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中国文字博物馆“简载华章——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展”启动仪式隆重举行。为深化公众对“安大简”的认知、扩大展览社会影响力,中国文字博物馆特别邀请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徐在国做客“文博大讲坛”,带来题为《谈安大简的前世和今生》的普及性专题讲座。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魏文萃主持。
讲座中,徐在国教授首先回溯了安大简的“前世”传奇。这批2015年初入藏安徽大学的战国早中期楚简,共编号1167个,完整竹简近900枚,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350年之间,年代属于战国早中期。现场展示的接剥清洗、取样检测、脱色拍照、编辑整理等工作过程,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的艰辛。
在安大简“今生”解读环节,徐在国教授系统梳理了安大简的文献价值,深入浅出的谈及到安大简形制、文字特点和风格以及简文内容等。安大简文字内容丰富、系统,可与传世文献互证,或补充历史记载的缺失,特别是《诗经》简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时代最早、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诗经》文本,为先秦时期的历史文化和语言文字研究提供了新的宝贵材料,对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具有重大的价值。
徐在国教授是安徽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首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研究方向是古文字与出土文献,侧重战国文字疑难字考释,工具书编纂,整理、研究安大简和新出战国文字材料。
此次讲座既是面向公众的学术普及窗口,让千年古简走出研究室、走进大众视野,更是中国文字博物馆与安徽大学深化馆校合作的生动见证。双方将以安大简研究和展示为纽带,依托高校深厚的学科资源与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平台,通过解码先秦古简承载的文明密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创新传播探索出一条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