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 重要资讯
第四届“四堂杯”书法大展征稿启事
    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四堂杯书法大展”是为了纪念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在古文字学及书法艺术方面的突出贡献的重要活动,是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书法艺术,鼓励当代学者和书法作者,推动中国文字研究和书法事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现就即将举办的第四届“四堂杯”书法大展公告如下: 一、主办单位 中国文字博物馆 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 中国央视书画频道 书法导报 二、组织机构 第四届“四堂杯”书法大展组委会由主办单位组成。 第四届“四堂杯”书法大展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在全国范围内邀请著名文字学家、书法家组成。 三、征稿要求 1.书法类:书法作品书体不限,一律竖式,不超过六尺整张宣纸(180cm×97cm,包括装饰衬纸)。不收册页、长卷和刻字作品。所有作品请勿托裱、装裱。不符合尺寸要求者不予评选。 2.篆刻类:篆刻作品寄印稿6-10方,附两个以上边款,贴在4尺对开的竖式宣纸印屏上。评审结束后由组委会通知入展者寄篆刻原石1方参展,原石归主办方所有。如不寄原石视为放弃参展资格。 3.投稿范围:年满18周岁以上的中国公民(含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华侨、国际友人书法爱好者均可自由投稿,每人限寄邮件一次(请在邮件背面注明“四堂杯”投稿),作品件数不限。投稿一律使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投稿者不予评审。限于人力,恕不退稿。 4.费用:投稿不收取参评费用。 5.填写信息: 请用中文在作品背后右下方用铅笔正楷注明: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所属省份、常用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固定电话、手机、个人账户及开户银行),草书、篆书请附释文,或注明内容出处。为便于准确登记,及时联系作者,请另打印填写《第四届“四堂杯”书法大展投稿登记表》(登记表下载详见本文末尾),连同身份证复印件,随作品一并寄出。组委会根据作者提供的信息做好收稿登记工作,信息提供不完全者视为放弃。(中国境外投稿比照以上填写个人信息) 6.备注:投稿作品落款一律使用真实姓名,勿用笔名;发现临摹、抄袭已在公开出版物发表的古今作品(含古代碑帖集字、集联)不予评审;鼓励书写完整作品,不提倡拼贴、染色、做旧等形式。禁止一稿多投。 四、评审 1.由本次大展评委会制定评审细则和评审工作流程; 2.鼓励作者书写与本届展览主题相关的作品; 3.评审工作于2016年4月份举行,由主办方核对原作准确无误后,及时公布评审结果; 4.评审期间可能对部分优秀作品和入展作品的作者进行抽查或面试。 五、展览与出版     本展于2016年5月份在中国文字博物馆举行,展出入展作品200件左右(含优秀作品20件)。本展开幕式之前出版《第四届“四堂杯”书法大展作品集》。 六、作者待遇和相关责任 1.向优秀作品的作者颁发奖金、获奖证书;入展作者颁发入展证书,全部入展作者每人赠送本次展览作品集一册。 2.奖优秀作品作者每人人民币10000元,奖入展作品作者每人人民币1000元。 3、可优先受邀参加由中国文字博物馆主办的国内外交流活动。 4.本次活动优秀作品作者奖金及优秀、入展作品证书由主办方负责在展览开幕后两个月之内发放。 七、征稿日期 本启事自公布之日起征稿,至2016年3月30日截止征稿,以当地邮戳为准。 八、收稿地址 收稿地址: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656号 中国文字博物馆 邮码:455000。 联系人:于  洁          联系电话:18303828203 E-mail:zgwzbwgzx@126.com 九、第四届“四堂杯”全国书法大展组委会办公室 中国文字博物馆联系人: 于  洁 联系电话:18303828203 办公室电话:0372-2266258 十、其它事项 1.凡是发现或被举报作者代笔、代刻等问题,经组委会核实,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将视情节轻重,依据有关规定,分别给予处理。 2.所有来稿必须符合本启事要求。 3.凡投稿者视为认同并遵守本启事各项规定。 4.本征稿启事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第四届“四堂杯”书法大展投稿登记表 点击下载 中国文字博物馆 2015年12月10日
日期:[ 2015-12-09 ] 阅读:1924
中国文字博物馆志愿服务团荣获 第七届“牵手历史——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提名奖
  中国文字博物馆志愿服务团形象展示。     中国文字博物馆志愿服务团工作人员正在阐述重点工作。     评委正在认真评审。     11月25日,第七届“牵手历史——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颁奖仪式在宁波博物馆举办。     中国文字博物馆在第七届“牵手历史——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中荣获提名奖。     颁奖现场。     获奖团队及个人合影留念。         第七届“牵手历史——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评选结果揭晓,中国文字博物馆志愿服务团荣获提名奖。     11月25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宁波博物馆承办的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2015年年会暨第七届“牵手历史——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颁奖仪式在宁波召开。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安来顺,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李耀申,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舒月明,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宁波博物馆书记戚迎春,以及来自全国近百家博物馆工作者及博物馆志愿者代表参加了仪式。     该评选活动自2015年9月启动以来,共收到申报材料26份,经由专家组资格审核及初评后,确定了20为申报人(团队)入围。11月24日,入围申报人和团队通过展示、述评和评委互动问答,并经专家评审,最终宁波博物馆志愿者仲宁、南京博物院志愿者刘齐、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志愿者杨玉红、常州博物馆志愿者张石磊、内蒙古博物院志愿者陈卓、广西民族博物馆志愿者李洁、湖北省博物馆志愿者薛红、四川博物院志愿者团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志愿者老战士合唱团、良渚博物院志愿者服务社等被评为第七届“牵手历史——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安阳殷墟志愿者团队、西安半坡博物馆志愿者团队、中国文字博物馆志愿服务团、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马四喜、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志愿者何少伟、扬州博物馆志愿者周春林、山西博物院志愿者高英、苏州博物馆志愿者葛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志愿者黎毅,故宫博物院志愿者霍慢忆被评为第七届“牵手历史——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提名奖。     此次“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评选活动组委会第一次组建了专家库,专家库成员包括了志愿者工作委员会的代表、历届十佳志愿者代表、媒体代表及社会组织代表。     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安来顺在会上说,博物馆志愿者一直以来都是博物馆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博物馆引入志愿者,是对大众教育宣传的主动行为,拉近了博物馆与民众的距离,可以让社会进一步了解博物馆,从而增强了博物馆的亲和力,而志愿者也能在志愿服务中学习提高,自我充实,实现另一种文化生活。
日期:[ 2015-11-26 ] 阅读:1658
汉字文化 跨越国界的恒久美丽
  中国文字博物馆工作人员在中国石油大学与留学生合影。     一位华裔母亲正在教孩子学习汉字。     书法家与斯里兰卡学生写下“你好”二字。     “汉字”泰国展现场。     核心提示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具有超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恒久美丽。‘汉字’巡展加深了中国与其他国家民众之间的相互理解与认识,同时也为国人奉上一道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这是安阳市委书记丁巍,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林青为10月刚刚印刷出版的中国文字博物馆系列丛书《汉字文化之旅》作序中的一段话。     “汉字”巡展是中国文字博物馆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手为世人烹制的一道精美文化大餐。巡展自2012年拉开序幕以来,已先后到十余个国家及澳门、台湾等地区展出,走过上海、北京等十余个省、市、自治区,为中国汉字文化走向世界搭起了一座桥梁。     10月27日,记者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与你一起感受“汉字”巡展的传统文化魅力。     开启汉字世界之旅     面对面观看殷商时期甲骨片上的占卜文字,亲手抚摸司母戊鼎内壁铭文的秘密,一次性饱览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绵延几千年的发展流变……2013年8月13日,记述中国文字发展历程的“汉字”巡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正式开启了古老中国文字艺术的世界之旅。     谈及筹办展览初衷,中国文字博物馆陈列展示部主任陈士先告诉记者,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中国第一个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有义务承担起展示中华传统文字文化,再现中国古文明发展史,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责任。为了打造中国文字博物馆自己的特色展览,中国文字博物馆领导深思熟虑,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举办了“汉字”巡展。     “‘汉字’巡展以汉字的发展历程为主线,讲述汉字的起源、发展和传播轨迹,将古老文明不断焕发出的勃勃生机传扬世界,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一个全面欣赏中华文明的机会。”陈士先介绍,“展览包括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的研究与传播、汉字的艺术与创意三大部分,各类珍贵文物120余件,包括甲骨片、青铜器等,特别是2012年入藏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贾伯壶’也在展览中展出。”     陈士先说,经过几次展览的洗礼,“汉字”巡展茁壮成长,巡展形式从单一的展板图片形式逐渐发展为“1+n”的丰富形式,逐步增加了馆藏书画精品展、雕版互动环节、中国传统水袖舞《中华书韵》等多种多样的展览活动。     异国涌动汉字热流     2015年4月28日下午,毛里求斯举行“汉字”巡展开幕式。回忆起当天的情况,中国文字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科科长王双庆依旧很激动:“当时上了年纪的侨领杨宗贵在一位书法家旁边排队等候近一个小时,只为让书法家写下他自己的名字。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写首诗或者别的什么,字越多越值钱啊。杨先生的回答是:‘我现在已经不会说汉语了,这三个字是我的中文名字,是我作为中国人的象征,我要永远保留下来。’”     今年5月4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国驻毛里求斯大使李立关于“汉字”毛里求斯展的一篇随笔。随笔中提到:“毛里求斯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汉语热,学习中文和到中国留学已成为毛里求斯青年人的时尚。有朝一日到中国走走看看,用学到的汉语交几个中国朋友,是很多毛里求斯人心中最真实和质朴的想法。”     中国传统水袖舞《中华书韵》由中国文字博物馆原创,在每一次展览开幕式上都要演出。舞蹈集文字、书法、笔墨、太极等中国古典元素于一体,呈现出古典文人墨客的运笔书香,受到各国观众的热捧。舞蹈演员杨焱告诉记者,2014年7月在“汉字”曼谷展开幕式上,应观众需求,15位表演者不辞辛苦,将原本一遍的舞蹈连续跳了五遍。     在斯里兰卡,热情的中学生饶有兴趣地参观甲骨文书法作品,并向现场演示的书法家提出写毛笔字的请求。书法家傅亚成现场指导,与中学生共同写下了“你好”两个字,这不仅是一次书法学习活动,更是斯里兰卡年轻人对中国的问候。     在法国,白乐桑老人是一位爱好中国文化的法国人,能讲一口流利中国话,能写一手漂亮汉字。他作为志愿者给观展的当地人讲解汉字历史,他说:“是来自中国的展览让我有了用武之地。”     在尼泊尔、韩国、德国、加拿大……“汉字”境外巡展掀起一轮轮的汉语热,让中华文明的魅力飞扬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丰富多彩的展览引起了强烈反响,各国观众纷纷赞叹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汉字”国内巡展也为国人奉上了一道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     争享传统文化大餐     “汉字”宁波展正值2013年新春之际,为了使更多的观众,尤其是青少年朋友在节日期间走进博物馆感受汉字魅力,宁波博物馆在展览现场准备了多媒体设备展示汉字的造字方法,同时设置了看甲骨猜文字、新春寻宝等互动活动。     “汉字”广西展特意增加了补充版面,补充版面主要介绍了广西的古壮字和京族喃字,展现汉字在其发展过程中对广西少数民族文字的影响,这个展览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共鸣。“过去对汉字文化略有耳闻,如今亲眼目睹真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不少群众纷纷感慨。     “汉字”进校园也给广大在校国内外师生提供了一次沐浴汉字之光的机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不少外国留学生对雕版印刷十分感兴趣。”中国文字博物馆工作人员牛冬冬饶有兴趣地说,“中国人看生肖,外国人看星座。当时许多留学生排着队领取雕版印刷的十二生肖,并且对中国生肖充满好奇。不断有人给我们提供出生年月,让我们算一下他们的生肖是什么。”在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汉字”展览给师生们提供了一次次接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机会,来自纳米比亚的留学生艾米瑞纳参观展览后给工作人员发来微信:“过去我对中国汉字不是很懂,这次汉字展览,使我了解了汉字的由来,也激发了我学习汉语的兴趣!”     心血浇灌“汉字”之花     时隔两年多,汉字之光带给众人的奇妙感觉依旧清晰可见。跟随“汉字”巡展时间轴,不难发现,匠心独运的布展、构思巧妙的形式、突出的主线无不凝聚着中国文字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心血,也正是有了大家的努力,巡展不断掀起了中国文化热潮。     “2014年3月‘汉字’吉林展,当时室外气温零下17度,室内气温则为24度,温差40多度,不少参与布展的同事都病倒了,但是没有一个人抱怨。”陈士先说,“很多次员工一周要往返安阳和展地数次,遇见路途较远的地方,大家基本一周没能睡个囫囵觉,同志们出门团结一致的干劲令我很感动。”     “当时接到通知有些急,从出发到布展仅有3天时间。为了节约时间,我和两名同事从安阳倒了三趟火车才到哈密,一路上近40个小时的车程全部硬座。”今年7月,新疆哈密的“汉字”巡展令中国文字博物馆员工杨振宇很难忘:“7月正值高温,到了哈密40多度的高温烤得大家受不了,尽管体力不支,大家还是坚持布展,看到顺利开幕我们的心才放松了。”     高温下搬运几百斤的青铜器、寒冬里搭好展览架……不管气温高低,每一次光鲜的展览背后,中国文字博物馆员工总是汗流浃背,然而这群年轻人却毫无怨言:“为中国汉字文化传播作贡献,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汉字”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也把河南、安阳推向了全球,使更多的国际友人通过展览知道了汉字来自文化厚重的河南,来自甲骨文的发祥地、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安阳。如今,汉字已经成为安阳走向世界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日期:[ 2015-11-17 ] 阅读:1868
庆祝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六周年馆藏书法精品展开展
  11月16日上午,纪念开馆六周年中国文字博物馆馆藏书法精品展隆重开展。     游客参观。     展览局部。     展览局部。     展览局部。         正值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六周年之际,11月16日上午,纪念开馆六周年中国文字博物馆馆藏书法精品展隆重开展。展览展示了张海、陈洪武、王家新、苏士澍、吴善璋、何应辉、言恭达、张改琴、陈振濂、赵长青、胡抗美、聂成文、丛文俊、宋华平、刘恒、王学岭、叶培贵、李强、许雄志等70余幅我馆馆藏当代书坛名家的书法作品。     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六年来,受到各级领导、全国文化文博单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在书画艺术的展示和传承上,中国文字博物馆先后举办了三届“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三届“‘四堂杯’全国书法精品大展”,行书、甲骨文、隶书、楷书、草书名家提名展,并连年举办开馆周年受赠书画展等书画精品展览活动,为广大书法家、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研究、学习的平台。本次书画精品展将为传承和推广中华民族传统文字文化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展览地点为中国文字博物馆三楼西厅,展览时间为期一个月。
日期:[ 2015-11-15 ] 阅读:1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