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学生在安阳体验书法
文字是文明的基石。汉字的起源,是中国古代文明史的开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中国汉字,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记录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凝结了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千百年来联结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汉字的故事,当然要从甲骨文说起。作为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一,安阳的厚重得益于殷墟的发现。而殷墟最重要的一项发现,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被专家认为是中华文明最早的文字。
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为安阳这座历史名城增加了厚重,勤学的安阳人格外珍惜这份厚重,对汉字文化文明的传承与保护始终不遗余力。
精心筹备盼盛会 汉字为媒迎贵客
盼望着,盼望着,201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的脚步一天天临近,汉字之都的热情又一次被点燃。
汉字的盛会,选在甲骨文的故乡召开,这是一个必然,安阳人都这么认为。因为这座城市的老老少少是听着甲骨文的故事长大的,对汉字都有着特殊的偏好和亲情。在安阳,大多数中小学校都开设有书法课,公园内、广场上、马路边甚至河堤岸边,拎一桶水,挥一支大毛笔练字者随处可见,民间的书法学校、书法大赛、书法展览数不胜数,书法高手更是随处可见。
这些天,游走殷墟,置身中国文字博物馆,甚至漫步城市街头,都能被喜迎盛会的浓厚氛围深深感染。从文化学者到文字专家,从博物馆志愿者到大中小学生,再到普通市民,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精心筹备,喜迎八方来客。
在国际汉字大会召开期间,有两场专家讲座将在安阳师范学院举行。该学院文学院的张益伟博士作为大会筹备者之一最近特别忙碌。他介绍,安阳师范学院从7月开始就积极参与市政府牵头的筹备会,不仅积极邀请全国著名高校汉语研究方面的专家参加会议,还精心推荐了35名学生志愿者为大会提供引导、讲解等志愿服务。听闻汉字大会召开期间将有国外知名学者和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学生非常激动,外语、中文和新闻传媒等专业的学生争先恐后了解会议详情,期待在大会上能够与国外专家交流互动。
近年,安阳师范学院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工作,2007年以来,每年都向国外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2009年获批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汉字文化基地,取得招收留学生资格,2011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成为该校首个成功获批的硕士点并开始招生,汉语国际推广已经逐步成为安阳师范学院的一大办学特色。
“能当志愿者我感到非常荣幸,也很珍惜这次机会。目前,志愿者都在抓紧时间准备,期待大会成功召开,我们一起加油!”来自安阳师范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张夏芸连续几天都在参加培训。她告诉记者,自己所学的专业就是与外国人交流汉语,这次大会邀请了许多外国专家,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自己一定在搞好服务的同时宣传好中国文化特别是汉语文化。
“为了迎接这次国际盛会,市博物馆所有工作人员都非常激动,馆内气氛也很热烈,希望借助这个宣传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中国文字。”中国文字博物馆文物征集管理部工作人员何顺杰兴奋地表示。为了筹备这次大会,中国文字博物馆积极邀请知名专家,启动了“鼎甲”杯甲骨文字有奖辨识大赛、中国文字发展论坛征稿、“中国字·世界情”甲骨文书法展、“天和”杯汉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及2015汉字文化创意产品展览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还出版印制了《汉字文化之旅》《汉字文化中国》《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字·世界情甲骨文书法展作品集》《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等图书。
10月15日21时,市外侨办的几个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已经熬红双眼的樊晓星和几名同事正在热烈探讨,对会议手册进一步完善。“这次大会的嘉宾来自29个不同的国家,翻译的任务很重,所以每个细节都要尽量考虑周全,力争做到完美。”樊晓星边敲打电脑键盘边介绍。她告诉记者,自从去年提出举办国际汉字大会的倡议之后,市外侨办20余名工作人员就开始积极准备。他们先后10余次赴京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有关人员就“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的定位及运作进行探讨,并赴教育部、国家汉办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征求建议,获得广泛支持。
市外侨办主任秦建华介绍,201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外国语大学、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安阳市人民政府、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师范学院共同主办,大会共邀请到来自五大洲29个国家的68位外国嘉宾,包括国际知名汉学家、外国驻华使馆文化使节、海外华文教育机构代表、《汉字》国际巡展国外方主办机构代表、外国专家和留学生代表以及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等。大会期间,主办方将举行欢迎宴会、开幕式暨主要嘉宾组织发言、国际学术论坛、殷墟大型书法互动、汉学家进校园、文化考察等活动。
201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以汉字为载体,以汉字之都、中原名城为背景,以“汉字里的中华文化”为主题,以汉字论坛和汉学家进校园为主线,融历史溯源与当代考察结合、文字研究与文明探讨结合、文化对话与社会互动结合、学术进步与地方发展结合为一体,旨在搭建一个高层次、可持续、富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外文化对话和文明互鉴平台,促进中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促进河南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塑造安阳汉字之都品牌,助力安阳国际旅游城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市建设。
《汉字》巡展海内外 传承保护为己任
为汉字安一个家,这是几代安阳人的梦想。
经过全市上下数年的共同努力,世界上唯一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于2009年在安阳正式开馆。这是一座经国务院批准的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博物馆。
一座博物馆,承载着安阳人的期许、盼望和自豪,更是责无旁贷地承担起面向世界传播汉字文化文明的重任。
2013年8月13日,《汉字》巡展启动仪式在北京首都博物馆隆重举行,这是在全国友协、省外侨办的大力支持下,安阳市外侨办和中国文字博物馆联合打造的一场集中国历代文字样本精华的大型展览。从这天开始,一场由《汉字》引发的热潮席卷了吉林、广西、北京、上海、江西、江苏、浙江等省市以及德国、法国、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了发挥安阳“文字之都”的独特优势,《汉字》巡展以展示汉字起源、流变、传播与汉字艺术意趣为内容,以关心、关注中国并正在学习中国文化的世界各国民众为主要对象,旨在通过展示汉字独特魅力和对推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贡献,增进世界各国民众对中华文化了解和认同的国家级对外文化交流项目。该活动于2013年在北京首都博物馆正式启动并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海外首展,2014年先后在尼泊尔加德满都、德国纽伦堡、法国巴黎、日本东京、泰国曼谷、韩国安东、美国旧金山、斯里兰卡科伦坡以及澳门展出,2015年又相继走进新加坡、马来西亚、南非、毛里求斯、俄罗斯等国家。《汉字》巡展不仅搭建了河南与世界各国地方政府间交流合作的新桥梁,也创新了安阳塑造汉字之都文化品牌打造国际旅游城的新途径。
该展览包括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的研究与传播、汉字的艺术与创意三大部分,各类文物120余件,主要讲述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历程;文字载体从卜骨、青铜器、陶器、竹简、钱币、玉石到纸张的发展过程;文字研究成果和印刷术;书法艺术、篆刻以及生活中的文字妙趣。《汉字》巡展享誉海内外,不仅让安阳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也吸引着众多热情的粉丝前来安阳,来中国文字博物馆一饱眼福。
从2009年开馆以来,中国文字博物馆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推广祖国传统文化、普及文字文化基础知识,社会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极大提升,在多个领域赢得社会认可,先后建成“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培训基地”“中国书法家创作培训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文化传播与推广基地”,并与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安阳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实践教学基地”。中国文字博物馆基本陈列《中国文字发展史》曾荣获2009年至2010年度“第九届全国十大陈展精品特别奖”,自开馆至今先后举办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物文化系列展——宁夏篇、新疆篇、广西篇、内蒙古篇、西藏篇、云南篇、青海篇”“故宫博物院院藏中国历代书法展”“北京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藏民族文字文物精品展”“秋水文章——李岚清篆刻艺术展”等80余次特别展览;举办了“中国文字发展论坛”“中国文字·书法论坛”“著名书法家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笔会”等多项学术研讨活动。
恰逢国际汉语热 海外学子纷沓至
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感兴趣,学习汉语的人数也与日俱增。从国内外媒体的诸多报道中可以发现,学习汉语的热潮正在世界各地兴起。
为了抢抓国际汉语热潮,安阳快速迈出大步,因为安阳既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更有热情好客的民间传统。这些年,来安阳参观访问的国外团体络绎不绝,特别是许多大中小学生,更是把安阳之旅作为学习汉语的必修课。
2013年7月,法国人民援助会青少年代表团一行21人,其中包括16名来自法国北加莱大区(里尔地区)的格拉沃利讷市的学生到访我市。在安阳期间,法国学生参观了红旗渠、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名胜,并深入中学走访,与同龄的安阳学子交流互动。在市第八中学,安阳学生代表演奏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古筝、笛子、葫芦丝、二胡等乐器,极具民族特色的舞蹈演出及全国戏曲“小梅花奖”获得者的豫剧表演赢得了法国学生的阵阵喝彩,而他们向代表团赠送的中国书画作品更是让法国学生大开眼界。为表达谢意,法国代表团团长、艺术家乐沙夫·马努埃尔先生自弹吉他,演唱了他最新创作的极具法兰西风情的歌曲。几位法国青少年则热情地表示:“这次中国之旅,让我对中华文化、汉字文化及古都安阳有了深深的认识与了解,今后我们一定还会再来这里。”
2014年7月至8月,安阳市与国际友城韩国安养市共同组织开展了中学生互访交流活动。在殷墟参观时,韩国学生驻足于一个个精美的青铜器前,细细品味3000多年前的中华文明,当看到这里发掘出了那么多的甲骨片,了解到最初的汉字甲骨文就是起源于此时,学生们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感叹,来安访问不虚此行。之后,代表团一行走进甲骨文学校,聆听关于甲骨文书写的讲座,每名学生还都参与了亲手用毛笔书写甲骨文的体验活动,韩国学生初次所写的甲骨文书法作品受到了一致好评。在中国文字博物馆,中韩学生一同感受了汉字从古至今漫长的演变史,详细了解了我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史。韩国学生表示,关于汉字的历史和知识在韩国国内是学习和体验不到的。所以此次有机会来到古都安阳亲身感知汉字文明实在是非常难得。
今年3月,日本小田原市新名学园旭丘高等学校校长水野浩率领其教师学生代表一行12人访问我市,考察我市历史文化名胜,与我市第三十七中学师生开展文化体育交流活动。这是我市与日本小田原市继举办中日小学生书画互展后,两市首次开展的青少年互访交流活动,是两市市长“以青少年交流为始,进而促进各领域交流合作”指示的具体落实。
友好城市多往来 文字之都欢迎你
友城是国内外城市间交往的一个重要渠道,是国内外地方政府间交往的主平台,具有层次高、稳定性好、联系面广、公益性强等显著特征。这些显著特征决定了友城工作的开展要立足于积极交往、立足于多元参与、立足于持续深化,要致力于促进城市与世界更多城市的交流合作,致力于搭建城市间多元交流合作的稳固平台,致力于促进提升城市的开放文化和国际化水平。
1985年9月,我市与比利时斯哈尔贝克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开创了我市与国外城市结好的先河。截至今年10月,我市已与五大洲15个国家的28个城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友好交往,其中与4个国家的4个城市经全国友协批准正式缔结为国际友好城市,它们分别是:比利时斯哈尔贝克市、日本草加市、加拿大莱桥市、肯尼亚纳库鲁市;与5个国家的8个城市签订了《友好交往城市协议书》或《友好城市合作意向书》或《友好城市合作备忘录》,它们分别是:韩国安养市、英国考文垂市、莱斯特市、意大利埃斯特市、巴西拉日斯市、布鲁梅瑙市、尚谢雷市、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市;与7个国家的11个城市开始了友好交往,它们分别是:日本小田原市、法国里尔市、格拉沃利纳市、杜西雷米纳市、巴西沙万蒂纳市、意大利庞贝市、米兰市、瑞典博斯塔德市、斯洛伐克兹沃伦市、美国圣何塞市、库比蒂诺市。
1985年,安阳市与日本草加市开始了友好交往,1998年,两市正式签订了《友好城市协议书》。与日本小田原市的交往则始于2011年8月,在省外侨办的推荐下,日本西湘日中友好协会秘书长小早川望美女士、日本河南友好会理事长间地政广先生首次来访我市。2012年12月、2013年5月,两市青少年书画联展在小田原市和我市分别举行。2014年7月,值《汉字》国际巡展在日本东京开幕,我市政府代表团访问了小田原市。小田原市市长加藤宪一出席了由小田原市政府和西湘日中友好协会共同举办的欢迎晚宴,表达了促进两市结好的愿望,双方就开展青少年交流及进一步拓展教育、文化、旅游、经贸、农业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进行了洽谈。
安阳和安养,两座发音相似的城市,连起一座友谊之桥。我市与韩国安养市于2010年11月签订了《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意向书》,安阳工学院、第五中学、第六中学、第七中学、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韩方相应学校签订了《友好交流意向书》,2013年7月,两市正式签订了《建立友好交往城市关系协议书》。
金秋十月逢盛会,翰墨飘香迎客来。安阳,已经伸出热情的双臂,期待四海宾客的到来,预祝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圆满成功!
《汉字》巡展走进毛里求斯
2014年《汉字》国际巡展泰国展
韩国学生在安阳交流访问并学习剪纸
此青铜像为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昇
市民在观看汉字造字六书
建安小学4名学生在法国参加“世界儿童是一家”
图片由市外侨办、中国文字博物馆、记者麻江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