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
触摸甲骨、文字演变、创意互动……当千年文字“活”进校园,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甲骨文是既古老又年轻的文字。”“古人观察世间万物,才形成了今天的文字。”“甲骨文可不是刻在龟背上的,而是刻在龟腹上的。”2025年4月22日,临近世界读书日,来自中国安阳文字博物馆的讲解员走进了河南省实验小学,在这里为学生们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甲骨文文化之旅。   从文字的演变到甲骨文的发掘,从触摸甲骨文到溯源文字背后的故事,从十二生肖的雕版印刷到手工制作古代竹简……在短短的一个小时里,河南省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徜徉在文化的魅力中,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字对话。    “‘中国’这两个字,最早是出现在西周的青铜铭文中”,在“文字里的中国”环节,来自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讲解员张易楠给同学们讲解“中国”这两个字一路走来的演变,深入解读了文字背后的历史渊源,引导同学们探讨文字演变后的家国故事,感受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 “我今天收获满满,我不仅摸到了甲骨,还亲手制作了属于我的读书日竹简。”来自五年级一班的张俊熙兴致勃勃地向记者展示他今天取得的成果。在“一片甲骨惊天下”环节,中国文字博物馆为学生们精心准备了甲骨文样本,孩子们可以近距离触摸甲骨文字,感受甲骨纹路流转间,赓续了几千年的文明。同时,还有博物院的老师手把手教同学们制作竹简、雕版印刷甲骨文十二生肖,在互动中将活动的氛围推向高潮。    “我们很感谢主办方能让甲骨文来到我们学校,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甲骨文,了解甲骨文,深切感受到甲骨文文字的魅力。对同学们来说,寓教于乐,寓教于‘字’,这是最好的读书日礼物。”河南省实验小学的辅导员何娟对记者表示。据了解,本次活动是由“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中国文字博物馆主办,自去年中国文字博物馆成功挂牌“学习强国”首家文博基地,双方就密切合作,在2025年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际,双方以“甲骨传文 书香致远”为主题开展活动,希望让甲骨文能走进学校校园,让文字“活”起来,让阅读融入生活。来源|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
日期:[ 2025-04-23 ] 阅读:744
活动回顾|中国文字博物馆“识字铸魂”科普教育活动走进安阳市第二十中学
为迎接“联合国中文日”的到来,普及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知识。2025年4月18日下午,中国文字博物馆“识字铸魂”汉字科普进校园活动走进安阳市第二十中学,精彩纷呈的活动吸引了400名师生参与。“识字铸魂”汉字科普教育活动围绕“我们的汉字朋友”展览讲解、“文字里的中国”讲座以及甲骨文字画创作三大主题展开,内容设计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力求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深入了解汉字文化的平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中国文字博物馆志愿者老师带领学生们参观“我们的汉字朋友”展览,让学生们穿越汉字的历史长河,从古老的甲骨文到现代规范字,探寻汉字千年演变的历史轨迹,近距离感受汉字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韵味。“文字里的中国”讲座则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探讨了汉字背后承载的文化意义,进一步探讨了汉字与中国家国情怀之间的紧密联系。此外,活动还特设甲骨文字画,让学生动手描绘家与国的甲骨文字画,增强了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感。活动现场,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纷纷发表自己对学习甲骨文感受和理解。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展览、讲座和甲骨文字画对甲骨文有了全新的认识,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意境,以后会更加用心地学习甲骨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次“识字铸魂”科普教育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拓展了学生们的知识视野,增强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提升了青少年的核心素养和社会认知能力,为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中国文字博物馆将将继续致力于汉字文化科普教育工作,积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日期:[ 2025-04-20 ] 阅读:629
中国文字博物馆走进上海 以汉字为媒,讲述“家与国”的文化故事
为迎接2025年“联合国中文日”到来,2025年4月17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合举办“文字里的中国——家与国”专题展,同时中国文字博物馆“识字铸魂”系列活动走进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和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松江云间中学,为当地500余名学生讲述“家与国”的文化故事。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唐煜坤,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馆长王雪梅,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副馆长孔令涛,中国文字博物馆陈列展示部副主任、副研究员杨军辉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展览开幕式。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以及来自俄罗斯、埃及、摩洛哥、马来西亚等多国留学生30余人参加了活动。开幕仪式由孔令涛主持。  唐煜坤在开幕式上致辞。她表示,汉字作为穿越时空的符号,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基因,更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它见证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也为全球文明对话提供了深邃的历史维度。中国文字博物馆始终致力于让古老文字焕发现代活力。我们珍藏着3000多年前的甲骨瑰宝,也搭建着数字化传播的平台;我们讲述着“一字一世界”的历史故事,也关注着中文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表达。我们始终相信:唯有在传承中创新,在交流中互鉴,中文才能真正成为跨越时空、连接心灵的“世界语言”。本次展览以“文字里的中国——家与国”为主题,通过展示与家、国相关的文字,为大家打开了一扇探索中华民族的家国故事的窗口,通过讲座与互动体验,让留学生们深刻感悟中国人对家与国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认知。此次活动既是“魔都”上海和“古都”安阳一次文化上的对话,更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中国文字博物馆友谊的见证。王雪梅在开幕式上讲话,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中国文字博物馆坚持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为合作原则,共同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馆际交流,相信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密切中国文字博物馆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校地合作,并进一步深化中国文字博物馆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的馆际交流,在文化传承和教育领域实现互利共赢。活动现场,杨军辉以“文字证史·文字记史”为题,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留学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俄罗斯、埃及、摩洛哥、马来西亚等多国留学生的积极参与,他们从学习汉字的感悟、对中国文字的理解等角度进行了广泛地交流。一位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表示:“汉字就像一扇神奇的窗户,让我看到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展览通过“家”“国”“忠”“孝”等核心文字的演变介绍,展现中国人特有的家国情怀。现场设置的“文字工坊”更让参与者能亲手体验民俗字印刷、甲骨刻写等传统技艺,感受汉字书写的独特魅力。这场文化之旅也延伸至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松江云间中学。450名中学生在中国文字博物馆社教老师的引领下认真学习“识字铸魂”文字主题思政课程——文字里的中国。课程从何以为家、何以为国、家国相依三个部分,深入解读与家国相关的汉字背后的奥秘,引导青少年探索中华民族的家国故事、感悟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  活动环节中,学生们深入探索甲骨文字独特造字规律,动手绘制“字里山河”甲骨文字画。这种将古老文字与现代艺术创新结合的形式,既让青少年直观认知汉字造字规律,也使他们在创作体验中深度理解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从个人修身到家国天下,汉字承载的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更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季节,这场以汉字为媒的文化交流,必将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日期:[ 2025-04-18 ] 阅读:841
“甲骨文中的绿色密码 ——从甲骨卜辞到植树节再到“双碳”目标的千年联动” 社教活动简报
PHPWord*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10pt;} a.NoteRef {text-decoration: none;} hr {height: 1px; padding: 0; margin: 1em 0; border: 0; border-top: 1px solid #CCC;} table {border: 1px solid black; border-spacing: 0px; width : 100%;} td {border: 1px solid black;} .Normal {font-size: 10.5pt;} .footer {font-size: 9pt;} .header {font-size: 9pt;} .Normal (Web) {font-size: 12pt;} .Strong {font-weight: bold;}2025年3月12日是我国第47个植树节,这一节日不仅承载着中华农耕文明的基因,更与甲骨文中“树”的造字智慧形成跨越三千年的呼应。甲骨文作为中华文明最早的“生态档案”,记录了商代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敬畏,而其蕴含的绿色智慧,恰与当代“双碳”目标形成深刻共鸣。本次活动以甲骨文为纽带,串联古代生态观、植树传统与现代环保理念,打造一场“古今对话”的文化实践。课程伊始,从环保为切入点,迅速导入课程,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课堂上,“双碳”名词的提出,激起了学生们的求知欲,一番解释过后,对于中国,这种有大国担当的环保责任感到骄傲和自豪。      一张张创意十足的手工作品,一张张纯真的笑脸,通过甲骨学堂,大家聚在一起,感受三千年文字文化,与新时代共舞。从甲骨卜辞中“壬申卜,川敦邑”的防汛信号,到今日“双碳”目标的全球承诺,中华文明始终以绿色为底色。本次活动通过解码甲骨文中的生态密码,不仅让文物“活”起来,更让环保理念“种”进孩子们心中。未来,我们将持续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议题的融合路径,让三千年前的文明基因,滋养当代可持续发展的土壤。 
日期:[ 2025-03-18 ] 阅读:170
“甲骨文中的绿色密码 ——从甲骨卜辞到植树节再到“双碳”目标的千年联动”社教活动简报
2025年3月12日是我国第47个植树节,这一节日不仅承载着中华农耕文明的基因,更与甲骨文中“树”的造字智慧形成跨越三千年的呼应。甲骨文作为中华文明最早的“生态档案”,记录了商代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敬畏,而其蕴含的绿色智慧,恰与当代“双碳”目标形成深刻共鸣。本次活动以甲骨文为纽带,串联古代生态观、植树传统与现代环保理念,打造一场“古今对话”的文化实践。课程伊始,从环保为切入点,迅速导入课程,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课堂上,“双碳”名词的提出,激起了学生们的求知欲,一番解释过后,对于中国,这种有大国担当的环保责任感到骄傲和自豪。    一张张创意十足的手工作品,一张张纯真的笑脸,通过甲骨学堂,大家聚在一起,感受三千年文字文化,与新时代共舞。从甲骨卜辞中“壬申卜,川敦邑”的防汛信号,到今日“双碳”目标的全球承诺,中华文明始终以绿色为底色。本次活动通过解码甲骨文中的生态密码,不仅让文物“活”起来,更让环保理念“种”进孩子们心中。未来,我们将持续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议题的融合路径,让三千年前的文明基因,滋养当代可持续发展的土壤。
日期:[ 2025-03-17 ] 阅读:1190
“时光花田 芳华绽放——致敬她力量”社教活动回顾
在3月8日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女性在历史长河中的卓越贡献,传承和弘扬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特开展此次时光花田 芳华绽放——致敬“她力量”社教活动,串联起从殷商时期到现代的杰出女性故事,让学生在趣味与知识的交融中,感受女性的智慧与力量。本次活动让学生化身小探险家,开启一场神奇的"时光花田"大冒险!课堂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已准备好变身成小花农,收集三朵最特别的"女神花"!第一朵"青铜玫瑰"——妇好大家一起穿越到3000年前的商朝,在互动交流过程中,有学生比喻那位穿着金甲的女将军,像威风凛凛的狮子王,不仅会指挥千军万马去打仗,还会用甲骨文给王写"小纸条"。而玫瑰红绿搭配,美而不娇,柔中带刺,气质非凡,是妇好爱与美的象征。汉字学习环节里,社教老师通过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讲解,为学生呈现了“祭”“祀”“占”“卜”等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演变历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汉字的古老魅力与文化传承。 第二朵"火红木棉"——马青霞学生秒变成地下小特工。老师生动讲述“马姐姐的故事”引发思考,学生代表发言“为什么用火红木棉形容马青霞?”她——开花时火红热烈,花不褪色、不萎靡。了解到木棉花的习性后学生纷纷向革命志士的精神学习,体会现今生活的美好,珍惜读书的机会,用小小的力量帮助身边的人,进一步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不退缩,做个有责任感的人!第三朵"彩虹满天星"——现代女神同学们畅所欲言身边的“她力量”:老师粉笔尖开出的知识花,妈妈围裙兜里的爱心花,科学家显微镜下的智慧花……在时光的长河中,学生感受到了女性的力量宛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人类前行的道路;以温柔且坚韧的姿态,于家庭与社会中绽放光芒,在历史的书页上镌刻下动人篇章。“花田任务”创意体验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用会跳舞的笔尖,在花瓣信笺上写下“爱的表达”信,将爱心气球花束送给父母,留下了一张“爱的纪念”照,小园丁和家长们将自己的笑容变成最灿烂的太阳花3、2、1——花开!在这专属于女性的节日里,学生与家长一同礼赞这些了不起的“她”。此次活动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接触汉字,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爱的种子,增进了亲子间的互动与交流,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向所有的女性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祝福。愿每一位女性都能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致敬每一位了不起的“她”,不止于三八节,更在岁岁年年 。
日期:[ 2025-03-08 ] 阅读: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