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 工作动态
“甲骨文每周识字”栏目发布超300期
“甲骨文每周识字”作为中国文字博物馆面向社会进行甲骨文知识普及的窗口,自2019年3月开始在“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字博社教”等微信公众平台发布,被“学习强国”、安阳融媒等平台多次转发。截至当前,“甲骨文每周识字”共发布306期,涉及文字600余个,已接近半数甲骨文已识字。每个例字包括甲骨文字形、解说、书法创作等内容,对普及甲骨文和规范汉字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栏目撰写过程中,工作人员参考、核对了大量资料,包括近年古文字学者发布的相关论著,审慎选择字形和考释意见,兼顾旧说与新知,做到图必有依、言必有据;其次,科普甲骨文的同时注重规范汉字与甲骨文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台”字:通用规范汉字“台”和“臺”最初是两个不同的字,而不是简单的繁简关系。“臺”在甲骨文中由“之”和“宀(mián)”构成,“之”标示读音,“宀”表示与建筑物有关,是“臺”的早期字形。《说文解字》:“臺,观四方而高者。”本义是四方高而平的建筑物。卜辞中用作动词,表示修建高台。在六书中属于形声。“臺”字目前不见于两周金文。战国晋系、楚系文字写作“(侯马盟书)”“(‘平台’三孔布(《货系》2479))”“(郭店简)”“(上博简)”,基本上由“之”和“室”构成,与甲骨文构形相近。秦系文字写作“(太后漆卮)”“(‘杨台’印)”“(‘李台’印)”,由之、高、至构成,这就是《说文解字》“从至、从之、从高省”的来源。后世字形继承秦文字而来,写作“(西汉马王堆帛书)”“(北大简)”“(东汉说文小篆)”“(礼器碑)”“(唐颜真卿颜家庙碑)”。现在的通用规范汉字“台”,早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写作“(春秋哀成叔鼎)”“(归父盘)”“(吴王光鉴)”“(台寺缶)”“(战国陈喜壶)”“(上官豆)”“(郭店简)”“(鄂君启车节)”等,与《说文解字》所收“台”字的小篆字形()相合。只是先秦“台”字多用作“以”“治”“始”,与今天的意义没有关系。《说文解字》说“台”字的读音是“从口、㠯(yǐ)声”,但“台”字在古代有多个读音,读tái时特指星名——“三台”,引申为地位尊崇的“三公”之职,所以,“台”常用于敬称,如台启、台鉴、府台、道台、兄台等。“臺”的本义是高大的建筑,也可引申出令人敬仰之意,所以,“台”“臺”二字很早就可以通用,如东汉张表碑“当陟台阶”就以“台”代“臺”。1935年公布的《简体字表》将“台”作为“臺”的简化字收入,二者正式建立繁简关系,为通用规范汉字沿袭。 再如“获”字: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今天所用的“获”字含义非常广泛,凡是得到了什么东西都可以叫获。但古代表示得到、获得这个意思时所用的字并非一个。《说文解字》一书中就收有两个,一个是“獲”,表示“猎所获也”,就是渔猎时的收获,收获的是动物;一个是“穫”,表示“刈谷也”,就是收获庄稼的意思,收获的是植物。甲骨文中用以表示收获庄稼的“穫”字见于下面的“表二”,多由表示庄稼的“禾”和表示收割工具的“辛”或“斤”构成,也是一个会意字。只是此字后世不传。战国文字有“(上博楚简)”“(睡虎地秦简)”,与《说文解字》“穫”字构形()一致,是一个由“蒦”和“禾”构成的形声字。 “甲骨文每周识字”发布以来得到了广大网友和文字爱好者的关注和好评,栏目将坚守初心,精益求精,继续发布优质内容为大众服务。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首批入选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60家单位之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目标,发挥特色优势、产出重要成果,为创新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开拓路径,为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提供支撑。我们将继续秉持科学、规范的工作理念服务公众,欢迎大家继续关注“甲骨文每周识字”栏目,对我们发布的内容提出宝贵意见与批评。
日期:[ 2025-01-10 ] 阅读:975
中国文字博物馆2024年工作报告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中国文字博物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工作实际,高位谋划“动起来、活起来、响起来、用起来、富起来、走起来”路径措施,扎实抓好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社会教育等工作,着力扩大汉字文化影响力。全年接待游客约216万人次。现将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一、加强党的建设和组织领导(一)全面从严治党组织领导与落实:2024年初,中国文字博物馆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总结2023年工作并部署2024年任务。通过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领导干部工作汇报会等方式,加强督促落实。民主集中制与监督机制:严格落实党委会“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机制,强化党内自我监督。政治生活与带头示范:领导班子成员参与双重组织生活,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上党课,加强谈心谈话,及时掌握党员干部思想动态。推进高质量发展:聚焦安阳市打造“殷墟甲骨文”目标,开展“大讨论”活动,建立工作台账,征集并落实意见建议,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二)思想理论武装理论学习:持续强化理论武装,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历次全会精神,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纪学习教育:以《条例》为抓手,开展专题读书班、集中学习交流等活动,规范党员干部思想和行动。意识形态工作:制定意识形态工作方案,细化责任机制,加强调度、研判和通报,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全面落实。二、开拓创新,各项业务工作扎实开展(一)拓宽思路,文物征集出成效2024年,中国文字博文馆通过购买、捐赠、借展、复制等多种方式,成功征集724件/套,其中入藏479件/套,参考品102件/套,资料8件/套,借展135件/套,进一步丰富了馆藏和展线。其中完成单一来源采购西安碑林拓片35套478张;购买陈梦家手稿和冯其庸书信2件,“太平通宝”等钱币282枚;完成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借展30枚竹简的调换工作;完成“龙耀中华——龙年生肖文化展”免费借展铜器、瓦当、木质、玉器等类别展品100余件/套;接受捐赠《淳化阁帖》《两汉铭文铜镜拓本集》、瓦当、打字机近256件/套;接收安阳市公安局移交清代彩粉人物纹瓷瓶1件。(二)潜心钻研,学术研究有成果中国文字博物馆完成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获立项3项,河南省博物馆学会项目立项1项;完成安阳市社科联社科规划课题结项17项(其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完成市政府调研课题13项结项;申报安阳市社科成果奖6项,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24年5月,汉字古今”——汉字数字化资源建设项目被河南省教育厅推荐为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重大、特色工作项目,知识查询功能预计2025年底向社会开放使用。制作播发“百字学甲骨”系列视频118期,在自媒体每日一期不间断播发。目前该系列视频已被学习强国平台选中,根据平台要求逐期播发,目前已播发105期。完成《书契万象——中国文字博物馆馆藏精品图录》《泽润中华——汉文字对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研究》《中国文字博物馆集刊》(第五缉)《中国文字博物馆馆刊》(2期)的出版;编辑、编纂《甲骨文综理表》《第九届文字发展论坛论文集》《甲骨文普及读本》《金文字典》等书籍。第九届中国文字发展论坛于11月8日至11日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召开,主题为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数字技术应用等,秉持“促进交流,推动转化”理念。50余位甲骨学、文字学、考古学、AI等领域的专家齐聚,共探文字发展前沿及新时代路径。在中博热搜榜单 “国内博物馆学术与研究热点盘点” 荣登第三名。由河南省博物馆学会主办,河南博物院和中国文字博物馆承办的河南省博物馆学会成立四十周年交流会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召开,河南省16个地市的博物馆和15家省外博物学会共160余人参加了会议。(三)精心磨砺,开门办展有亮点一是原创展览“有龙矫矫 其文杲杲——中国文字博物馆甲辰龙年文化展”荣获2024年度河南省“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优秀展览,并成功入选国家文物局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名单。“诗情画意—古琴书画艺术展” 荣获2023年度河南省优秀陈列展览。二是成功举办“石上史诗 岩绘众生——贺兰山岩画暨韩美林岩画艺术作品展”“铭刻墨语——中国文字博物馆藏古代名碑名刻拓片展”“那些年的刻骨铭心,让我说与你听——甲骨文化展”等18个大型原创展览。举办微型展览有“文肃字穆——七朝儒家石经文献展”“全球首批甲骨数字回归专题展”等10个。三是“汉字”巡展在国内外共展出13场,先后走进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四)丰富创新,宣传教育扩影响一是全年开展线上教育活动419场,线下教育活动98场,涉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哈密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浙江、上海等地;馆内接待研学团队1028批次,走进本地学校开展甲骨文社团课120次,教育活动参与50.3万人次,主流媒体报道190次。二是“汉字源流绎古今”获全国文化遗产研学十佳案例;“文字里的中国·家国情怀”展教合一青少年社教案例入围“2024年全国文博社教宣传展示活动”百项创新案例。三是2024年,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吴卫国教授,郑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李运富教授等专家举办讲座11场。四是2024年,在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发布消息161篇,在省级新闻媒体上发布消息150篇,在市级新闻媒体上发布消息323篇,中国文字博物馆自媒体发布消息2629篇,总粉丝量超过107万,网站点击量达到546729次。先后27次受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关注和报道。五是中国文字博物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首家文博基地顺利揭牌,并在学习强国平台设立“学习强国”中国文字博物馆专区,目前已上报180多篇图文和视频内容,总阅读量超过1700万次。(五)创意融合,文化产业新发展一是通过自主研发和授权合作等方式,共开发了甲骨文生肖饰品系列、吉语、咬文嚼字等188款文创新品。二是创新模式,拓宽文化产业经营领域。新增甲骨文书法展示,优化调整商品展示空间,打造开放式、触摸式的近距离购物体验形式;引进甲骨文主题咖啡、甲骨文面、字里茶间等餐饮内容,既创新了文创应用形式,也满足了游客的消费需求。三是《汉字故事·文化中国》展入选中宣部2024年对美人文交流重点项目;《创新表达方式 讲好汉字故事——<汉字之美—中华文字展>》入选安阳市2023年全市文化改革发展典型案例。(六)强化管理,安全保卫守底线2024年,中国文字博物馆先后在春节、全国两会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大型安全检查5次;组织全馆职工进行消防疏散演练2次,日常消防演练共12,夏季防汛演练2次,消防安全培训4次,电梯应急救援演练2次;新进讲解人员的岗前培训1次;进行防暴恐演练12次,微型消防站演练96次,全年演练共计119次,只有保障博物馆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才能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参观环境。(七)统筹协调,资源整合提效能一是按照市委政法委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中国文字博物馆2024年度平安建设工作考评细化分工》,动员各部室切实做好突发事件和舆情防控等工作,确保平安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10月,我馆再次成功创建成为全市2023年度平安建设先进单位。二是人才引进计划积极推进,引进5名硕士研究生,目前正在办理入职手续,博士生研究生合作已完成签约。同时,完成了市直招聘2人、军队家属安置入职1人,高效处理中国文字博物馆法人变更及及各项人员变动手续。三是积极争取足额拨付预算经费,并申请追加2024年度非税预算支出。四是在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编制的《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PPP项目运营期绩效评价方案》下,对项目运营综合管理,秩序维护,环境、设备设施管理,社会监督及经营效益等方面进行年度考评,考评结果为合格,完成项目首年度运营期绩效考评考核工作。三、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按照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中国文字博物馆在2025年计划中列出了一系列重点工作安排,紧密贴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导向,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注重政治引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为主线,围绕中心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扎实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理论武装;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圆满完成党委换届选举工作;选树先进典型,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激发组织队伍活力。2.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保障持续完善工作机制,选优配强工作力量,规范意识形态、纪检监察各项工作流程,做好意识形态领域规范动作,不断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和平台管理,持续压实意识形态责任。持续向下传导压力,落实好主体责任,抓严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化党纪学习教育,严实工作作风,严肃各项纪律,努力涵养良好政治生态。3.全力推进文物征集工作中国文字博物馆馆藏文物奇缺,文物征集工作任重道远,要积极争取文物征集保护专项财政资金,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征集少而精的藏品。构建特色收藏体系:优先征集展线急缺和馆藏弱项的藏品,打造馆藏特色,全球范围内征集不同类别文物拓片,实现全国拓片收藏第一,以精品为主,分区域、分系列征集。加强文博单位交流合作,加强宣传,与媒体深入融合合作,征集方式多管齐下。4.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工作。2024年是我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三年(2022—2024年)运行评估总结收尾年度。2025年将汇总各部室三年工作完成情况,对照运行评估测评体系进一步完善完备档案资料,为运行评估打好基础。5.举办第八届四堂杯书法大展自2010年起,中国文字博物馆已成功举办七届“四堂杯”书法大展。2022年,第七届大展更是创新性地引入了VR全景线上展厅、线上直播及新媒体宣传,取得圆满成功。按照既定工作计划,第八届“四堂杯”书法大展工作将于2025年上半年启动。6.扎实做好各类各项创建工作。一是积极响应、全力配合安阳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力争作为窗口形象单位增光添彩;二是常态长效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以创建促规范,以文明促发展,争创全国文明单位;三是多措并举推进平安建设工作走深走实,为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7.持续推进图书出版工作继续推进《金文字典》字形摹写、校改等工作;推进《甲骨文普及读物》的编写出版工作;做好《中国文字博物馆馆刊》《中国文字博物馆集刊》等书籍的出版工作。8.持续举办《汉字》巡展《汉字》国际巡展在深化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协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合作路径,旨在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计划适时推进在埃及、罗马等地设立2-3站海外文字文化交流项目;《汉字》国内巡展将致力于创新合作机制,主动寻求多方合作单位,同时,将加强与安阳融媒及合作办展地区媒体的联动宣传,扩大影响力。2025年巡展计划走进东莞市图书馆与广西玉林市王力博物馆等。9.策划打造高质量特色展览加大原创性临时展览的策划力度,引进高质量临时展览,拟于2025年1月—2月举办《甲骨文诗词书法展》,3月—5月举办《历届优秀获奖作品展》,11月中旬举办《第八届“四堂杯”书法展》等大型临时展览7个,策划完成5至10个小型原创图文展。
日期:[ 2025-01-08 ] 阅读:729
中国文字博物馆召开 2024年度消防安全培训
为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工作,提升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我馆于2024年12月24日下午,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安全知识测试,邀请安阳市消防安全委员会专家黄杰,就如何更好的开展消防安全工作为题,重点围绕“三全管理”建设落实,火灾隐患的辨析预防、提升个人消防安全意识能力等方面做了专业讲授,我馆各部室主任、副科级以上中层干部、抢险突击队成员以及新入职员工、字博公司、特保中队参加了培训。培训中,消防专家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引用大量实际发生的消防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火灾的危险性、预防措施以及初期火灾的扑救方法等关键要点,让抽象的消防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特别强调安阳市推行的“三全管理”在消防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每一位员工在各个工作环节中都肩负着重要的安全责任,只有全方位落实安全管理,才能有效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博物馆的安全运营以及人员和文物的安全。在培训的第二环节,进行消防安全测试。测试内容涵盖消防基础知识、火灾逃生技巧以及日常消防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检验大家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消防知识,发现不足,为后续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提供了方向。
日期:[ 2024-12-24 ] 阅读:731
中国文字博物馆大思政教育活动走进郑州大学实验小学点燃甲骨文文化传承之火
2024年12月19日,中国文字博物馆精心策划的大思政教育活动 “一片甲骨惊天下” 走进了充满活力与求知欲的郑州大学实验小学,为校园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本次活动由专家讲座《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一片甲骨惊天下” 微展览以及独具特色的甲骨文工坊三个部分组成,旨在通过多维度、沉浸式的体验方式,让孩子们深入领略甲骨文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内涵,将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有机融合。中国文字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安阳市首席科普专家王双庆深入浅出地为孩子们讲述了甲骨文作为中华文化新地标的重要意义。从甲骨文的起源与发现过程,到其神秘而富有智慧的字形结构,再到其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以及在整个中华文明发展长河中的基石地位,王双庆老师的讲授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孩子们对古老文字世界的好奇之门。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在互动环节更是积极提问,展现出对甲骨文浓厚的兴趣。“一片甲骨惊天下” 微展览现场,专业的讲解员带领孩子们穿梭于各个展板之间,声情并茂地讲述着甲骨文中隐藏的故事。孩子们紧跟讲解员的脚步,时而驻足凝视,时而侧耳倾听,小脑袋里仿佛在构建着一幅幅古人生活的画卷,在认真聆听与思考中真切感受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最让孩子们兴奋不已的当属甲骨文工坊环节。在墨色生香甲骨文书签体验区,孩子们在龟甲状的书签上一笔一划地用甲骨文书写着立志警句及吉祥话语,专注的将古老的文字艺术融入到现代的文创作品之中。每一个书签都成为了孩子们独一无二的文化创意结晶,承载着他们对甲骨文的热爱与敬意。在甲骨文十二生肖雕版印刷体验区,现场热闹非凡。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刷墨,然后将纸张轻轻覆盖,均匀施压。当一幅幅精美的甲骨文十二生肖跃然纸上时,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与自豪。他们不仅体验到了传统印刷术的神奇魅力,更在亲手操作中深刻领悟到了甲骨文所蕴含的文化生命力。此次“一片甲骨惊天下”活动走进郑州大学实验小学,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积极推动大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普及的重要举措。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孩子们在趣味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成功地激发了他们对甲骨文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未来,中国文字博物馆将继续秉持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字文化的使命,将更多精彩的文化活动带到校园、社区,让古老的文字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让文化传承的火炬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手中传递不息。
日期:[ 2024-12-23 ] 阅读:983
博物馆里的大思政:“一片甲骨惊天下” 主题活动在郑州大学成功举办
2024年12 月 19 日,由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郑州大学、中国文字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博物馆里的大思政:“一片甲骨惊天下” 主题活动在郑州大学松园社区活动中心举行。此次活动旨在深入推进大思政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为广大师生搭建一个领略甲骨文魅力、感受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平台。中国文字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安阳市首席科普专家王双庆以《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为题,从甲骨文的价值、甲骨文的构字规律、甲骨文的认识误区等七个方面深入追溯了甲骨文的起源与发现历程,详细剖析了甲骨文的字形结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华文明传承进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他特别指出了当前大众对甲骨文认知存在的一些误区,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认知观念。河南省政府2024年工作报告提出,将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为中华文化新地标、中原文旅新名片。甲骨文深刻彰显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特征与精神品格,通过讲座鼓励同学们积极探索甲骨文与现代创意生活的融合路径,让古老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崭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中国文字博物馆“一片甲骨惊天下” 微展览生动展示了甲骨文中大千世界。中国文字博物馆大思政老师通过微展览,深度解读了甲骨文这一古老文字背后所承载的丰富文化信息,带领师生们领略数千年前古人的智慧与生活百态,使大家对甲骨文所蕴含的文化密码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理解。在印刷术手工坊环节,同学们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亲身体验了甲骨文雕版印刷的神奇魅力。这一环节将印刷术和甲骨文结合起来,让同学们在亲手操作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了更为真切的感悟与体验。活动尾声,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任中义在总结发言中高度评价了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他表示这次活动意义重大、效果明显,集讲座、展览与互动体验为一体,清晰梳理了甲骨文的起源、发展脉络及其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卓越贡献,为广大师生开启了一扇探索中华传统文化宝藏的大门,树立了文化自信。未来,中国文字博物馆将继续与郑州大学紧密合作,发挥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郑州大学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作用,探索更多富有创意与实效的文化传承活动形式,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事业的热情与活力,携手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贡献青春的智慧与磅礴力量。
日期:[ 2024-12-20 ] 阅读: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