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勤先生逝世

[ 2019-02-26 ]  阅读:2658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先生于2019年2月24日0点11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李学勤先生1933年出生于北京,1951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至1953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编著《殷虚文字缀合》。1954年至2003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员,1985 年至1988 年任副所长,1991年至1998年任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成立后,任第一、二届委员。全国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第二至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003年起全职回母校清华大学工作。先后任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与名誉理事长、楚文化研究会会长与名誉会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与专家组组长。 1997 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2018 年被聘为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

  1984 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称号,2002年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013年获首届“汉语人文学术写作终身成就奖”及“孔子文化奖”,2014 年获首届国学大典“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 2015年获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2017年获第三届会林文化奖。

  李学勤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和教育家,被学术界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享有崇高的学术威望。他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在多学科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引领和推进了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多学科的发展。在甲骨学研究方面,他建立了殷墟甲骨“两系说”的分期理论,发展了“非王卜辞”的研究,并首先鉴识出西周甲骨文,对甲骨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青铜器研究方面,他从“形制、纹饰、铭文、字体、功能、组合和铸造工艺”等方面开展综合性研究,尤其重视新出青铜器资料的考释和研究工作,推进了商周年代学的建立和商周史的发展。在战国文字研究方面,他率先提出战国文字“五系说”,推进了这一古文字分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在简帛研究方面,他参加了马王堆帛书、定县汉简、张家山汉简的整理,并主持了睡虎地秦简、五一广场东汉简等多种珍贵出土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尤其是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收藏、保护、整理和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李学勤先生具有宽广的国际学术视野和高度的理论创新精神,提出了“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走出疑古时代”等学术主张,倡导开展比较考古学和比较文明史研究、国际汉学研究和重写学术史,在学术界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出版《殷代地理简论》《东周与秦代文明》《新出青铜器研究》《比较考古学随笔》《走出疑古时代》《简帛佚籍与学术史》《古文献丛论》《周易溯源》《文物中的古文明》《通向文明之路》《三代文明研究》《夏商周文明研究》《清华简及古代文明》等学术著作 40 余部,为中国学术事业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李学勤先生的去世,是清华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学术、文化、 教育事业的重大损失。

  李学勤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月28日(星期四)10:00 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公室)


关闭
周二至周日
09:00-17:00

360°全景游

网上订票

网上商城

APP下载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