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11月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中国文字博物馆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甲骨文这一冷门但又极具历史文化意义的学科的高度重视,对古文字学界乃至整个文化界的同仁都是极大的鼓舞,必将促进甲骨文研究更好、更快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作为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我们感到非常振奋。中国文字博物馆领导表示,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以来一直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十年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文字文化的学术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的、文化产业等活动,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今后,中国文字博物馆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指示为引领,进一步把准定位、完善长期规划、健全功能、全面提升为公众服务水平,向世界讲好中国文字故事,讲好中国文化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文字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将更好地利用中国文字博物馆甲骨学堂这一大型公益性社会教育平台,结合甲骨文字等古文字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研究甲骨文的文化思想和历史价值,面向青少年传播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汉字文化,真正做到传播、传承甲骨文。
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近十年来,在文字文化传承与传播上做出了大量工作,其中《汉字》巡展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秉持传承与创新的文化诉求精心打造的,面向国内外的大型文化展览,是博物馆开门办展的具体体现。展览系统全面地展示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及应用,生动鲜活地再现汉字的书写艺术及数千年来积淀下来的妙趣精华。展览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版本,先后举办了一百余场。这场文化盛宴所到之处掀起了一场又一场文字文化热潮,对传递中华传统文化自豪感、提升民族凝聚力、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中国文字博物馆承担的“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的考释研究”项目也与2016年启动。该项目共包括10个子课题,由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复旦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安阳师范学院等单位参与。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同意,中国文字博物馆于2016年10月、2017年7月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新浪网、搜狐网等各大报纸网站登发了《关于征集评选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奖励公告》。第一批评审结果已于2018年6月对外公布, 2019年5月23日在光明日报等发布了《关于征集评选第二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奖励公告》,已于2019年10月31日截稿,目前共收到论证报告84份,近期将开始初评工作。
2014年,我馆开辟了甲骨学堂作为广大中小学学生的第二课堂,近年来,甲骨学堂以馆藏文物为基础,以最新研究成果为依托,研发了100多项汉字主题教育项目,在馆内外举办汉字教育活动近1000场,吸引了近40000个家庭参与活动,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学好汉字、用好汉字、爱上汉字、传播汉字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受到了广大青少年学生和家长的热情追捧。中国文字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将更好地利用中国文字博物馆甲骨学堂这一大型公益性社会教育平台,结合甲骨文字等古文字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研究甲骨文的文化思想和历史价值,面向青少年传播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汉字文化,真正做到传播、传承甲骨文。
今后我们要更加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担负起自身的使命,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发挥中国文字博物馆在甲骨文研究和传承方面的平台优势,做好甲骨文等古文字的研究、宣传、普及和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