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30日—
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研究员在本次研修班讲话。
鼎甲•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班主任傅亚成老师在本次研修班上为学员做寄语。
包俊宜老师点评学员现场书写作品中的不足。
赵熊老师点评学员作品并亲自演示。
铸公老师点评学员作品。
刘钊老师向学员讲解古文字结构。
鞠稚儒老师向学员传授临摹技巧。
赵山亭老师现场演示书法创作。
学员在课堂上向导师请教自己书法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授课现场。
授课现场。
2017年4月30日—5月5日,鼎甲•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第一期第三次授课在武汉举行。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篆书委员会主任、中国文字博物馆艺术委员会顾问包俊宜,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西泠印社理事、中国文字博物馆艺术委员会委员赵熊,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字博物馆艺术委员会委员铸公,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鞠稚儒,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专业委员会委员、西部战区陆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创作员、中国文字博物馆艺术委员会委员赵山亭为学员授课,亲身示范书写过程并一对一点评学员书法作品。来自全国各地的近60位学员参加了这次研修班。
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研究员在本期研修班讲话。他说鼎甲•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学员的基础和水平起点相对较高,研修班的老师也是在古文字和书法界造诣很高的大家。本次开班,我们发现学员们在经过前两次授课后,交流作品在以前的基础上有了质的飞跃,这一点我们感到非常的骄傲。这次学员们带来的作品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证明了学员们经过前两期的授课确实学到了实质内容,进步很快,在这里我代表中国文字博物馆对各位学员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这次授课我们仍然坚持高标准的师资队伍,并与学员面对面教学。接下来的六天里,包俊宜、赵熊、铸公、刘钊、鞠稚儒、赵山亭六位老师将为学员进行授课,我相信经过这三次学习大家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课堂上包俊宜、赵熊、铸公、刘钊、鞠稚儒、赵山亭导师分别以“篆书学习创作漫谈”,“古文字书法学习杂谈”,“中国书法之脉与书家之功”,“古文字与古文字学”,“篆书的学习方法”,“只有根植优良传统才能修成正果”为话题引入教学,带领学员根植传统,追其源,溯其本,博古通今,为学员解惑答疑,并现场观摩学习历代经典创作。老师们还与学员进行现场一对一的作品点评,从用笔、收笔、整体创作美感等方面与学员现场交流,切磋砥砺。
傅亚成老师作为鼎甲•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班主任,主持班里的相关工作,对研修班课程的顺利举行以及学员的日常学习生活给予了大力支持。他在本期研修班上为学员做寄语,他表示,这次大家的交流作品从线条的扎实程度和品格的气息上感觉风清气正,真正的看到了大家能力的飞跃。中国文字博物馆给大家选择的老师都是在古文字方面有一定建树的专家,学员们在经过两期的学习后书法创作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
来自陕西宝鸡的学员赵会科表示,学习篆书不懂文字学不行,只写字不懂文字进步不会大。这几天的课程让我更加明确了学习方向,清晰地认识到古文字艺术创作的审美要求,特别是在古文字学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导师在金文、楚篆等古文字学知识方面的讲授很全面,很具体,聆听的同时明白了书法创作要强调书写,更强调准确,书与学共同进步才能体现出古文字艺术创作的浑厚、高古、厚圆的精神。
山东泰安的学员卢明表示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的鼎甲•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师资力量不容小觑,能请到这么多一流的专家授课,让我们每个学员都感到非常的荣幸,也令我们在这几天的学习中收获颇丰。
辽宁营口的学员王运泽说,很荣幸参加鼎甲•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此次研修班,我非常重视,一节课没有缺,能零距离接触古文字学家和书法大家是我在学书法这条路上一生不可或缺的机遇。非常感恩聆听导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这让我我感觉非常难得,也更加非常珍惜这次机会。
此次研修班的学习涵盖了古文字学基础,书法作品创作的风格、审美、格调及日常书写学习需要规避的问题等。期间学员与导师齐聚一堂,贤师答疑解惑,同窗话艺交心。开阔了学员的艺术视野,提升了学员的创作水平。为学员学习古文字与书法书写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