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 重要资讯
第二届“四堂杯”全国书法精品大展.笔会在我馆举行
    10月15日下午,第二届“四堂杯”全国书法精品大展笔会在我馆四楼多功能厅举行。     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傅亚成,安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颜涛,第二届“四堂杯”获奖代表马健中、王大禾、陈则威、赵泉有、游建新等书法家现场即兴挥毫泼墨。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李俊国主持。         10月15日下午,第二届“四堂杯”全国书法精品大展笔会在我馆四楼多功能厅举行。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傅亚成,安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颜涛以及第二届“四堂杯”获奖代表马健中、王大禾、陈则威、赵泉有、游建新等书法家现场即兴挥毫泼墨。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李俊国主持。     一等奖获得者马健中先生在笔会上接受我们采访时表示,首届“四堂杯”的成功举办在中国书坛以及众多书家中影响深远,时隔两年,第二届四“堂杯”全国书法精品大展的开展,更让我们见识到了什么是一流的水平。中国文字博物馆就像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家,时刻让我们感受着温暖。我相信参赛的每位书家都将自己擅长的书体通过精美的形式展示出来。今后我们也将继续参与到其中,为中国书法及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发展添一份绵薄之力。     连续获得两届“四堂杯”书法大赛一等奖的书法家王大禾先生表示,“四堂杯”书法大赛让参赛的每一位书家都感到很贴心,大赛的每项工作都细致入微。本次大赛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更是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对各位书家的尊重。     笔会上,各位书家凝神静气,笔蘸浓墨,以艺术的形式将对“四堂杯”书法大展的的深情厚谊浓缩在书画精品中,为我馆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墨宝。
日期:[ 2012-10-14 ] 阅读:1410
笔书古意 墨舞神州 ——中国文字博物馆第二届“四堂杯”全国书法 精品大展颁奖典礼暨开展仪式开幕
10月15日下午,中国文字博物馆第二届“四堂杯”书法大展颁奖典礼暨展览开幕式在一楼中厅隆重举行。 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为连续两届的一等奖获得者王大禾先生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以及中国文字博物馆客座研究员聘书和特聘书法家证书。 冯克坚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发获奖证书、奖金和中国文字博物馆特聘书法家聘书。 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宋华平在仪式上讲话。 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李俊国在仪式上宣布第二届“四堂杯”全国书法精品大展获奖人员名单。 一等奖获得者马健中先生代表获奖书法家发言。 参加仪式的领导和嘉宾共同为展览开幕剪彩。 参加仪式的领导和嘉宾与获奖者合影留念。   领导和嘉宾参观第二届“四堂杯”书法精品大展。         10月15日下午,中国文字博物馆第二届“四堂杯”全国书法精品大展颁奖典礼暨开展仪式在一楼中厅隆重举行。     贵州大学教授、鲁迅美术学院教授、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姜澄清,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宋华平,安阳市政协副主席胡文录,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原书画研究院顾问章月樵,中国文字博物馆客座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傅亚成,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李俊国,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宽生,北京田上创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安阳天和公司总经理王甜,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协篆书委员会副主任、安阳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刘颜涛等领导和嘉宾,以及国内知名书法家、“四堂杯”书法大展获奖作者、安阳市书法家协会、安阳市老年书法家协会、中国甲骨文艺术研究会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由李宽生主持。李俊国宣布第二届“四堂杯”全国书法精品大展获奖人员名单,一等奖5名,分别是马健中、王大禾、陈则威、赵泉有、游建新;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     冯克坚、宋华平、李俊国分别为一、二、三等奖获奖作者颁奖。冯克坚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发中国文字博物馆特聘书法家聘书,并为连续两届的一等奖获得者王大禾先生颁发中国文字博物馆客座研究员聘书。     一等奖获得者马健中先生代表获奖书法家发言。他说,中国文字博物馆在开馆三年的时间里,收集了大量中国历代书法界名家名作,先后举办数十次书法展览,并举行开展书法艺术研讨会和大型的书法交流活动,为我国书法界的活跃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代表全国书法爱好者衷心祝愿中国文字博物馆明天更加辉煌。我们愿竭尽所能支持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建设发展事业,为我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宋华平对第二届“四堂杯”全国书法精品大展颁奖典礼暨开展仪式的隆重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说,我们在这里隆重举办第二届“四堂杯”全国书法精品大展,这既是对近两年来我国书法艺术创作的回顾和展望,也是对当代书坛的一次高规格、高水平的巡礼与检阅,它不仅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也为我国书法家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对繁荣我国书法艺术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希望通过这次展出,能够进一步强化人们的书法意识,提高我国书法艺术整体水平,为推进文化大发展做出贡献。     与会的领导和嘉宾共同为展览开幕剪彩,随后,一同参观了第二届“四堂杯”书法精品大展。     “四堂杯”全国书法精品大展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为艺术指导,中国文字博物馆与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共同举办的,每两年一届的书法艺术盛事,旨在推动中国文字研究与中国书法艺术之间的互动,打造我国书法展览名牌精品。首届 “四堂杯”全国书法精品大展于2010年11月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启动,第二届“四堂杯”全国书法精品大展征集书法作品共计2400余件,征集的书法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书体涵盖楷、行、隶、草、篆、甲骨文等,经过初评、复评、终评,共评出349件书法作品入展,本次参展书法家之多,参展作品质量之高,都是空前的。展览将带领大家共同品味精美的书法文化艺术大餐,共同领略书法的形态美、动态美、和谐美,感受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本次展览时间为10月15日—11月15日,展览地点为中馆三楼西厅。
日期:[ 2012-10-14 ] 阅读:1766
笔书古意 墨舞神州 ——写在第二届“四堂杯”书法精品大展开展之际
书法是一门汉字艺术,从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诸书体,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殿堂中独放异彩。中国文字博物馆将书法这种我国特有的文字艺术形式作为展览和收藏的工作范围,并举办各种书法赛事、书法邀请展、提名展和书法研讨会,对于书法这种传统艺术形式的社会普及,以及提升书法的社会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开馆至今举办了包括“故宫博物院院藏中国历代书法展”、“迎新春河南省著名书法家精品展”、“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五百家书法精品展”、“兰亭群星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精品展”、“秋水文章——李岚清篆刻艺术展”、“四堂杯全国书法精品大展”、“篆书名家提名展”、“台湾著名书画家捐赠作品展”等十余次书法展览,并收到全国知名书法家捐赠的书法作品,现入藏我馆的书法作品共计1841件。 安阳作为殷墟故里,甲骨文的发源地,从甲骨文的考古发现、科学研究到甲骨文作为一种书法流派而推广普及,安阳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说到关于甲骨文的研究,有四位著名学者,他们是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郭沫若(鼎堂)、董作宾(彦堂),他们四人在早期的甲骨学研究中,都各自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且四人的名号中都有一个“堂”字,于是钱玄同先生最先提出了“甲骨四堂”的称号。“甲骨四堂”个个精擅书法,罗振玉善篆、王国维善楷、郭沫若善行,董作宾善甲骨文书法,罗振玉和董作宾作为甲骨文书法的奠基者为甲骨文书法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0年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的首届“四堂杯”书法精品大展是由中国文字博物馆和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担任艺术指导。展览的立意在于纪念“甲骨四堂”在甲骨学及甲骨书法方面的突出贡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中国文字博物馆在推动书法发展和展示书法艺术上的平台作用。第一届展览就受到了广大书法家的积极响应,在全国范围共征集到作品1716件,最终评选出387件书法作品入展。第二届展览于10月15日开展,从今年6月份启动就立即引起强烈反响,并受到了海外的广泛关注,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海外华人也积极投稿,征集的书法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书体涵盖楷、行、隶、草、篆、甲骨文等,本届征集到书法作品共计2400幅,共评选出349幅入展作品。本届较第一届“四堂杯”书法精品展获奖作品水平取得进一步提高,从获得一等奖的5位书家来看,马健中的行书、陈则威的篆书、赵泉有的楷书、游建新的行书、王大禾的草书都各具特色,创作内容都有新的突破,代表了当代书风。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都凸显出了当代书坛的实力,受到社会好评,“四堂杯”的社会影响力和受关注度得到广泛提高。 通过大赛形式,运用书法展览的手段和窗口作用,反映当代书法艺术发展成果,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在展览中体现书法家的艺术特点和个性,为书法艺术的创作提供交流和支持,并且通过书法展览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体会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形态美,进而促进和推广优秀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引领文化艺术的潮流,以“赛”促“展”、以“展”促“行”、以“行”带“建”,这才是我们举办书法大赛和展览努力的方向。  
日期:[ 2012-10-13 ] 阅读:1309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文字博物馆实践教学基地” 揭牌仪式在我馆举行
      10月14日下午,“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中国文字博物馆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仪式在我馆隆重举行。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王强,贵州大学教授、贵州省书协名誉主席姜澄清,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李俊国,馆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宽生出席了仪式。仪式由李宽生主持。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王强在仪式上讲话。     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李俊国在仪式上致辞。     参加仪式的领导共同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中国文字博物馆实践教学基地”揭牌。         10月14日下午,“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中国文字博物馆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仪式在我馆隆重举行。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王强,贵州大学教授、贵州省书协名誉主席姜澄清,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李俊国,馆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宽生出席了仪式。仪式由李宽生主持。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王强,贵州大学教授、贵州省书协名誉主席姜澄清,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共同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中国文字博物馆实践教学基地”揭牌。     王强在仪式上表示,中国文字博物馆在我国是第一个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博物馆,同时也是集中反映古文字方面的博物馆。这次合作希望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的师生们在书法、文字、语言文化方面提供一个较好的学习和研究的平台。我们会在这个很丰富的语言宝库当中获得我们想知道、想了解的知识和课题,我代表学校和师生对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李俊国在仪式上说,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人才济济,学术储备丰厚,在我国语言教育、研究与传播方面成绩斐然。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我国唯一一座文字专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在文字文物的收藏、展示与研究和文字文化的传播方面有着鲜明的特色和巨大的影响力。可以说,我们在语言文字领域都拥有着丰富而互补的资源,与此同时,我们又担负着相同的历史使命和建设理想,这次共建可谓强强合作、志同道合。今后,中国文字博物馆将向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财经学院的师生敞开大门,尽力为大家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周到的服务,同样,也希望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能在文字研究和文化传播教育领域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我相信,实践教育基地将会越办越好,彼此的精诚合作一定会结出累累硕果。
日期:[ 2012-10-13 ] 阅读:1263
第二届“四堂杯”全国书法精品大展 获奖名单(共30人)及入展名单(共319人)
一等奖(5人)   马健中(河南) 王大禾(浙江) 陈则威(河南) 赵泉有(河南) 游建新(江西)   二等奖(10人)   尹寿坤(黑龙江) 冯维霞(浙江) 刘永清(河北) 朱国勇(河南) 李志根(浙江) 林李阳(浙江) 秦朋(河南) 曹端阳(江西) 傅田田(河北) 葛崇收(山西)   三等奖(15人)   王兴学(河南) 乔延坤(河南) 张坚(河南) 杨留柱(河南) 陈超勇(福建) 岳广军(河南) 金弋(浙江) 殷广禄(北京) 袁后青(陕西) 曹峰(河南) 曾广(河南) 温刚(黑龙江) 程祥忠(山东) 韩存利(河南) 潘文志(广西)           第二届“四堂杯”全国书法精品大展入展名单(共319人)   丁军(甘肃) 丁志忠(辽宁) 于成龙(黑龙江) 于铭洪(河北) 马于强(江西) 马有林(吉林) 马俊杰(山东) 马喜成(河南) 孔祥宇(山西) 毋立(河南) 牛家湘(河南) 王小平(河南) 王丹(山西) 王凤炜(吉林) 王文勇(河北) 王玉泉(安徽) 王亚航(河南) 王军领(重庆) 王庆昌(河北) 王红方(河南) 王位辛(江苏) 王佐辅(贵州) 王宏武(河南) 王志立(河南) 王志刚(吉林) 王建业(浙江) 王茂(四川) 王雨生(河南) 王青松(山东) 王勇(湖南) 王娇娇(河南) 王昱(河南) 王昱(河南安阳) 王统(河南) 王贵安(河南) 王晓峰(河南) 王晖(江西) 王涛(湖北) 王祥祯(甘肃) 王继涛(河南) 王堂兵(四川) 王朝军(河南) 王琳(辽宁) 王满成(吉林) 王献东(河南) 王德智(江苏) 邓文冲(广东) 邓炜明(广东) 邓瑞清(江苏) 韦开龙(安徽) 仝相和(河南) 冯丹丽(河南) 冯少鹏(山西) 冯东志(河南) 冯伟(海南) 冯光辉(广东) 卢承华(河南) 卢根水(江西) 史亚辉(河南) 史俊良(河南) 叶枝校(广西) 关大朋(吉林) 关庆丰(河北) 刘小龙(甘肃) 刘文秋(江苏) 刘长龙(辽宁) 刘世斌(河北) 刘宁宇(四川) 刘命清(湖南) 刘保君(河南) 刘贵森(内蒙古) 刘晓明(河北) 刘晟(辽宁) 刘海清(河南) 刘笑尘(黑龙江) 刘景芳(北京) 刘新泽(河南) 刘福生(吉林) 向爱东(湖北) 吕军(安徽) 吕雪峰(陕西) 吕鸿飞(河南) 孙立滨(陕西) 孙会忠(河南) 孙合理(河南) 孙志国(河南) 孙建芳(河北) 孙昊(江苏) 庄辉(江苏) 朱子敬(安徽) 朱宇华(湖北) 朱国好(安徽) 汤晓燕(江苏) 米刚(河南) 纪松(江苏) 许建军(广东) 许春梅(河南) 邢怀章(河南) 闫振(河南) 阮解(浙江) 严文赋(广东) 何大兴(四川) 何玉峰(浙江) 何其原(河南) 吴刚(河南) 吴自标(江苏) 吴宏江(河北) 吴岚(湖北) 吴修德(黑龙江) 吴朝晖(四川) 吴耀(河南) 宋利民(四川) 宋迎春(吉林) 宋涛(山东) 岑岚(贵州) 张文英(河南) 张东辉(河南) 张玉河(河南) 张伟城(吉林) 张华(山东) 张红杰(河南) 张志超(黑龙江) 张怀忠(河南) 张京瑞(河南) 张实惠(辽宁) 张忠华(山东) 张英俊(河南) 张剑(山东) 张春晓(山东) 张贵荣(甘肃) 张健(山东) 张雁(四川) 张雄华(浙江) 张耀庭(河南) 李文明(河北) 李方振(山东) 李永成(河南) 李永根(河南) 李由(湖北) 李亚凯(河南) 李守卫(江苏) 李闯(河南) 李孝正(河南) 李国仁(河南) 李国月(河北) 李忠英(湖南) 李金明(甘肃) 李青飞(河南) 李亮(河南) 李保全(河南) 李勋海(广西) 李春强(河南) 李树祥(河南) 李原野(安徽) 李晓燕(河南) 李彬(河南) 李鸿庆(河南) 李敬伟(江苏) 李超(吉林) 李聚精(贵州) 李豪东(河南) 杜思吾(江西) 杨小立(河南) 杨中兴(江西) 杨东亮(甘肃) 杨永林(浙江) 杨宇力(浙江) 杨帆(四川) 杨和军(河南) 杨宝权(甘肃) 杨宝泉(甘肃) 杨修亮(湖南) 杨勇(河南) 杨涛(河南) 杨继赞(浙江) 杨靖国(河南) 汪定强(贵州) 汪能江(江苏) 肖光豪(辽宁) 花建明(河北) 苏国强(河南) 邱先亮(河南) 邵跃晰(广东) 邵楚群(广东) 邹名宏(河南) 邹家喜(湖北) 陈卫东(湖南) 陈士先(河南) 陈永立(河北) 陈永君(浙江) 陈红善(河南) 陈希军(山东) 陈炀(山东) 陈远东(江苏) 陈建东(四川) 陈征(河南) 陈泽雄(广东) 陈炎权(广西) 陈春芳(河南) 陈显明(江西) 陈桂春(河南) 陈崇山(福建) 陈锋(山东) 麦录(广东) 单峰(安徽) 周之彬(河南) 周少清(黑龙江) 周功林(江苏) 周可人(浙江) 周华军(河北) 周泽波(江苏) 周雄(广东) 孟飞(黑龙江) 孟浩(北京) 孟艳丽(河南) 居永良(江苏) 罗滔裕(广东) 罗燕柳(江西) 范功(重庆) 范奉存(山东) 范哲仁(江苏) 郑丁豪(广西) 郑付忠(陕西) 郑保中(安徽) 郑茜文(河北) 郑超(河南) 金恩楠(浙江) 侯连华(辽宁) 侯晋军(山西) 侯瑞雪(河南) 姚志军(安徽) 姚季方(浙江) 姜海龙(山东) 施桂红(安徽) 柏元文(湖南) 禹宗昌(河南) 胡永刚(安徽) 胡志刚(江西) 胡晖(河南) 胡海峰(黑龙江) 贺绍碧(河南) 赵小艳(广东) 赵友章(辽宁) 赵思文(河南) 赵振文(黑龙江) 赵景生(山东) 倪俊冬(吉林) 凌海涛(安徽) 唐元华(安徽) 唐吉慧(上海) 徐公正(河南) 徐右冰(北京) 徐兆强(河南) 徐建民(山西) 徐晓军(贵州) 晁亚洲(安徽) 桂相文(江西) 殷涛(北京) 浦建青(江苏) 秦东文(河南) 秦强胜(河南) 耿大军(山东) 耿仁彬(山东) 耿其涛(河南) 聂政(河南) 袁少厚(安徽) 袁新利(河南) 贾学礼(河北) 郭永生(河南) 郭亚琦(河南) 郭华(内蒙古) 郭延兴(河南) 郭瑞贤(河南) 陶秋阳(河南) 顾进宝(河南) 高珊珊(河南) 寇鑫(河北) 崔双胜(甘肃) 崔成歧(吉林) 崔涛(河南) 曹元伟(江苏) 曹恩东(甘肃) 曹辉(湖南) 梁显澄(河北) 梁雯泉(北京) 黄卫东(河南) 黄训华(江西) 黄彥平(吉林) 黄树森(广东) 黄震(天津) 傅绍尉(广西) 彭跃华(广东) 曾迎风(广东) 曾熙(河南) 温陈健(广东) 焦新帅(河南) 程光亮(河南) 程晓海(黑龙江) 董卫平(江西) 董洪涛(黑龙江) 蒋明(浙江) 蒋金玲(江西) 鲁建飞(黑龙江) 路军(河北) 雷森林(山西) 靳富有(河南) 熊玲琴(江西) 熊愚(河南) 翟玉梅(江西) 翟相永(甘肃) 蔡可魁(江苏) 蔡正雅(江西) 谭振声(河南) 潘志明(浙江) 潘清福(河南) 冀金枝(河南) 薛卫(甘肃) 霍明达(陕西) 霍威(河北)    
日期:[ 2012-10-13 ] 阅读:2183
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 颁奖典礼 ———中国文字博物馆名誉馆长冯其庸获得 “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俊彦云集,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暨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在此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大学75周年校庆日活动正式拉开大幕。     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暨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隆重举行。     中国文字博物馆名誉馆长冯其庸获得“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吴玉章基金会名誉会长李鹏同志为颁奖典礼发来贺信,向获奖的各位优秀学者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   李鹏同志指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对于实现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传承和弘扬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和民族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自设立以来,为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引领作用和积极的社会影响,已经成为中国人文社科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一项至高荣誉。   颁奖典礼上,今年首次设立的“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分别授予著名人口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邬沧萍,著名国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文字博物馆名誉馆长冯其庸,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汤一介。       吴玉章基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老校长袁宝华出席颁奖。当97岁高龄的袁宝华老校长一一为90高龄的邬沧萍教授、88高龄的冯其庸教授、85高龄的汤一介教授颁发奖杯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袁宝华老校长激动地说:“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这是一件大事情。”他向建校75周年表示祝贺,并祝福中国人民大学越办越好,广大学者学问越做越好,更上一个新的阶梯。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致辞;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宣布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教学科研奖、终身成就奖颁奖决定;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教育部党组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中国人民大学老校长黄达、李文海、纪宝成,原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校长陈雨露共同为获奖者颁奖。       冯其庸教授在颁奖典礼上回忆自己西域考察的经历说:“当我在仰望天空时,发现自己太渺小了,自己对于学问的所作所为太少了。”他勉励说,只有交流才会获得新的知识,希望广大学子要不断地交流,努力地鞭策自己进步。 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以我国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中国人民大学首任校长吴玉章的名字命名,主要奖励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旨在促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吴玉章基金委员会面向教育界、人文社会科学界设立人文社会科学奖,并设奖教学金,举办吴玉章学术讲座、青年学术沙龙等学术活动。为进一步推动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决定设立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并于今年首次颁发。本奖项面向全国,表彰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学者,每人奖励100万元,以努力成为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齐名的最高荣誉。
日期:[ 2012-10-04 ] 阅读: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