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上午,《汉字》巡展天津市滨海新区展在天津滨海新区泰达图书馆隆重开幕。
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卫东在开幕式上致辞。
安阳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常保利在开幕式上致辞。
在开幕式上宗国英、李公乐共同启动了开展激光球。
参加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参观展览。
参加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参观“结晶——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宋华平现场创作书法作品。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主任、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张建会现场创作书法作品。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文字博物馆艺委会委员、武警部队书画创作研究员刘普选现场创作书法作品。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峰现场创作书法作品。
中国文字博物馆鼎甲甲艺术团在开幕式表演古典水袖舞蹈《中华书韵》。
中国文字博物馆文字文化创意产品受到了市民的关注。
传统木雕版甲骨文十二生肖手工印刷互动现场人气火爆。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为了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汉字文化,加强我市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文化交流,3月21日上午,由天津滨海新区区委宣传部、河南省安阳市市委宣传部、中国文字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汉字》巡展天津市滨海新区展,在天津滨海新区泰达图书馆隆重开幕。
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宗国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卫东,区委常委、秘书长李彩良,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郭景平;安阳市市委书记李公乐,市委常委、秘书长盖兆举,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常保利,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等出席开幕式。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顾问、书画院院长宋华平,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主任、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张建会,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文字博物馆艺委会委员、武警部队书画创作研究员刘普选,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峰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郭景平主持。
开幕式上,宗国英、李公乐共同启动了开展激光球。
王卫东在致辞中说,《汉字》巡展天津市滨海新区展是滨海新区与安阳市文化交流领域的重要项目。中国文字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巡展是对中华传统文字文化和中国文明的传颂和展示,能在滨海新区看到这次弘扬文化的专题展览,也充分体现了安阳市委和中国文字博物馆对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本次展览在古老的中原大地与中国开发开放最前沿的新区之间架起了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的桥梁,必将加深两地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增强市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我们希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的大背景下,进一步与安阳加强合作交流,携手发展,共创辉煌。
常保利在致辞中说,《汉字》巡展是中国文字博物馆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精心打造的大型文化交流展,已逐步成为安阳市、河南省乃至我国讲述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明,促进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闪亮名片。截至目前,国内巡展已在10多个博物馆和近40所高校、社区、机关、军营和企业进行了展出。国际巡展足迹已遍布亚、非、欧、美四大洲20个国家和地区,丰富多彩的展览内容在境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的独特视角,加深了中国与其他国家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与认识,增进了汉字在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中的纽带作用。
常保利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风骨乃至灵魂。天津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我们期待着与天津在文化领域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此次我们带来的《汉字》巡展将全方位展示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深入挖掘和诠释汉字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深远影响,致力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期望通过展览的成功举办,来推动滨海新区与安阳市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开幕式上,宋华平、张建会、刘普选、李峰等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展示书法魅力,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欣赏。
《汉字》巡展天津市滨海新区展的展览时间为3月21日至26日,将为天津人民带来文化和视觉盛宴。《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新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新华网、北方网、《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广播电视台、滨海广播电视台、《滨海时报》等媒体对开幕式进行了采访报道。
《汉字》巡展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精心打造的一个对外文化交流的优秀品牌,于2013年8月13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启动。《汉字》巡展以汉字的发展历程为主线,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在传统展览形式的同时增加了“结晶——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展”、 “中华国宝•青铜器展”、传统木雕版甲骨文十二生肖手工印刷互动、书法家现场书法展示、“中华书韵”古典舞蹈、中国文字文化创意产品展等多种形式的展示配套互动环节,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重视和各国群众的广泛好评,更激发了广大社会青年学习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字文化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