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 重要资讯
中国文字博物馆“汉字驿站”陪小朋友过黄金周
  10月1日上午,中国文字博物馆公益性社教活动“汉字驿站”在我馆二楼互动与影像厅全面启动。     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位小朋友和家长一同在富有文化古韵的“汉字驿站”里聆听老师的精彩讲解。     老师们通过模仿汉字让小朋友们理解汉字的构成。     小朋友们积极踊跃的参加游戏互动环节。         中国文字博物馆公益性社教活动“汉字驿站”全面启动,在十一黄金周特别推出国庆少儿“听故事、识汉字”活动。10月1日,“听故事、识汉字”第一讲——“人”在汉字开讲,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位小朋友和家长一同在富有文化古韵的“汉字驿站”里聆听老师的精彩讲解。     “人”在汉字是利用儿歌、游戏、图形等教学方式引导孩子学习与人体侧面形态相关的文字,如人、比、北、化、从、并、斗、休、企、见、长等,识读这类文字从甲骨文到简化汉字的演变,启迪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文字文化从而培养孩子们对文字的兴趣。     参加活动的学生苏嘉怡说,“今天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认识了很多甲骨文字,也了解了我们常用的汉字演变过程,感到汉字很神奇,我为有这么神奇的文字感到很自豪。”     家长刘世华在参加完活动后很高兴的表示,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的这个公益性文化活动对青少年来说很有意义,对家长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希望中国文字博物馆在今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汉字驿站”是中国文字博物馆开辟的公益性社教活动阵地,其主要功能在于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和汉字文化背景,以开放式课堂的形式,让孩子们参与各种活动,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在这里,我们通过互动方式,营造活泼愉悦的氛围,向孩子们讲述有趣的汉字故事,展示汉字形体演变的历程,解读汉字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体验全新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模式,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发散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家长与孩子的共同参与,也可以增进亲子之间情感,形成平等、互助、互敬、互爱的亲子关系。     国庆节期间,“汉字驿站”从10月1日至6日每天上午10:30-11:00在中国文字博物馆二楼互动与影像厅举办主题活动,分别是“人”在汉字、字宝识字、发现汉字之美,通过儿歌、游戏、图画、故事等教学方式,引导孩子们了解与人体、自然、动物等相关的汉字演变过程,让孩子们在博物馆里度过一个快乐的文化黄金周。   摄影:高珊珊
日期:[ 2014-10-01 ] 阅读:1327
“汉字”国际巡展首次露面韩国
    2014月9月26日,“汉字”国际巡展韩国展开幕仪式在韩国安东市文化艺术殿堂隆重举行。此巡展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安阳市人民政府、中国文字博物馆、韩国安东市政府、安东市节庆观光财团、国立安东大学孔子学院主办,这是中国文字博物馆“汉字”巡展在韩国首次露面。         “汉字”巡展开幕式。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文化交流部处长周建平、中国文字博物馆纪委书记李宽生,韩国安东市市长权宁世、安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李润和、安东商工会议所会长李在业、儒教文化博物馆馆长朴暻焕等共同为“汉字”国际巡展韩国展开幕剪彩。     中国文字博物馆纪委书记李宽生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韩双方互换礼物。     李宽生书记为韩国安东市市长讲解展览。     韩国安东市市长权宁世为巡展写下祝词。         “汉字”巡展以中国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的过程为主线,以历代出土文物为支撑,不仅展现了文字发展的历程,也展现了文字传播的应用。展览融合了文字的历史、现在与未来,概览了汉字发展史。展览为韩国人民提供了一个了解汉字和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的窗口。同时,中国文字博物馆还专程带去了40余幅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的精品书画,举办了《中国文字博物馆馆藏书画精品展》,集中展现了当代中华书法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     此次展览让韩国人民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了中韩两国人民的了解,加深了中韩两国人民的友谊,增进了中韩两国人民的感情。此外,韩国方面提出在以后的文化建设上彼此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
日期:[ 2014-09-30 ] 阅读:1481
汉字驿站——国庆少儿“听故事,识汉字”活动火热报名中
    10月1日至6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将在二楼互动与影像厅举办“汉字驿站——国庆少儿‘听故事,识汉字’活动”,活动报名正在火热进行中。     “汉字驿站”是中国文字博物馆开辟的公益性社教活动阵地,其主要功能在于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和汉字文化背景,以开放式课堂的形式,让孩子们参与各种活动,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在这里,我们将通过互动方式,营造活泼愉悦的氛围,向孩子们讲述有趣的汉字故事,展示汉字形体演变的历程,解读汉字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体验全新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模式,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发散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家长与孩子的共同参与,也可以增进亲子之间情感,形成平等、互助、互敬、互爱的亲子关系。     为了培养少年儿童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认识和学习汉字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国文字博物馆特在2014年国庆期间举办“听故事,识汉字”少儿互动活动。活动具体情况如下: 一、活动对象     本次活动的对象为6-12岁少年儿童,家长可陪同参与。 二、活动地点     中国文字博物馆二楼互动与影像厅 三、活动内容与安排   日期 时间 活动主题 10月1日 上午10:30~11:00 “人”在汉字 10月2日 上午10:30~11:00 字宝识字 10月3日 上午10:30~11:00 发现汉字之美 10月4日 上午10:30~11:00 “人”在汉字 10月5日 上午10:30~11:00 字宝识字 10月6日 上午10:30~11:00 发现汉字之美   四、参与方式 1.现场报名:即日起可到讲解咨询台登记报名;活动期间可直接到中国文字博物馆二楼互动与影像厅登记报名。 2.网上报名:即日起可登录中国文字博物馆网站(http://www.wzbwg.com/)“公告栏”、 “重要新闻”填写下方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汉字驿站活动报名表》,填写完整后发送至wzgxjb@126.com。 3.电话报名:即日起可拨打0372-2266038,登记个人信息进行报名。 4.地    址: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人民大道东段656号 中国文字博物馆二楼互动与影像厅。 温馨提示:本次活动每场参与人数限20人,报满为止。                       中国文字博物馆汉字驿站活动报名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电话   学校   所约活动与日期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          项  
日期:[ 2014-09-25 ] 阅读:1418
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论文评审结果公布
    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论文评审日前在河南省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举行。经过评委会、监委会认真有序的初评、复评、终评,评出入选论文78篇(含优秀论文30篇)。    附: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优秀论文及入选论文名单   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 优秀论文30篇   作者 题目 省份 翁燕平 新形势下小学书法本色课堂的反思与构建——以《卧钩》写法为例 浙江 米华翔 当代书法展览评判机制存在的不足—以2013年的多次国展评审反思为例 重庆 杨二斌 “章程书”:一个“特指”的书体及其相关问题 山西 毛万宝 曾经权威的学术话语—郭沫若《兰亭序》辨伪之回看 浙江 慕德春 朝鲜半岛在古代中日两国书法传播中的桥梁作用—从金石文看中国、朝鲜半岛、日本的书法关系 辽宁 王德彦 刘熙载与海派书法 上海 李逸峰 敦煌隶书简横向笔行书写考察 甘肃 俞栋 王晓暾 权威与民主:网络时代的书法批评研究 浙江 俞海滨 清末民初海派书家结社交游管窥 上海 林建阳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阶段书法教师素质能力体系之建构 福建 王连龙 碑志辨伪通例 吉林 黄辉 博雅与真蓄——南浔小莲庄刻贴持有者的文化心态 江苏 王梦笔 小篆在当代书法展览中的弱势境遇探析 河南 张眠溪 草书折旋的名实 北京 祝帅 学术史视野中的“文字”与 “书法” 北京 陈晓蓉 从杨维桢的接受情况看当代书法的审美转向 北京 杨开飞 宋代心画书学观念的演变 宁夏 王晓光 秦汉简牍具名及书手身份初探 山东 孟庆星 隐喻性思维与书法图像的认知、生成机制的心理分析——兼论字本位书法创作 湖北 宋宁 “文人书法的图式与文人书法的真实” 山东 顾工 铁笛奇声绝人世 北京 胡湛 中皇山刻经再考 ——兼谈北齐书法的复古与创变 河北 程渤 实用功能的扩展与元代篆隶书体的复兴 ——试述元代书法复古思潮的实践依据 江苏 吴宇栋 题跋书法:书法话语场域的思维世界重构 辽宁 刘镇 尚意书风下的篆书日常书写考察 ——以米芾为例 广东 吴维羲 吴开赋 天趣与人工:新媒体语境中的中国书法展览设计论略 四川 成联方 沈曾植“南北会通”观的审美谱系 ——从北碑三宗、《中岳嵩高灵庙碑》到欧虞褚李 云南 彭双龙 统计学视角下的当代书法创作考察与文化反思 广东 刘天琪 死生之间:关于墓志志盖上的题铭式挽歌 陕西 阴胜国 北宋金石学视野中的篆隶书法“复古”析论 河北                                   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 入选论文78篇(含30篇优秀论文)   作者 题目 省份 翁燕平 新形势下小学书法本色课堂的反思与构建——以《卧钩》写法为例 浙江 吴友元 中国现代刻字的困境 福建 庄乾亮 民国书家时空分布及受期刊媒介的影响分析 山东 陶小军 由润例看民国书法家经济意识的提升 江苏 谢春华 唐代徐珙隶书论略 湖北 李庶民 试说“竵扁”是如何讹为“蜾扁”的—以宋人墨迹为辩证文本 山西 米华翔 当代书法展览评判机制存在的不足—以2013年的多次国展评审反思为例 重庆 杨二斌 “章程书”:一个“特指”的书体及其相关问题 山西 毛万宝 曾经权威的学术话语—郭沫若《兰亭序》辨伪之回看 浙江 董水荣 从结字形态中看当代书法的创作 江苏 王军领 经典与时尚的交锋—展览语境下书法创作审美取向研究 重庆 方波 书家·工具·作品·媒介·观众—当代语境中的新型“书法关系学” 浙江 慕德春 朝鲜半岛在古代中日两国书法传播中的桥梁作用—从金石文看中国、朝鲜半岛、日本的书法关系 辽宁 杨牧原 元代书法家杨桓及其《尊经阁记》研究 浙江 王德彦 刘熙载与海派书法 上海 李逸峰 敦煌隶书简横向笔行书写考察 甘肃 俞栋 王晓暾 权威与民主:网络时代的书法批评研究 浙江 徐学标 刻符名实由来新论 北京 黄克 书法经典及其泛化——兼论“碑学”、“贴学”及“民间书法”的相关问题 江苏 俞海滨 清末民初海派书家结社交游管窥 上海 林建阳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阶段书法教师素质能力体系之建构 福建 杨世业 古代陶制印模文字和古陶印初探 湖北 王连龙 碑志辨伪通例 吉林 黄辉 博雅与真蓄——南浔小莲庄刻贴持有者的文化心态 江苏 王梦笔 小篆在当代书法展览中的弱势境遇探析 河南 杨天才 当代书法批评形态之构建 山西 刘莹 从康里巎巎与赵孟頫、杭州文化圈的交流看元代书法的民族交融 重庆 孙跟宁 欧阳修论书溯源及其价值认识 广西 刘东芹 《书谱》释文考异——兼论异体字与草法形成之关系 江苏 吴绍学 “五字执笔法”、“拨镫法”、转笔法的区别联系及其他——对书法笔法“执”“运”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湖北 刘诗能 论碑学对况周颐“重、拙、大”词学理论的影响 江苏 张眠溪 草书折旋的名实 北京 李剑锋 南宋刻《成都西楼苏帖》通考 北京 祝帅 学术史视野中的“文字”与 “书法” 北京 陈晓蓉 从杨维桢的接受情况看当代书法的审美转向 北京 吴鹏 草书规范的文化考察 贵州 苏显双 由“大字法”看李溥光的大字书法观 吉林 王雨 “逃避”或者“跟风”——对当代书法“国展热”现象的理性思考 四川 李少鹏 对张怀瑾《书断》的版本学考察 吉林 孙云渤 王羲之“书圣”地位确立的另一视角考察 吉林 谢友国 “藏锋”考论 北京 杨开飞 宋代心画书学观念的演变 宁夏 胡焰智 《兰亭序》贴本勘校新发现 黑龙江 王晓光 秦汉简牍具名及书手身份初探 山东 黄修珠 高明博达,不坠家声——钱勰及其与苏黄米 河南 孟庆星 隐喻性思维与书法图像的认知、生成机制的心理分析——兼论字本位书法创作 湖北 杨频 姜宇 图像与真相:汉碑“穿”“晕”涵义新探——兼及书法史学研究中的视域问题 北京 洪权 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吴灿硕何以弃官鬻艺 广东 杨鹰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篆刻美育的现代诠释及篆刻课程教学研究 辽宁 宋宁 “文人书法的图式与文人书法的真实” 山东 易好 书法美学范畴“秀”的内涵诠释 江苏 顾工 铁笛奇声绝人世 北京 谭文选 当代高校篆刻艺术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广东 黄加芳 论游寿书法的创作理念、分期及其风格特色 福建 邱才桢 “兰亭八柱”:“纪念碑”性与书法史的建构模式 北京 陈道义 古代汉字书法的装饰功能述略 江苏 李洪财 汉简草书的草化方法再探 湖南 胡湛 中皇山刻经再考 ——兼谈北齐书法的复古与创变 河北 周松玉 当今书法情感要素缺失的成因及回归路径 ——以书法创作主体为视角 浙江 包学文  邱世鸿 论欧阳修的文道观对书法观的影响 江苏 程渤 实用功能的扩展与元代篆隶书体的复兴 ——试述元代书法复古思潮的实践依据 江苏 吴宇栋 题跋书法:书法话语场域的思维世界重构 辽宁 刘镇 尚意书风下的篆书日常书写考察——以米芾为例 广东 闫章虎 初唐铭石体楷书渊源述论—以褚遂良为例 吉林 马晨晨 古代书法理论中的“意”字研究 四川 薛帅杰 清代楹联书法日常书写及其社会化隐喻 北京 吴维羲 吴开赋 天趣与人工:新媒体语境中的中国书法展览设计论略 四川 郝皓 文化意蕴视域下高校MBA书法教学定位与实证研究 上海 成联方 沈曾植“南北会通”观的审美谱系 ——从北碑三宗、《中岳嵩高灵庙碑》到欧虞褚李 云南 彭双龙 统计学视角下的当代书法创作考察与文化反思 广东 刘天琪 死生之间:关于墓志志盖上的题铭式挽歌 陕西 李慧斌 斯文:宋代书法史的价值选择与历史转向 山东 朱战威 篆刻字法隶化探析 河南 赵辉 文化语境下的书法展览基址与书法艺术价值构建的路径选择 广东 成海明 学书、篆书,本一途而分歧 浙江 徐传法 元好问诗学与书学的共通性及其书学观 山西 阴胜国 北宋金石学视野中的篆隶书法“复古”析论 河北 孟鸿声 历代山东区域书学文献通考 山东    
日期:[ 2014-09-23 ] 阅读:3373
追求展览的时代高度 ——第三届四堂杯精品作品展
    9月21日上午,第三届“四堂杯”全国书法大展颁奖典礼暨开展仪式在中国文字博物馆隆重开幕。中国书协副主席张业法,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陆一,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书协主席宋华平,安阳市人大副主任王希社,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中国书协理事、湖北省书协副主席铸公,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丁申阳,中国书协理事、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吴行,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张文平,中国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张建才,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宽生,河南泰富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伟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展仪式。本届“四堂杯”全国书法大展的优秀作品作者和书法界同仁们近百人参加。     中国书协副主席张业法在致辞中说,“四堂杯”全国书法精品大展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与中国文字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每两年一届的书法艺术盛事,旨在推动中国文字研究与中国书法艺术之间的互动,弘扬我国优秀传统艺术,打造书法展览名牌精品。第三届“四堂杯”全国书法大展既是对近两年来我国书法艺术创作的回顾与总结,也是对当代书坛的一次高规格、高水平的巡礼与检阅,它不仅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广泛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是推动新时期书法文化建设的一次有益创新。我们通过举办全国性赛事和展览来总结经验,拓宽思路,充分激发广大书法作者的创作参与热情,使“四堂杯”全国书法大展在提高书法整体创作水平、促进文字的普及与传播、推动我国书法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等方面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书协主席宋华平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中国文字博物馆始终能站在弘扬华夏文明、传承中华文化的高度,勇于担当历史使命,积极谋求创新发展,千方百计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样、更丰富的文化大餐。特别是在弘扬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迄今为止,“四堂杯”全国书法精品大展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已成功举办了三届,赛事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品牌号召力也越来越显著,逐步成为了我国书坛一项重要的书法赛事,这是中国文字博物馆对书坛的又一重要贡献。我们要在前人已经造就的高的艺术起点上,继续开拓奋进,取得新的成就。     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在开幕式上说,中国文字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始终以弘扬中国文字文化、传承优秀文化传统为己任,千方百计推出丰富多彩的高品位文化大餐,先后举办了60次特别展览,受到群众普遍认可。为展示我国当代书坛的最新发展成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书协、河南省书协的帮助和指导下,我馆于2010年创办了“四堂杯”全国书法大展,大展每两年举办一届。本届大展在前两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有了质的飞跃,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高水平参赛作品10765件,共评选出295幅入围作品,其中优秀作品28幅。本次入展作品诸体兼备、佳作纷呈,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又有鲜活的时代气息,既体现了作者的个人修养与高尚情怀,又诠释了展览的主旨意义,是当前书法发展整体水平的一次集中展示。中国文字博物馆仍将坚持站在时代的高度,为促进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为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开幕式上,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陆一宣读了优秀作品获奖人员名单。中国书协副主席张业法,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分别为优秀作品作者颁发获奖证书。随后,冯克坚分别向王希社、王志立、侯典鑫颁发中国文字博物馆特聘书法家证书。     仪式最后,参加仪式的嘉宾共同为第三届“四堂杯”全国书法大展开展剪彩。随后,参加仪式的领导和嘉宾一同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展览。     在展览现场,张业法对本届“四堂杯”全国书法大展进行了评价,他说,“四堂杯”杯书法大展具有特别的意义,“甲骨四堂”是中国文字,特别是甲骨文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以“四堂”杯命名的书法展览意义重大。本届“四堂杯”全国书法大展具有明显的特点,一是这次展览是一个高规格、高水平的展览。特别是获奖和入选的作品是从一万多幅作品中凸显出来,主题鲜明,可以看出作者在创作作品时很重视,这些作品在水平上可以代表当前中国书法创作的水平线。二是大赛和展览突出了文化意义。四堂杯作为本次展览的主题,书法作者在创作时更侧重古文字的文学和文化意义,这与以往的展览有明显的区别,同时也使整个展览的文化意义深厚。三是这次展览的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从征稿开始一直到展览开展,每一个流程都组织严密、认真有序。我们希望这个展览能继续办下去,并且在目前这个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使展览在学术品位、展览水品、策划组织等方面更上一层楼,为繁荣祖国艺术,为文化事业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来自江苏省的书法家蔡可魁的书法作品在本届“四堂杯”全国书法大展中获得优秀作品奖,他在参观了展览后对我们说,中国文字博物馆是我国一座大型的对文字发展进行馆藏、展示和研究的专业场馆,“四堂杯”全国书法大展在这里举办,体现出展览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参加全国性书法展览对我们年青的书法家是一种考验,本次获奖是对我之前书法创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我来到展览现场与国内书法名家相互交流、切磋,对我今后书法创作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展厅中,来自全国各地参观者络绎不绝,对本次大型、高端的书法展览赞不绝口。来自新乡的一名书法专业的高中生韩天峰十分兴奋地对我们说,参观了这次展览使我对书法的章法有了深刻地体会,坚定了我的学习方向,对我今后专业学习帮助很大。     第三届“四堂杯”全国书法大展展览时间截止到11月15日。       作者:蔡可魁     作者:陈德华     作者:丁彦平     作者:董守利     作者:韩勇     作者:金妙勇     作者:李方富     作者:李俊平     作者:李旭东     作者:刘鲁旭     作者:刘汝文     作者:刘长龙     作者:潘传国     作者:乔荣     作者:孙道俊     作者:咸蕴     作者:谢福善     作者:谢瑞成     作者:熊刚     作者:徐延波     作者:许彪     作者:许正波     作者:杨辉     作者:杨祖柏     作者:赵强     作者:周超     作者:周午生     作者:朱燕霓
日期:[ 2014-09-21 ] 阅读: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