扬汉字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前沿阵地。回眸历史,十五芳华感恩有你在历史的长河中,15年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中国文字博物馆而言,这15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河南省委、省政府、安阳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中央、省、市各级各部门全力支持,历任馆长、馆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干部职工上下一心、形成合力、不畏艰难、团结奋进,为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年11月,冯其庸先生受聘担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首任馆长;2011年9月29日,李学勤先生受聘担任中国文字博物馆第二任馆长。2019年6月6日,黄德宽先生受聘担任中国文字博物馆第三任馆长。3任馆长作为古文字学和历史学界的权威学者,为中国文字博物馆带来了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广泛的学术资源,大力提升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历任馆党委接续奋斗,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创了中国文字发展论坛、“四堂杯”全国书法大展、汉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等文化品牌,创建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作为我国唯一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担负着弘扬传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的文化使命。立足新时代,中国文字博物馆将按照安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立足安阳,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工作思路,聚焦实施“动起来、活起来、响起来、用起来、富起来、走起来”六项举措,扎实做好文物收藏、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社会教育、文化交流五项工作,全面推动中国文字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有效扩大了汉字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感染力。结语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历程是一段充满艰辛与辉煌的篇章。从最初的蓝图到如今的辉煌成就,博物馆始终秉持着传承文字文化、弘扬中华文明的使命和责任。未来,中国文字博物馆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安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守正创新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重博物馆特色建设,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树立文化地标,推动甲骨文保护整理、文创开发、研学旅游、数字应用、交流传播等,使中国文字博物馆成为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和国际性文字文化交流平台,逐步形成“到中国旅游必到殷墟参观,看中华文化必看甲骨文字”的广泛共识,为聚力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中原文旅新名片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作出中国文字博物馆的突出贡献。
日期:[ 2024-12-30 ] 阅读:2229
中国文字博物馆与安阳师范学院 召开战略合作推进会
12月24日,中国文字博物馆与安阳师范学院战略合作推进会在安阳师范学院勤业楼401会议室举行。安阳师范学院校长孔国庆、副校长孙金伟及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宁红亮等出席会议。会上,双方就合作模式和内容等进行了充分交流与沟通。安阳师范学院校长孔国庆围绕学科建设、办学特色、科学研究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学校发展的总体情况。他指出,中国文字博物馆与安阳师范学院的合作由来已久,有着很深厚的历史渊源与学术业务关联,希望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建立更加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合作机制,并着重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更加紧密的项目式合作,共同推动馆校合作迈上新台阶。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宁红亮在发言中高度赞扬了安阳师范学院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详细阐述了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定位与功能。他表示,中国文字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守护和展示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更是学术研究、社会教育和文化交流的窗口平台。安阳师范学院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拥有显著优势,拥有专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深厚的学术研究基础,将为培养汉字文化领域的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撑。双方加强沟通与合作有助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发展。通过此次推进会,馆校双方就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达成共识,确定签约意向。中国文字博物馆相关部室负责人,安阳师范学院科研处、研究生处、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甲骨文研究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日期:[ 2024-12-25 ] 阅读:720
“学习强国”学习达人研学活动在河南安阳启动
2024年12月12日,“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上线六周年前夕,由“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中国文字博物馆主办,“学习强国”安阳学习平台、顶端新闻文学频道协办的“学习强国”学习达人安阳研学活动在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学习强国”文博基地启动。“学习强国”学习达人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前合影河南省委宣传部舆情信息处处长彭力,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宁红亮,安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市融媒传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朱红杰等相关领导,以及来自省内外的“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学习达人代表、“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义务审读员代表、“金秋念师恩”征文比赛活动获奖创作者代表等40余人出席。本次研学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发扬传承红旗渠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广运用工作,鼓励更多用户成为“学习达人”,进一步提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河南省委宣传部舆情信息处处长彭力致辞彭力在致辞中说,中国文字博物馆设立“学习强国”全国首家文博基地,体现了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使命担当。六年来,河南学习平台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进展,率先实现市县级学习平台全覆盖,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积极参与学习,共同建设好文博基地,共同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河南的实践发展,讲好河南故事,传播好河南声音。 安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朱红杰致辞朱红杰表示,安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学旅游资源丰富。“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把这次学习达人研学活动选在安阳举办,为安阳市乃至全省“学习强国”推广运用工作注入了新动力、带来了新活力,也为我们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了新机遇、搭建了新平台,必将鼓励引导更多的“学习强国”用户成为“学习达人”,持续扩大“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宁红亮致辞宁红亮在致辞中说,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全国目前唯一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承载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今年8月初,中国文字博物馆正式挂牌“学习强国”全国首家文博基地,此次研学活动的举办,旨在为广大学习达人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中国文字发展历程、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平台。 “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执行总编辑赵红主持研学活动启动仪式 学习达人代表杨枝茂致辞“每天坚持学习‘学习强国’让我觉得很充实,我逐渐意识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也应该是快乐的事。学学平台上的知识,听听平台上的音乐,答答平台上的趣味答题,很快乐。”学习达人杨枝茂呼吁各位学友一起坚持学习、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学习达人代表刘一致辞学习达人刘一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互联网背景下权威便捷的学习载体,“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满足了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多种需求和需要,成为随时随地陪伴我们的良师益友,指引我们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启动仪式现场,学习达人还参与了甲骨文常识、简牍文博知识等答题活动。 “学习强国”学习达人安阳研学活动现场根据安排,“学习强国”学习达人安阳研学活动随后将开展为期两天的研学,到中国文字博物馆及“学习强国”文博基地、殷墟博物馆、红旗渠纪念馆等地探寻安阳红色文化、领略古都遗风。本文转载自:“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陈鑫
日期:[ 2024-12-12 ] 阅读:1285
书自见清辉 美在方寸间 书印参同·专题学术讨论会 暨当代篆书篆刻邀请展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展
2024年12月7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中国文字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书印参同·专题学术讨论会暨当代篆书篆刻邀请展”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徽文馆开展。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昕,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主任王丹,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主任张继,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潇羽,中国书法家协会二级巡视员段军等;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方启雄,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吴行,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米闹,河南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姜宝平等;中共安阳市委书记袁家健,中共安阳市委副书记、安阳市人民政府市长高永,中共安阳市委常委、秘书长董良鸿,中共安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刘胜利,安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常慧芹,安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焦亚军等安阳市领导;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宁红亮,党委委员、副馆长魏文萃,党委委员、副馆长段艳琴,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唐煜坤,党委委员、副馆长韩英杰等中国文字博物馆领导出席展览开幕式。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篆刻委员会委员,特邀作者代表以及书法艺术爱好者百余人参加了开幕式。展览开幕式由董良鸿主持。李昕、方启雄、王丹、张继、袁家健、高永、张潇羽、吴行等领导共同启动展览开幕屏,宣布展览开展。张继在开幕式上表示,此次展览以“书印参同”为主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深远的影响。展览集中展示了当代篆书篆刻艺术的优秀成果,让广大观众能够近距离欣赏这两门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的独特风采与创新魅力。同时,借助专题学术讨论会,让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共同深入探讨篆书与篆刻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促进艺术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为篆书篆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米闹在致辞中说,河南作为文化大省、文物大省、考古大省,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河南省文联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委关于文化建设的伟大号召,全力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本次展览汇聚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篆刻委员会以及其他专业委员会等众多杰出艺术家们的精品力作,不仅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更为我们进一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书法艺术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宁红亮表示,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国内唯一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致力于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秉持“以字搭台、以字会友、以字迎客”开放办馆理念,全力构建书法艺术交流的广阔平台。未来,中国文字博物馆将继续秉承传承与创新的文化使命,聚焦把殷墟甲骨文打造称为中华文化新地标,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开幕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和嘉宾,以及书法艺术爱好者共同参观了展览。书与印,自古以来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篆书为篆刻提供了丰富的文字素材与审美基础,而篆刻则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进一步发展和弘扬了篆书的艺术魅力。“书印参同·专题学术讨论会暨当代篆书篆刻邀请展”的举办,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致力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次展览汇聚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篆刻委员会和其他专业委员会中兼擅篆书篆刻的42位委员,以及在近年来书法国展中在篆书篆刻领域崭露头角的16位作者的作品共116幅书法精品和46方篆刻原石作品。这些作品,或笔法精湛,或刀工细腻,或意韵悠长,或风格独特,凝聚着创作者的智慧才情与艺术匠心,是对篆书篆刻艺术在当代传承与创新的精彩演绎。
日期:[ 2024-12-08 ] 阅读:1650
中国文字博物馆与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签约仪式成功举办
11月28日上午,中国文字博物馆与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签约仪式在宣文馆一楼举行。此次活动旨在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宁红亮,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厉励,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安阳市政府参事李宽生,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田华,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魏文萃,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杨华,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梁杰等人出席仪式。仪式由李宽生主持。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梁杰与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魏文萃代表双方单位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宁红亮与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厉励共同为“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揭牌,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仪式上,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田华在讲话中表示,中国文字博物馆探寻文化根脉,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今后,双方将在教学、科研、思政教育、文化传播等方面开展深度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张倩在仪式上发言。她说此次合作将为学校的思政教育开辟新的天地,使“博物馆里的思政课”成为可能。学校将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到文物赋能,打造育人新样态;深入挖掘,增加育人新内容;守正创新,拓展育人新思路,让广大教师和学生成为文物利用者和文化传承者。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代表胡正斌发言,他表达了对建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期待与兴奋,认为这是一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宝贵机会,能够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仪式结束后,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们参观了中国文字博物馆,亲身感受了中华文字的魅力。此次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为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日期:[ 2024-11-28 ] 阅读: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