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下午,中国文字博物馆在宣文馆四楼甲骨学堂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甲骨文与中国书法的起源”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特别邀请了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文字博物馆客座研究员葛亮作为主讲嘉宾。
葛亮研究员结合其多年研究成果,系统阐释甲骨文与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通过解读甲骨文“刻”“写”技法中的审美意趣,剖析了殷商时期王室“书法家”们在甲骨上进行刻写的用笔、结字、章法等,揭示其线条造型、章法布局对后世书法发展的深远影响。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观众们凝神倾听葛亮研究员的讲解,反应热烈,互动频繁。许多观众在讲座结束后表示,通过此次讲座,他们对甲骨文与中国书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感受到了古老文化的魅力。
甲骨文书法艺术的探索,展现了早期人类对于文字造型的艺术追求,揭示了汉字起源时期的书写风貌和审美取向,为后世书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彰显出中华文脉生生不息的传承力量。
葛亮,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文字博物馆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甲骨、金文、简帛等出土文献与青铜器等古代器物的研究工作,编著有《复旦大学藏甲骨集》《方介堪藏吉金拓片集》等学术专著,以及《甲骨文名品》《金文名品》《汉字再发现:从旧识到新知》等通识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