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 重要资讯
中国文字博物馆“重庆(人和街小学)体验基地”到我馆交流学习
    7月25日至26日,中国文字博物馆“重庆(人和街小学)体验基地”选派吴绍勤等四位老师到我馆进行交流学习。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研究员冯克坚,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李宽生与老师们进行了座谈。         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研究员冯克坚,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李宽生与老师们合影留念。       冯克坚书记在座谈时表示,重庆天地人和街小学是我馆最接地气的馆外基地,我们非常欢迎基地的老师到馆交流学习。使用率高是汉字得以传承的重要原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青少年的汉字书写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汉字的使用率也将受到很大影响。希望重庆天地人和街小学加强与我馆的交流合作,积极探索化解这一难题的方法,把汉字知识传播好,把汉字文化传承好,为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发挥更大的作用。     老师们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       交流过程中,老师们在宣传教育部副主任石文莉的陪同下详细参观了我馆基本陈列,并与讲解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老师们还着重观摩了我馆的研学课程——“舞动的汉字”“发现汉字之美”“雕版印刷小工匠”等活动。他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汉字教育课程非常有趣,将厚重深奥的汉字文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故事传递给孩子,用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代替死板的说教,是非常好的教育方式。我们也要将这样的汉字教育方式运用的学校的课堂中去。
日期:[ 2018-07-26 ] 阅读:2785
中国文字博物馆组织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训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训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上红旗渠干部学院副院长授班旗,学员代表接旗。     观摩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     现场教学,与基层党建示范点桃花洞村党支部书记座谈。     十九大精神专题讲座。     参观129师旧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2018年7月20日—22日,中国文字博物馆组织党员领导干部40余人在红旗渠干部学院参加了为期三天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训。     7月20日下午,开班仪式由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李宽生同志主持,红旗渠干部学院副院长曹彦鹏同志致辞,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同志做了重要讲话。冯克坚同志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在全党开展的重大部署,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党来一次大学习”的需要,是统一思想、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需要。学习红旗渠精神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主旨所在。他要求学员一定要珍惜学习机会,坚持学以致用。特别是各党支部书记,要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扎实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全体党员作出示范。     参加培训的学员通过走“红飘带 水长城”、观摩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听专题讲座《红旗渠精神及时代价值》、观看话剧录像《红旗渠》、观看纪录片《巍峨山碑》等形式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修建红旗渠的艰辛与震撼,深刻体会到了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内涵与时代价值,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通过与基层党建示范点桃花洞村支部书记座谈、组织分组讨论等,大家对基层党建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结合工作实际对加强和提高党支部建设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建议,将在下一步党建工作中进一步整改落实。     培训还安排了赴涉县129师部旧址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大家纷纷表示参加此次“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训收获满满,习有所得,心有所获受到了深刻的党性教育。也使大家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树牢了一心为民的初心,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进一步激励党员领导干部积极投身到本职工作中,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日期:[ 2018-07-23 ] 阅读:2399
2018“米芾杯”国际青少年书法大赛颁奖典礼在镇江举行
    由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中国文字博物馆、江苏省教育书法协会、镇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镇江市丹徒区人民政府、中国米芾书法公园、江苏言恭达文化基金会、镇江市米芾文化研究会、抱云堂书院承办的“2018‘米芾杯’国际青少年书法大赛”颁奖典礼于7月17日上午在镇江举行。   颁奖典礼现场 (图片转载自新华网  吴呈昱、苏建新 摄)       原南京军区政委方祖岐,江苏省委原副书记顾浩,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张九汉,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杨承志,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文字博物馆顾问言恭达,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顾问宋华平,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赵树栋,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江苏省教育厅原副厅长、省教育书法协会常务副主席丁晓昌,江苏省教育书法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夏成满,澳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连家生,河南省书协副主席、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书画院院长许雄志,广东书法院院长、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李远东,中国文字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书画院执行院长傅亚成,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协副主席、江苏书法院院长李啸,镇江市委书记惠建林,镇江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郭建,镇江市副市长孙晓南,丹徒区委书记张映桥,丹徒区区长谢继步等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级领导、嘉宾、书法家、参赛选手和家长千余人出席了颁奖仪式。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文字博物馆顾问言恭达在大会中致辞。      言恭达先生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大赛活动是近年来全国类似活动的精品项目,具有多种创新理念。其价值和意义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公益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米芾杯”书法大赛活动的承办单位坚持为民服务、公益第一的宗旨,坚持产业园区的公共服务的均等性与惠民化。二是人文性。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特别是持续不减的书法热以及“书法进校园”倡议的不断推进,各种青少年书法活动日益频繁。这次活动看上去是一个大赛,其实已经成为了一次综合性的文化活动,有现场书写、评委点评、国学讲座、汉字导读、历史人文景点访学及交流、颁奖等环节和内容,使青少年书法爱好者从以往单一的竞赛中解脱出来,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书法文化活动,具有示范作用。三是引领性。活动策划之初,我们就有一种理想,要将活动举办成一个超出一般意义的常规竞赛,为当代的书画艺术赛事活动摸索出一条新路,起到引领作用。具体尝试性实践如下:一是让“大家”评“小家”。对于青少年书法学习者来说,他们对于传统书法的学习才刚刚起步,但是正因为是初级阶段,对一个人的学习来说更加重要,所以我们没有降低要求,没有减少环节,相反组织了评选班子,认真地评选,专业地讲解,使他们通过这次活动真正有所提高。二是将艺术办成文化。这次活动冠之于书法比赛,但我们力求将书法艺术作为引芯,办成一项文化活动。一方面,推进了米芾书法艺术与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让同学们接受一次与书法文化有关的文字、国学、碑刻、访学、体验等从艺术扩展至文化的嘉年华,让青少年书法学习者真正感受到一次书法文化的洗礼,从而深化和丰富了中小学书法课外的艺术实践与文化熏陶。三是从文化走向社会。参与到这次活中来的不只是青少年,还有他们的父母、老师、团队、教育机构等,这无形中扩大了文化传播的效果,扩大了书法学习的社会面和影响面。      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在大会中致辞。       冯克坚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文字是中华文化的标志,已经发现的甲骨文距今3400多年,3400年来,甲骨文的结构基本没有变化,这是中国文化传承的基因。同时,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从远古走来的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也是中国人对世界最无与伦比的贡献。作为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体验基地之一,米芾书法公园此次举办2018“米芾杯”国际青少年书法大赛,极大地推动了书法艺术在青少年人群中的普及和推广,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和热情。     在颁奖典礼上,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赵树栋、镇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晓楠分别致辞。     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为大赛优秀指导老师颁奖。       据悉,本次大赛自征稿以来,共收到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以及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缅甸等国家的多位青少年书法爱好者的12000余件来稿。经预赛评审,有630余人入围现场总决赛,并有200余件境外作品参加本次现场大赛。评审工作分为青少年组和少年组分别进行,评委们根据不同书法风格、不同流派、不同取法的作品,以及不同地区青少年书法的发展水平,采取独立、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共评选出米芾奖(最高奖)6人、一等奖60人,并评出二等奖、三等奖,以及最佳书法指导老师和最佳组织单位等奖项。     中国文字博物馆甲骨学堂老师在为选手们开展汉字文化专题讲座。     中国文字博物馆讲解员正在为选手们生动讲解文字发展史。     选手们正在体验我馆的“甲骨文十二生肖雕版印刷”活动。         大赛期间,中国文字博物馆应邀派出社会教育团队为近千名参赛选手和家长开展了大型汉字文化讲座,并为前往米芾书法公园参观的参赛选手生动讲解了我馆在此举办的《汉字》巡展,让选手们体验了我馆的“甲骨文十二生肖雕版印刷”活动,与选手们一起走进汉字世界,了解汉字演变历史,体悟汉字背后的文化和中华智慧,在选手们心里种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     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在接受央视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专题采访。       冯克坚在接受央视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专访时说,这次大赛的参与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参与的范围不只是国内,也有国际,而且学校、教师、家长都参与进来了,具有很强的群众性、普遍性、广泛性,意义重大,对汉字的传播和弘扬,对汉字文化走出去影响重大。作为主办方之一,我馆派出了非常专业的汉字教育团队,为选手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汉字文化活动,对大家进一步增强汉字文化自信,对推动汉字文化的发展传播意义重大。
日期:[ 2018-07-18 ] 阅读:2558
张建会先生受聘为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顾问
      7月5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在天津拜访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建会并为其颁发了“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顾问”聘书。   张建会,1960年4月出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主任、天津市文联副主席、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多次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书法展评委。长期以来,张建会先生十分关心、支持中国文字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积极出席和参加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展的馆内外各项活动。   张建会先生曾荣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书法作品获全国第六届书法展“全国奖”,第二、第三届全国正书大展,第四届全国楹联书法作品大展“优秀奖”(最高奖),首届全国书法“翁同龢书法奖”。参加首届全国“三名工程”书法作品展,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全国书法名家提名展,获《中国书法》当代中青年60家书法创作学术提名。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获第三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书法十杰”。
日期:[ 2018-07-06 ] 阅读:2591
冯克坚赴北京拜访刘恒先生
      7月4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赴北京中国文联拜访中国文联艺术中心主任、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恒先生,并就明年十年馆庆和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举办“2019‘中国字•世界情’古文字书法展”的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   刘恒,字树恒,1959年1月生于北京,198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先后供职于首都博物馆、《中国书法》杂志社,现任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主任、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杂志特约编审、西泠印社社员、沧浪书社社员。   书法篆刻作品曾获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优秀作品奖、全国篆刻评比优秀作品奖,著作《中国书法史•清代卷》获第六届“中国图书奖”。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全国篆刻艺术展、中国二十世纪书法大展、中国美术馆首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中国美术馆篆刻艺术邀请展等重大展览。 长期担任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中青展、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书学讨论会、中国书法“兰亭奖”等重大展览活动评审委员。出版著作有《中国书法史•清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历代尺牍书法》(知识出版社)、《中国书法全集•张瑞图卷》、《中国书法全集•倪元璐卷》(荣宝斋出版社)、《篆刻创作大典》(新时代出版社)、《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 •书法卷•刘恒》(河北教育出版社)、《刘恒书法作品集》(荣宝斋出版社)等,并有论文多篇发表于专业报刊。                 刘恒先生作为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一直高度重视和支持我馆的学术研究、书法展事、《汉字》巡展活动,为我馆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日期:[ 2018-07-06 ] 阅读:2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