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 重要资讯
“学习强国”学习达人研学活动在河南安阳启动
2024年12月12日,“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上线六周年前夕,由“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中国文字博物馆主办,“学习强国”安阳学习平台、顶端新闻文学频道协办的“学习强国”学习达人安阳研学活动在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学习强国”文博基地启动。“学习强国”学习达人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前合影河南省委宣传部舆情信息处处长彭力,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宁红亮,安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市融媒传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朱红杰等相关领导,以及来自省内外的“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学习达人代表、“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义务审读员代表、“金秋念师恩”征文比赛活动获奖创作者代表等40余人出席。本次研学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发扬传承红旗渠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广运用工作,鼓励更多用户成为“学习达人”,进一步提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河南省委宣传部舆情信息处处长彭力致辞彭力在致辞中说,中国文字博物馆设立“学习强国”全国首家文博基地,体现了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使命担当。六年来,河南学习平台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进展,率先实现市县级学习平台全覆盖,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积极参与学习,共同建设好文博基地,共同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河南的实践发展,讲好河南故事,传播好河南声音。 安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朱红杰致辞朱红杰表示,安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学旅游资源丰富。“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把这次学习达人研学活动选在安阳举办,为安阳市乃至全省“学习强国”推广运用工作注入了新动力、带来了新活力,也为我们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了新机遇、搭建了新平台,必将鼓励引导更多的“学习强国”用户成为“学习达人”,持续扩大“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宁红亮致辞宁红亮在致辞中说,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全国目前唯一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承载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今年8月初,中国文字博物馆正式挂牌“学习强国”全国首家文博基地,此次研学活动的举办,旨在为广大学习达人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中国文字发展历程、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平台。 “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执行总编辑赵红主持研学活动启动仪式 学习达人代表杨枝茂致辞“每天坚持学习‘学习强国’让我觉得很充实,我逐渐意识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也应该是快乐的事。学学平台上的知识,听听平台上的音乐,答答平台上的趣味答题,很快乐。”学习达人杨枝茂呼吁各位学友一起坚持学习、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学习达人代表刘一致辞学习达人刘一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互联网背景下权威便捷的学习载体,“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满足了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多种需求和需要,成为随时随地陪伴我们的良师益友,指引我们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启动仪式现场,学习达人还参与了甲骨文常识、简牍文博知识等答题活动。 “学习强国”学习达人安阳研学活动现场根据安排,“学习强国”学习达人安阳研学活动随后将开展为期两天的研学,到中国文字博物馆及“学习强国”文博基地、殷墟博物馆、红旗渠纪念馆等地探寻安阳红色文化、领略古都遗风。本文转载自:“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陈鑫
日期:[ 2024-12-12 ] 阅读:49
中国文字博物馆与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签约仪式成功举办
11月28日上午,中国文字博物馆与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签约仪式在宣文馆一楼举行。此次活动旨在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宁红亮,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厉励,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安阳市政府参事李宽生,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田华,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魏文萃,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杨华,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梁杰等人出席仪式。仪式由李宽生主持。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梁杰与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魏文萃代表双方单位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宁红亮与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厉励共同为“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揭牌,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仪式上,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田华在讲话中表示,中国文字博物馆探寻文化根脉,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今后,双方将在教学、科研、思政教育、文化传播等方面开展深度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张倩在仪式上发言。她说此次合作将为学校的思政教育开辟新的天地,使“博物馆里的思政课”成为可能。学校将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到文物赋能,打造育人新样态;深入挖掘,增加育人新内容;守正创新,拓展育人新思路,让广大教师和学生成为文物利用者和文化传承者。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代表胡正斌发言,他表达了对建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期待与兴奋,认为这是一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宝贵机会,能够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仪式结束后,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们参观了中国文字博物馆,亲身感受了中华文字的魅力。此次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为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日期:[ 2024-11-28 ] 阅读:567
位居榜三!中国文字博物馆第九届文字发展论坛荣登国内博物馆学术与研究热点榜
11月28日,在最新一期中博热搜榜单“国内博物馆学术与研究热点盘点”中,中国文字博物馆第九届文字发展论坛荣获第三名!今年11月9日,在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5周年之际,第九届文字发展论坛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幕。论坛以“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数字技术在文字研究中的应用”为主题,进一步促进考古学、文献学、人工智能、文字学等多学科互动融合,助力甲骨文保护、研究与活化利用,传承和弘扬汉字文化,守护中华文明根脉。甲骨学、文字学、考古学、文献学、文博研究、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多领域的50余位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围绕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古文字与人工智能等多个专题进行深入研讨。本届论坛特别关注于探索数字技术在文字研究中的应用潜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运用这些先进工具来辅助传统学科的研究工作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例如,在甲骨文缀合、释读、古籍数字化等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跨学科的合作模式能够帮助我们从全新视角去理解那些古老的文字背后隐藏的文化意义。自2009年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以来,“文字发展论坛”已成功举办九届,成为了连接国内外字研究学者对文字、历史、考古等前沿课题进行学术研讨的桥梁之一,并发挥其平台优势,为更多青年学者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不断促进文字研究与文化研究。未来,中国文字博物馆将继续致力于荟萃和展现古文字的魅力,将“文字发展论坛”打造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字文化的窗口,不断促进文字文化的纵向发展以及研究成果推广普及,为守护中华文明根脉,在新时代促进文字文化繁荣提供有力支撑,聚力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中原文旅新名片。
日期:[ 2024-11-28 ] 阅读:554
中国文字博物馆“一片甲骨惊天下”(10) “字传千年·酱承文脉”汉字公益项目巡展 亮相贵州师范大学
2024年11月26日至12月10日,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及“汉酱·匠心传承”公益项目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文字博物馆、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办,安阳市字苑文化产业开发中心、贵州师范大学美术馆、贵州省书协篆刻委员会承办,“字传千年·酱承文脉”汉字公益项目巡展在贵州师范大学美术馆E馆盛大举行。此次展览旨在传承与弘扬中华汉字文化,通过沉浸式、立体化、互动型的综合展示方式,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汉字艺术的视觉盛宴。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汉字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更通过一系列创新性的互动体验活动,让观众能够近距离地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展览现场,新增加的小仓颉IP形象立体场景成为一大亮点,同时,“有文化必安阳”的展板内容,更是将观众的目光引向了中国文字的发源地——安阳,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体验汉字的演变和魅力,展览现场还设置了多项互动体验活动。其中,配合甲骨文广播体操的视频播放,特别设置“人在字中”体验区,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汉字的海洋中,感受汉字的形态之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体验区则让观众亲手操作,体验古代印刷术的魅力,感受汉字传承的艰辛与不易。在展览期间,贵州师范大学师生、退休老教授等纷纷前来参观,他们表示,此次展览不仅让他们对汉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激发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同时,展览也吸引了众多周边中小学生、市民和游客前来观展,他们纷纷表示,此次展览是一次难得的文化盛宴,让他们受益匪浅,非常期待能够尽快到甲骨文的故乡——安阳去亲身感受、体验。
日期:[ 2024-11-27 ] 阅读:750
穿越千年·字里行间:中国文字博物馆建馆15周年社教活动成功举行
2024年11月16日上午,为庆祝中国文字博物馆建馆15周年,甲骨学堂特别策划的“穿越千年·字里行间”社教活动在馆内成功举办。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的40个家庭积极参与,共同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字文化盛宴。活动当天,甲骨学堂内热闹非凡,各种互动项目让学生们沉浸其中,流连忘返。在DIY甲骨文书签区域,学生们亲手制作了一片片精美的甲骨文书签。他们不仅学会了甲骨文的书写技巧,还通过动手实践,加深了对古代文字的理解和兴趣。青铜拼拼乐则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古代青铜器的独特魅力。通过拼接青铜器的模型,不仅了解了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和历史文化背景,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雕版印刷体验和竹简编联体验更是让学生们仿佛穿越回了千年前的古代书房。在雕版印刷区域,亲手操作古老的印刷工具,将一个个文字清晰地印刷在纸上,体验了古代印刷术的神奇与魅力。而在竹简编联区域,学生们亲手将一片片竹简串联起来,编写属于自己的“竹书”,感受了古代书籍的珍贵与不易。此外,文字华容道游戏也备受青睐。学生们需要在有限的空格内移动文字方块,使其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这不仅考验了大家的智慧与耐心,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对汉字结构的理解。在共绘“我与博物馆的故事”主题画作环节,学生们纷纷拿起画笔,描绘出自己与博物馆之间的美好回忆和感人瞬间。一幅幅色彩斑斓、充满创意的画作不仅展现了大家的艺术才华,更表达了对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深厚情感与美好祝愿。此次“穿越千年·字里行间”社教活动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文字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平台,更在寓教于乐中激发了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活动结束后,许多家庭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还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文字博物馆将继续秉承“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宗旨,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服务和教育体验,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并传承中华文字文化。同时,我们也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无穷魅力。 
日期:[ 2024-11-17 ] 阅读:696
第九届文字发展论坛学术研讨成果丰硕
第九届文字发展论坛于2024年11月9日在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本次论坛以“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数字技术在文字研究中的应用”为主题,共有30余位专家在会上进行了学术发言。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表示,本次参与论坛的学者分布层次较广,既有研究甲骨文的专家,也有考古学家,还有人工智能与古文字研究应用方面的专家。因此,这个论坛在一定意义上推进了中国文字发展的研究,给众多学者和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黄天树作《甲骨文的形谱和声谱》报告,指出汉字通过“形+形”和“形+声”两种方式的孳乳派生,形成了独特的形谱和声谱。黄天树教授深入探讨了甲骨文构形特点,他指出,甲骨文中的形声字占比约48%,而现代汉字中这一比例已提升至90%以上,显示了汉字体系日臻完善。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中山大学饶宗颐研究院执行院长陈伟武作《读清华简<参不韦>零札》报告,针对清华简第十二辑《参不韦》中的几个重要词汇提出了新的解读意见,并列举出文献进行证明。这些见解为《参不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钊作报告,辨析了《说文解字》中“”字与从“”之字的源流。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袁广阔作《考古学视野下的中国早期文字书写时代》的发言,介绍了当前关于夏商文字若干发现,并总结了三点认识:1、商代前期文字进入成熟时代;2、文献记载夏代已有文字,二里头文化发现的象形类、会意类陶器刻划符号已具有文字功能;夏代、商代前期文字没有大量发现原因推测与文字的载体有关。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计划”资深学科带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杜金鹏作《说珥琅——殷商玉器名实考之三》报告,指出在殷商都邑殷墟有用彩色丝绳系挂耳上为饰,或用丝绳系连宝玉石器悬挂于耳为饰的习俗。而彩色丝绳即甲骨文所谓“䋙”,宝玉石耳饰即甲骨文所谓“良”、金文所说“琅”。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徐在国作《谈新发现的战国陶文》报告,介绍了近年新发现的战国陶文。包括在河南禹城、河南荥阳虎牢关、河南荥阳南城村、河南荥阳娘娘寨、河南郑州常庙、河南郑州东周故城等地出土的韩陶文,以及在山东、河北、天津等地出土的齐陶文和秦陶文,并说明了这些新发现战国陶文的价值和意义,为汉字研究开拓了新的空间。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青年副研究员阿列霞作《大事纪年与王名表谱:能否比较中国晚商时期与古埃及早王朝时期的文字材料》报告,指出,古埃及古文字材料中有以“某位王在位的时间”为计时或纪时的主要单位的“王年”,和以一年中所发生的某种大事用作此年的专称即所谓“大事纪年”。而商代晚期甲骨刻辞和青铜器铭文中也保留这两种记录方式。把中国早期文字放在古代世界另一种文明的背景中比较,可能得到对中国文字产生发展过程更深入的理解。论坛下午分两组进行研讨。第一组主要聚焦甲骨文、人工智能应用研究方面,专家们分别从甲骨文字形、花东卜辞、殷墟卜辞整理,以及数字科技在甲骨文研究中的创新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了一些甲骨文字的起源、变化,提出并解读了“末辞”概念,揭示了卜辞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学者们研究通过数字科技如何助力甲骨文研究,如何从甲骨文拓本中自动提取字形等,还有专家研发的古文字学习小程序,通过小程序实现趣味学习古文字,能较好地帮助大学生推进古文字的学习。第二组聚焦考古学、战国文字、汉字学研究方面,专家们从商周遗存、殷墟考古收获、战国文字研究、古文献考证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探讨了商周时期“重”与遗迹遗礼仪、近三年殷墟洹河北岸地区考古新发现、战国时期地名与疆域变迁、通过��部解析《说文解字》部首的来源和性质,以及分析甘肃礼县大堡子山墓地出土的秦子姬簋盖铭文等。论坛下午的各组研讨环节中,参会者们围绕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各分会场内气氛活跃,专家学者们积极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与见解,就文字学、考古学、文献学及数字技术等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广泛交流。特别是在甲骨文的保护与研究、数字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与会者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观点和建议,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历经九届论坛的积累,“文字发展论坛”已成为中国文字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盛会。由中国文字博物馆联合众多高校及研究机构打造的这一平台,不仅深化了汉字与中华文明的研究,也为公众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窗口。如今,古文字学文化已逐渐成为大众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中国文字博物馆将继续致力于展现古文字的独特魅力,将“文字发展论坛”打造成国内权威、学术、高端的交流平台,推动文字文化的发展与普及,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日期:[ 2024-11-11 ] 阅读: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