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一门汉字艺术,从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诸书体,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殿堂中独放异彩。中国文字博物馆将书法这种我国特有的文字艺术形式作为展览和收藏的工作范围,并举办各种书法赛事、书法邀请展、提名展和书法研讨会,对于书法这种传统艺术形式的社会普及,以及提升书法的社会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开馆至今举办了包括“故宫博物院院藏中国历代书法展”、“迎新春河南省著名书法家精品展”、“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五百家书法精品展”、“兰亭群星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精品展”、“秋水文章——李岚清篆刻艺术展”、“四堂杯全国书法精品大展”、“篆书名家提名展”、“台湾著名书画家捐赠作品展”等十余次书法展览,并收到全国知名书法家捐赠的书法作品,现入藏我馆的书法作品共计1841件。
安阳作为殷墟故里,甲骨文的发源地,从甲骨文的考古发现、科学研究到甲骨文作为一种书法流派而推广普及,安阳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说到关于甲骨文的研究,有四位著名学者,他们是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郭沫若(鼎堂)、董作宾(彦堂),他们四人在早期的甲骨学研究中,都各自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且四人的名号中都有一个“堂”字,于是钱玄同先生最先提出了“甲骨四堂”的称号。“甲骨四堂”个个精擅书法,罗振玉善篆、王国维善楷、郭沫若善行,董作宾善甲骨文书法,罗振玉和董作宾作为甲骨文书法的奠基者为甲骨文书法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0年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的首届“四堂杯”书法精品大展是由中国文字博物馆和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担任艺术指导。展览的立意在于纪念“甲骨四堂”在甲骨学及甲骨书法方面的突出贡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中国文字博物馆在推动书法发展和展示书法艺术上的平台作用。第一届展览就受到了广大书法家的积极响应,在全国范围共征集到作品1716件,最终评选出387件书法作品入展。第二届展览于10月15日开展,从今年6月份启动就立即引起强烈反响,并受到了海外的广泛关注,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海外华人也积极投稿,征集的书法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书体涵盖楷、行、隶、草、篆、甲骨文等,本届征集到书法作品共计2400幅,共评选出349幅入展作品。本届较第一届“四堂杯”书法精品展获奖作品水平取得进一步提高,从获得一等奖的5位书家来看,马健中的行书、陈则威的篆书、赵泉有的楷书、游建新的行书、王大禾的草书都各具特色,创作内容都有新的突破,代表了当代书风。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都凸显出了当代书坛的实力,受到社会好评,“四堂杯”的社会影响力和受关注度得到广泛提高。
通过大赛形式,运用书法展览的手段和窗口作用,反映当代书法艺术发展成果,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在展览中体现书法家的艺术特点和个性,为书法艺术的创作提供交流和支持,并且通过书法展览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体会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形态美,进而促进和推广优秀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引领文化艺术的潮流,以“赛”促“展”、以“展”促“行”、以“行”带“建”,这才是我们举办书法大赛和展览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