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纪念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精神,中国文字博物馆宣传教育部党支部把党建和业务工作紧密融合,积极发挥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性地举办“汉字精神励少年”研学主题活动,走进全国52个未摘帽贫困县,助力推进文化扶贫项目。
党建+文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宣教部党支部组织专业能力和素质强的党员组成研学团队,积极打造以甲骨文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等研学课程,向青少年传授古文字知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华夏文明的历史使命,引导学生做正直、守礼的新时代青少年。在云南文山州学校开展活动时,这里的少数民族学生第一次了解到文字演变的历史,他们表示,从甲骨文到金文并逐渐演变到现在的楷书,五千多年来我们文字发展从未断绝,中华文字真的是博大精深,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让青少年学生从内心萌发出的爱国热情以及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改变自己命运的思想将如同春天的萌芽一般茁壮成长。
党建+互动体验,增强文化扶贫新活力。为了让青少年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字的乐趣,党员们开拓思路,将互动项目带进课堂,打造出手工互动项目“十二生肖雕版印刷”、“甲骨文手绘创意T恤”、“竹简编连初体验”、“甲骨文字画”、“甲骨文成语故事”、“学写甲骨文书法”、“甲骨文迷宫拼图”等十余项。这些互动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学中玩、玩中学,课程变得更加有趣味,不仅学到了更多的古文字知识,而且动手动脑能力也得到了拓展。
党建+培训,构建文化脱贫人才体系。人才脱贫攻坚的“软实力”,更是“硬支撑”。为了助推文化扶贫项目,宣传教育部党支部不仅要走进贫困地区,送去优秀的传统文化,更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留下来。为此,宣传教育部党支部利用“甲骨学堂”这一传承汉字文化的公益性社会教育活动阵地,开展面向贫困地区的师生线上汉字教育教学培训,普及汉字知识,提升师生汉字文化素养,传授以甲骨文等古文字为抓手的汉字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未摘帽贫困县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教学能力,为推进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文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