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 字博先锋 | 文明创建
“除了天赋,还有热爱”——冬奥冠军谷爱凌的成长之路
 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 冬奥会历史上最年轻的自由式滑雪金牌得主之一;中国女子雪上项目第一个冬奥会冠军……谷爱凌梦圆北京冬奥会,闪耀首钢滑雪大跳台。新华社记者第一时间专访了谷爱凌的家人和朋友,从她训练、学习和生活的点滴片段中展示一个“天才少女”的成长之路。2月8日,夺得冠军的中国选手谷爱凌(中)、获得亚军的法国选手泰丝·勒德(左)和获得季军的瑞士选手玛蒂尔德·格雷莫德在颁发纪念品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我要代表中国参加北京冬奥会”  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正值暑假的谷爱凌回到北京,加入了当天欢庆的人群。  北京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晓鸣回忆,“当天有人问谷爱凌,‘以后想不想参加冬奥会?’11岁的谷爱凌坚定地表示,她希望能够代表中国参加北京冬奥会。”  参加奥运会,是每一名运动员的梦想,对于谷爱凌而言,能够参加在家乡举办的冬奥会更是一件令人热血沸腾的事情。2019年6月6日,谷爱凌通过个人社交媒体宣布“中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报到”。  谷爱凌经常被人们称为“北京姑娘”,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回答记者提问时,谷爱凌在中英文之间自由切换。一口地道的北京话让在场的中国记者感到格外亲切和自豪。  “现在是过年期间,最近饺子吃得挺多的,北京烤鸭还没吃到。”谷爱凌在新闻发布会现场风趣地说,“说着说着,我都饿了。”  对于北京的最初记忆,谷爱凌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我第一次回到中国时是2岁,此后每年夏天都要回北京,我对中国的感情很深。现在还记得住在我们那个楼里3层和7层的朋友,每一年暑假都要和他们一起去楼下玩游戏。”  将来,她定然是前途无量的“大神”  谷爱凌3岁的时候第一次接触滑雪,这得益于她有一个爱滑雪的母亲。  “很快,爱凌的速度就已经追上并且超过我,而且她不减速,特别享受速度的感觉,不像我们成年人,有时候担心危险或者想多滑一会,还会控制一下,但是爱凌一直在加速,一路到底。”妈妈谷燕说。  “八岁的时候,我加入了一个滑雪队,是里面唯一的女孩,我回家对妈妈说,我想去奥运会!” 对于奥运梦想的起点,谷爱凌记忆犹新。母亲此时的回应是——“加油!”  从2013年开始连续多年,位于北京密云的南山滑雪场和顺义的一处室内滑雪场成为谷爱凌假期的训练基地。很多“雪友”与谷爱凌一同训练、一起成长,也感受到了这位“天才少女”过人的运动天赋。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接触自由式滑雪的“雪友”,北京南山滑雪场董事长卢建从谷爱凌身上看到了无穷的潜力。2013年的暑假,卢建带着谷爱凌接触了索道滑水、SUP浆板等4项水上板类运动,并在室内滑雪场一同切磋自由式滑雪技巧。卢建当时就感慨:“平地前空翻、后空翻、侧空翻如跳绳一般轻松,太灵巧了,她将来定然是前途无量的自由式滑雪‘大PRO’(大神)。”2月8日,中国选手谷爱凌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第一次见到爱凌,她的技术动作还和普通孩子一样,当时能做的最高难度的动作就是360度翻转,但是她特别愿意挑战更多高难度动作。”曾与谷爱凌一起训练的兼职滑雪教练崔业成,见证了她从滑雪爱好者向专业运动员的蜕变。“经过此后四五年的专业训练,她的水平真是突飞猛进。”  “谷爱凌的平衡能力特别突出,她学东西特别快,可以迅速明白要领。因为平时她要上课,只有周末可以练一练,学过的动作,隔了一周还能捡起来。”纪录片电影《冰雪烟火》总导演顾筠向记者讲述了她跟拍谷爱凌时的印象,“比别人稍微多练一练,她就出成绩,进步特别快。”  “不仅是在滑雪项目上,在其他运动方面,谷爱凌也展现出高人一等的运动天赋。”卢建的夫人徐一宁说,“我们曾接触过爱凌小时候的网球教练,他曾说,‘要是爱凌练网球,将来也一定能成为世界级选手’!”  “秘诀就是专注和热爱”  与专业体育生不同,谷爱凌不仅要完成日常滑雪比赛与训练,还要同时完成高中学业。用她自己的话说,她一直都是高中生,而且强调是“全职高中生”。  “我不是那种上‘网课’,或者单独找老师上‘一对一’文化课的学生,是正常到校上学的普通学生。”谷爱凌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她只能在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候去滑雪。谷爱凌曾计算过,2019年,她在雪场上的时间,包括训练和比赛大概只有65天,其他时间都是在学校上课。  在谈到如何平衡学习和滑雪时,谷爱凌说,秘诀就是专注和热爱。2月8日,冠军中国队选手谷爱凌在奖牌颁发仪式上。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我在滑雪的日子里特别专心去滑,上课的时候就不想滑雪的事情,非常专心,这样效率会比较高。更重要的一点其实是热爱,每次上雪道我都非常高兴。有时候我妈妈说,要是不洗碗就不能去滑雪,我马上就洗了。”  谷燕有时候也会被爱凌这种专注的精神所震惊。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爱凌好像把很多问题想得特别明白,做一件事情,她很早就给自己定下来,今天做两小时,明天做两小时,而且一定能按照计划完成。做完后,她就丝毫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去玩。有时候我们大人都做不到这一点。”  专注的精神、傲人的天赋,让谷爱凌在成为顶尖运动员的道路上,也从没落下自己的学业——高中时期全A成绩,提前上完了高中的课程,2020年在SAT(俗称美国“高考”)中取得接近满分的成绩,顺利拿到斯坦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我喜欢滑雪,我就成为了一名运动员,我喜欢时尚,我就从事了一项时尚的运动,我喜欢上课,我就继续去上大学。”谷爱凌说,专注就是要100%的投入,一天做好一件事就够了。  “我不是要打败别人,我是要展示最好的自己”  正如谷燕所期待的,谷爱凌在夺得奥运冠军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是要打败别人,我是要展示最好的自己。”  在完成创造历史的最后一跳前,谷爱凌暂时排在第三位。“当时我跟妈妈进行了连线,她建议我做一个相对有把握的动作,这样可以去争取一枚银牌。我则对她说,我的目标是展示自己,我要挑战一下。”  谷爱凌决定放手一搏,最终成功完成了从未在正式比赛中跳出过的转体1620度的动作。 2月8日,中国选手谷爱凌(右)和瑞士选手玛蒂尔德·格雷莫(中)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后安慰法国选手苔丝·勒德。新华社记者丁旭摄  “也许大家不相信,最后一跳出发前,我一点儿都不紧张,因为我没有压力。”谷爱凌说,我就是想打破自己的界限、展现我们的实力和精神。  在导演顾筠看来,谷爱凌展现出了强大的抗压能力。“我一直在看决赛,能把之前比赛从来没有做过的动作发挥得这么淋漓尽致,这个孩子真是太棒了。”  和所有运动员一样,谷爱凌也受到过伤病的困扰。2021-2022赛季,在奥地利施图拜的坡面障碍技巧世界杯赛前的一次训练中,谷爱凌意外摔倒受伤。  “当时离比赛已经很近了,爱凌自己特别着急。其实,她特别想在这次比赛里和高水平的运动员们比划比划,但是为了安全起见,我们放弃了这站比赛。”谷燕说,接下来的世界杯赛程,谷爱凌连战连捷,并把火热的状态延续到了北京冬奥会。2月8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左)向中国选手谷爱凌表示祝贺。新华社记者 丁旭 摄   在本届冬奥会接下来的比赛中,谷爱凌还将参加坡面障碍技巧和U型场地两个项目的角逐。人们有理由期待,已经超越自己、实现梦想的谷爱凌将会给大家带来更大的惊喜。(执笔记者:孔祥鑫;参与记者:李德欣、邰思聪、肖亚卓、汪涌、董意行、高萌、赵建通、马锴)
日期:[ 2022-02-24 ] 阅读:2338
逆风起飞!苏翊鸣摘银创历史​
新华社河北崇礼2月7日电(记者郑直、刘博、杨恺)7日的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第二轮,在“雪长城”赛道的最后一段跳台区,首度参加冬奥会的17岁小将苏翊鸣冲天而起,稳稳落地,以全场第一个1800度动作最终拿下银牌。这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北京冬奥会首枚雪上项目奖牌,也是中国单板滑雪首枚冬奥会男子项目奖牌。2月7日,中国选手苏翊鸣在比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经过6日的资格赛,12名选手晋级决赛,苏翊鸣凭借资格赛第一跳的86.80分排名第一晋级。决赛按照资格赛晋级名次倒序出场,每位选手共进行三次滑行,取三轮最佳成绩排名。出生于2004年2月18日的苏翊鸣是他们当中最小的选手,他用银牌提前为自己送上一份成年礼。  相比于前一天的资格赛,选手们都升级了难度,从第六个上场的埃米利亚诺·劳齐开始,成绩就进入了80分区。苏翊鸣出发,依然是招牌式的前空翻下“烽火台”,随后1440接1620接1620完赛。在等候区他继续向观众比心,但表情也有一丝紧张。道具区表现不够亮眼,他拿下78.38分,暂时名列第四。卫冕冠军、美国选手雷德蒙·杰拉德以83.25分领跑。2月7日,中国选手苏翊鸣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第二轮竞争进入白热化,加拿大选手马克斯·帕罗特直接把比赛拉入90分区,以90.96分完赛,也让其他选手压力陡增。苏翊鸣的偶像马克·麦克莫里斯1620接1440接1440,比上一轮降低了难度但仍拿下80.85分,名次压住了苏翊鸣。  继续最后一个登场,苏翊鸣顺利到达跳台区,起飞,1440、1620,全场第一个1800并稳稳落地!他在一片雪浪中滑向终点,捂着脸躺在地上。裁判打出分数,88.70!全场第二高分!  第三轮比赛,帕罗特选择了安全完赛,36.56分;卫冕冠军杰拉德最高分停在第一轮的83.25分,第十位出场的资格赛第三名菲茨西蒙斯连续三轮失意,苏翊鸣已经确保领奖台位置。第11位麦克莫里斯完赛后,大屏幕打出88.53分,现场提前爆发出欢呼。最后一轮,苏翊鸣连续两轮祭出1800,该轮获得66.58分,银牌落袋。2月7日,亚军中国选手苏翊鸣在奖牌颁发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在比赛没结束那一刻,你永远不知道什么会发生,所以在那个时候我要做自己最好的一面,把自己最好的一套动作完成出来,这个是我今天最大的目标,不管是在第几趟。”身披国旗,手握特别版的“冰墩墩”,苏翊鸣的脸上写满幸福:“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祖国一直在背后支持着我,如果没有我的祖国,我拿不了今天的成绩。其次就是我的家人,我的每个朋友对我的支持,如果没有我的父母第一次带我尝试滑雪,可能今天我不会站在冬奥会的舞台上,站在领奖台上。我特别要感谢所有支持我关心我为我加油的人,这个成绩是我们大家一起完成的!”2月7日,冠军加拿大选手马克斯·帕罗特(中)、亚军中国选手苏翊鸣(左)和季军加拿大选手马克·麦克莫里斯在奖牌颁发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最终帕罗特、苏翊鸣、麦克莫里斯分获前三名。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与大跳台共用一个选手名额,此后苏翊鸣将前往北京,参加14日在首钢大跳台开始的单板滑雪大跳台比赛。
日期:[ 2022-02-24 ] 阅读:2482
网络中国节·清明丨2021年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书
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即将来临,为缅怀英烈、祭奠逝者,表达思念之情,把秉承传统、倡导文明新风、促进社会和谐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发出如下倡议:一、倡导党员带头。倡导党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文明祭扫的践行者、引领者,主动劝阻不文明祭祀行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亲属、朋友和周围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俗和封建迷信。二、倡导文明祭扫。倡导通过举办家庭追思会、书写心灵家书、网上祭祀、植树踏青等现代文明祭祀方式怀念逝者,从注重实地实物祭扫转变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来。三、倡导绿色祭扫。倡导鲜花祭扫、无烟祭扫,不在居民小区、道路两旁等公共场所和山林等容易引发火灾的区域燃放烟花鞭炮、点香烧烛、焚烧纸钱,让传统节日回归清净与文明。四、倡导节俭祭扫。倡导勤孝敬、厚赡养。亲人在世时,多关心、多陪伴亲人去世后,文明治丧、节俭祭扫,不讲排场、不比阔气,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和低俗祭扫物品。五、倡导安全祭扫。倡导分时错峰祭扫,减少人员聚集。遵守交通秩序,服从现场指挥。按疫情防控要求自觉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和身份核验,缩短驻留时间。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有关规定,严防事故发生。战“疫”仍在继续,防控不能放松。缅怀先人,重于心胜于形,生者的平安健康是对逝者的最好告慰。告别陋习、文明祭祀,是我们共同的愿望。让我们携起手来,移风易俗、树立新风、保护环境、共抗疫情,让清明节更加文明节俭、更加绿色安全。2021年3月31日
日期:[ 2021-04-01 ] 阅读:4040
非遗、图书、动漫……各种元素的混搭、重组——文创 不断拓展新边界
 核心阅读  伴随文化产业的不断创新发展,文创产品不再拘泥于杯子、笔记本、帆布袋等传统样式。出版业、博物馆、非遗技艺都在跨界融合中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拥抱新领域,研发让市场认可且具经济价值的创新产品。融合带来了“1+1>2”的全新效果,各具特色的文创拓展着产业的发展空间。  非遗、文物、图书、游戏、动漫……如今,这些元素之间的混搭越来越常见。随着近年来文化产业的飞速成长,“文化+”“+文化”已成趋势,日益多元的跨界融合推动着文创“破圈”。  优质资源互补  跳出传统样式  “如果书的封面可以做成衣服花纹,你喜欢哪一本呢?”前不久,服装品牌“步履不停”与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联名款,将“译文经典”系列图书封面设计成连衣裙的花样。第一个系列源自《月亮和六便士》,于3月24日开售。  这次合作受到网友好评:“穿上身的装帧艺术”“披上一本书,感受文字与肌肤、与心灵的零距离接触”……此前,“步履不停”曾和理想国、单向空间等多家机构合作,反响和销量都不错。  “比起短期回报,我们更注重推广价值和资源互换。”“步履不停”创始人之一肖陆锋说。据介绍,店铺卖出的联名款服装,都需要支付出版社版权费用,出版社获得的收入也会与图书设计师共享,而活动达成的影响力则远超出商业考量。  在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徐珏看来,这是一次具有突破意义的创新。过去,出版社推出的文创周边一般配合新书营销,和商业服装品牌推出联名款,还是第一次。  有品质、有创意的装帧设计是纸质书衍生文创的基础。图书文创如何跳脱出杯子、笔记本、帆布袋等传统样式,进一步延伸装帧设计的产业链,是出版业面临的新课题。“尽管刚刚起步,但我们希望开发一个版权的全品种、全形态设计,这是今后的新方向。”徐珏说。  最近,浙江杭州市民李楠对新购买的传统木刻版画工具礼盒爱不释手,刻刀、羊毛刷、木刻版等一应俱全,“从木刻到印刷,亲自动手制作版画还是头一回。”  这套木刻版画工具由浙江自然造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创意团队设计。公司联合创始人仲文说,最初他们将木刻版画元素融入一款食品的包装,没想到顾客反响热烈,“既然大家感兴趣,木刻版画若只用作包装岂不是太可惜?”就这样,这款木刻版画工具礼盒应运而生,让更多人可以亲自体验木刻版画的制作全过程,也让这门非遗手艺可感可触、好玩有趣。  今年1月初,自然造物公司联合中华老字号杭州知味观在杭州湖滨商圈打造了国潮线下体验店,木刻版画体验专区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体验拓印春联、福字。  “希望非遗在融合现代创新之后,能被赋予重新使用的可能。”仲文说。  树立良好口碑  激活商业价值  去年11月,在三星堆博物馆举办的“文物萌主大会”上,一件文物青铜纵目面具“活化”为“文物之灵”出现在游戏中,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  除此之外,三星堆还推出“古蜀萌娃”表情包,小说《蜀帝传奇》《蜀山云无月》,AR游戏《我的世界》等也在准备中。  “神秘独特的三星堆文化具有天然的IP属性,跨界融合是三星堆文化价值传播与转化的最佳途径之一。”三星堆博物馆党组书记、常务副馆长朱家可说,三星堆就如一个巨大的宝藏,运用现代表达方式开拓IP多元发展边界,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古蜀文化。  点开APP,拉坯、上釉、上彩,在手机上就能操作一系列制瓷工序。在盛趣游戏推出的“釉彩”APP中,用户不仅可以了解制瓷过程,还能直接下单定制作品。  而在盛趣游戏的“文物加”APP里,玩家则可以欣赏到各大博物馆的经典藏品。盛趣游戏副总裁陈玉林介绍,目前,“文物加”APP已与300多家博物馆达成合作,完成3.5万件国宝级文物的大数据整理。  当前,“釉彩”等游戏产品已被列入国家文物局“互联网+中华文明”重点示范项目名单。在陈玉林看来,文化类产品的回报首先在于口碑,“希望通过数字化表达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工艺和文化,现在我们更有自信了。”  不仅是品牌效应,商业价值也在跨界探索中逐渐显现。陈玉林介绍,“釉彩”已经实现了盈利。“文化具备经济价值,文化产业能带来经济效益,要做文化价值的增量,让市场认可,让更多年轻人认可。”陈玉林说。  对此,肖陆锋也有同感。他认为,品牌合作其实是聚集理念相近的顾客。“他们可能穿同一类衣服、读同一类书,这是基于同种生活方式的联合。”肖陆锋介绍,与上海译文出版社合作的第一个服装系列上架后,首日就实现10余万元的销售额,现在第一批已快售罄,第二批已开始下单。  政企协同发力  拓展国际市场  “在政府支持下,我们牵头策划的‘大过中国节’活动颇受好评。”仲文介绍,依托春节、端午等节日推出的陕西剪纸、遂昌龙粽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青睐。  近几年,在公司的所在地杭州市拱墅区,设立了传统工艺工作站,希望借助合力弘扬非遗文化。拱墅区文广旅体局副局长姜国祥说:“政府搭台支持,企业主动参与,在非遗调研、传统工艺创新转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浙江省传统工艺专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其全认为,依托工作站,政府联合高校、文创企业进行产品提质、研发非遗旅游商品,将在传统工艺振兴上打造双创高地。  不仅在国内市场获得认可,也有越来越多的新文创产品尝试走向国际。正在后期制作中的电影《金色面具》由四川出版集团等出品,是一部以三星堆面具文化为核心元素的原创动画大电影。电影脱胎于约翰·威尔逊的同名小说,由国际制作团队拍摄。  《金色面具》中方总制片人姚晓明说,经过前期市场测试,《金色面具》在北美动画电影市场深受好评,将推动古蜀文明进一步走向国际舞台。从文创产品起步,到表情包、网络游戏等年轻人喜爱的娱乐互动,再到涉猎影视、小说,如今三星堆博物馆里的文物,不再只静静地待在展台上,而是主动跨界,在国际舞台上从容“走秀”。  让产品在国际上获得更多认可,也是陈玉林正在做的。从2018年立项,到2019年2月全球发行,“釉彩”已覆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4种语言版本。“作为一款小众的游戏APP,在国外累计下载量达到300多万次。”陈玉林说,设计“釉彩”和“文物加”的初衷就是做好传承,让更多人认识国宝,展现中国的文化沉淀。(记者 王明峰 曹玲娟 窦瀚洋)(王佶敏参与采写)来源:人民日报
日期:[ 2021-03-18 ] 阅读: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