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 重要资讯
习近平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
习近平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强调坚定文化自信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向长期致力于传承弘扬甲骨文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以诚挚的问候。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习近平强调,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开展甲骨文研究和应用,培养了一批跨学科人才,经过几代人辛勤努力,甲骨文研究取得显著成就。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希望广大研究人员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宣读了习近平的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会上讲话。她说,甲骨文是千年中华文明的鲜明标志,也是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贺信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甲骨文研究和应用,加强收藏保护,做好整理和信息标注,确保文物安全。要推进著录考释,综合运用人工智能识别等技术手段,推动研究实现新突破。要加大对甲骨学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要推进活化利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国际交流,彰显甲骨文的文化魅力和时代价值。有关专家代表和教育部、河南省负责同志在座谈会上发言。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是千年中华文明的标志,具有崇高的象征意义。作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甲骨文也为推动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习近平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值此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之际,我谨向长期致力于传承弘扬甲骨文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以诚挚的问候!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开展甲骨文研究和应用,培养了一批跨学科人才,经过几代人辛勤努力,甲骨文研究取得显著成就。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希望广大研究人员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 2019年11月1日
日期:[ 2019-11-01 ] 阅读:4953
河南省博物馆学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暨河南省博物馆教育培训班隆重开幕
10月30日至31日,由河南博物院、中国文字博物馆主办的河南省博物馆学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暨河南省博物馆教育培训班在安阳市隆重开幕。安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苏保民,河南省博物馆学会副会长、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张得水,中国博物馆协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丁福利,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李宽生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河南省内40余家博物馆社教工作者代表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李宽生主持。安阳市人民政副秘书长苏保民在开幕式致辞,他说安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甲骨文的故乡、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发展,着力把安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创新发展和提质增效,使我市文化实力不断壮大,推动了文化强市建设的新发展。今天全省博物馆来到安阳,欢迎大家对安阳市文博工作,对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发展给出新的思路。河南省博物馆学会副会长、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张得水在致辞中说,社会教育工作处于博物馆业务工作的第一线,是博物馆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在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为博物馆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本次年会和培训有助于更进一步促进社教理论创新与实践,切实提高我省博物馆教育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传承创新华夏历史文明、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河南省博物馆学会社教专委会年会总结了2018年全省社会教育工作情况,并且对新一届的专业委员会成员进行了选举。随后,与会的全省40余家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者参加了博物馆教育培训。此次年会和培训班以“新时代高质量的博物馆教育”为主题,以专家主旨报告、与会代表分组讨论、实地考察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学员结合自身实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交流、学习和讨论,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为进一步发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更大的贡献。
日期:[ 2019-10-30 ] 阅读:3852
2019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幕
10月21日,2019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在中国文字博物馆隆重开幕。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每两年举办一届,今年举办第三届。本届大会主旨为“汉字与世界”,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安阳市人民政府、河南省政府外事办公室、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及中国文字博物馆承办。本届大会开幕式由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付静主持。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户思社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大会开幕。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戴柏华,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黄东升,安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公乐,安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靳磊,安阳市委副书记、市委统战部部长徐家平,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黄德宽,尼泊尔前国防部长、现议员比姆森·达斯·普拉丹,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副秘书长姜度好, 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李宽生,中国文字博物馆首任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研究员冯克坚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来自美、德、法、俄、日、韩、泰等29个国家的70余位外国知名汉学家、国内知名高校外国专家和留学生、国外华文教育机构代表和来自国内20余家大学、研究机构的210余位国内文化文字专家学者和企事业代表参加了开幕式。安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公乐在致辞中说,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中,汉字作为承载者、传播者、见证者、昭示者,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世界上惟一仅存的最古老而又正在使用的文字,在世界文明史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今年恰逢甲骨文发现120周年,我们在这里举办第三届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必将对汉字文化和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尼泊尔前国防部长、现议员比姆森·达斯·普拉丹在致辞中说,文字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明的精粹,它的作用并不只在于记录信息,而在于传播文化和艺术。我一直想要来拜访中国并亲身感受她的文化,上次来访是我时任国防部长期间,由于事务缠身没能够来到安阳,所幸今天我的夙愿得以完成。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戴柏华在讲话中表示,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中华文明的根基,也是世界上形式、内涵最丰富的文字之一,受到世界各地越来越多朋友的喜爱,成为中外友好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本届汉字大会以“汉字与世界”为主题,探讨新时代汉字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对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展示河南对外形象等具有重大意义。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黄德宽主持大会主旨发言。开幕式上,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安乐哲,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长、世界汉语教育史国际研究会会长张西平,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国际学术顾问白乐桑,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黄天树,加拿大英属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学系荣誉教授高岛谦一,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古汉字研究所所长、河南省文字学会会长王蕴智,全日本书道联盟副理事长中村云龙,喀麦隆国家中教部汉语总督学杜迪做主旨发言。根据议程,三天大会期间,除了开幕式,还将举行“主旨发言”和“文明的记忆与传承—汉字文化国际传播”、“鸿章钜字—中原文化品牌与孔子学院建设”、“汉字文明的内涵与现代价值”、“古文字教学与研究”、“信息化时代的全球汉字教育和资源建设”、“字道—文字设计对话”、“汉字与对外汉语教学”等七个主题论坛,以及字酷—2019“司母戊鼎”杯国际汉字艺术设计大赛作品展暨创意·生活汉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和2019“甲骨文杯”国际学生“我与汉字”演讲大赛决赛暨颁奖晚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
日期:[ 2019-10-21 ] 阅读:15653
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阳举办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作为目前中国最早成系统的文字,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甲骨文迎来了发现120周年的纪念时刻。2019年10月18日,“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阳正式拉开帷幕。这次活动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科技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物局、安阳市人民政府承办。这是甲骨甲骨文发现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举办的系列纪念活动之一。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嘉宾云集。▲会议现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部委的领导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高翔;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会长王巍;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刘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朱岩石;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刘宏;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李蔚;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巡视员庆祝。来自河南省的领导包括:全国政协常委、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教授高体健,河南省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杨丽萍,河南省省委高校工会专职委员高治军,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巡视员张建州,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贾连敏。来自安阳市的领导包括:安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靳磊,安阳市政协主席葛爱美,安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玲,安阳市政府副市长祝振玲,安阳市政府副市长李长治,安阳市政府秘书长李传银。来自甲骨文研究领域的专家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镇豪,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吉林大学教授林沄,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教授陈方正,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一曼,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曹定云,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常玉芝,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朱凤翰,吉林大学教授、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长吴振武,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亚洲语言文化系教授周鸿翔,中国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蔡哲茂。以及来自国内、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甲骨文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与爱好者共计200多人出席。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香港文汇报、中国文物报、中国文化报、科技日报、河南电视台、河南广播电台、河南日报、大河报、东方今报、安阳电视台、安阳日报、安阳新闻网、映像网、中国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地理、弘博网、搜狐文化以及安阳市各媒体单位的50多名记者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的报道工作。18日上午,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仪式在中国文字博物馆举行,开幕式分为四个篇章,即第一篇章:用纪念,弘扬文化;第二篇章:用文字,留存记忆;第三篇章:用科技,面向未来;第四篇章:用书写,传承文明。▲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正在步入会场。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李宽生陪同并出席开幕式仪式正式开始后,在时钟的滴答作响中,特别创意搭建的弧形大屏幕上闪现过甲骨文发现120年来的时代变迁,将现场观众带入甲骨文故乡——安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镇豪致开幕词宋镇豪先生首先代表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工作委员会致开幕词。他指出,甲骨文是19世纪末发现、地下出土中国最早的古典文献遗产,是汉字汉语的鼻祖,传承着真正的中华基因,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也是重建中国上古史、透视3000年前殷商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是中国精神之源起、中国信仰之源头,中国艺术、美术发源的最真实的素材。▲中共安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靳磊致辞安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靳磊作为致辞嘉宾在讲话中表示,120年前,一片甲骨惊天下。120年来,甲骨文从数千年沉睡中被逐渐唤醒,为研究中华早期文明、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实证资料,一举将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向前推进了1000年。走进新时代,安阳市委、市政府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物文字系列重要论述,发挥甲骨文独特资源优势,做好甲骨文活化利用文章。重点加快推进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建设,积极谋划建设汉字公园,推广甲骨文书法,推动甲骨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厚植甲骨文文化底蕴。加强甲骨文收藏保护,大力支持甲骨文字考释,进一步完善甲骨学研究交流平台,组织举办更多高水平的甲骨文展示交流活动,促进甲骨学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致辞卜宪群认为,甲骨文字对中国历史发展、思想意识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文化悠久、灿烂的伟大象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发挥了重要作用。甲骨文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证明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记载的商史的可靠性和可信性,推动了以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结合、以考古与历史相结合等新史学研究方法的出现。可以说,甲骨文对于中国整个近现代史学影响至深,对近现代以来中国人认识古代社会文化的态度影响至深,对近现代以来的民族文化自信影响至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会长王巍致辞王巍在致辞中称,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在中国学术史、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发现直接导致殷墟的发现和殷墟考古的开始,直接导致中国考古、中国考古机构第一次科学的考古发掘。中国的考古工作者,特别是在殷墟工作的考古工作者为商代甲骨文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甲骨学、殷商史和考古学的发展,也一定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全国政协常委、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教授高体健致辞高体健代表河南省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在向共同为推进中华文明做出贡献的先贤和学者们致以崇高敬意的同时坦言,河南具有丰富的古文字文化资源,研究好、保护好、利用好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河南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河南要以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为契机,立足于大语言文字格局,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不断提升语言文字综合发展能力,加快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进一步推进新时代中原语言文化的发展繁荣。▲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高翔致辞高翔强调,隆重举行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具有重要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是中国史学界的一件大事,将在新时代中国史学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经过120年的发展,甲骨学已经拥有了丰硕成果,形成了完善的方法与理论,建立了稳定的团队,也梳理了存在的问题,理清了发展方向。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在学科内在因素和社会外在条件的共同促进下,甲骨文研究必将呈现出更加兴盛的局面。▲安阳师范学院校长黑建敏致辞▲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出席开幕式▲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发布▲大会现场▲大会现场▲参加大会的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合影本次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同样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祝贺,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中国考古学会、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安阳师范学院等十余家单位和个人纷纷发来贺信贺电。其中,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在贺信中表示,“120年来,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不仅改变我们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理解和认识,而且也改变了世界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理解和认识,成为中国近代乃至世界范围内学术发展史上一座丰碑,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大屏幕上,伴随着时空的斗转星移、殷墟大遗址保护规划的惊鸿一瞥,甲骨文字在激昂振奋的音乐中跃出画面。甲骨文发现、研究史上的重要人物也再现风采,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展现出来自上古文明的中华基因。正是这种没有中断的基因传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应主持人邀请,高翔、高体健、靳磊、宋镇豪、黄德宽、刘宏、李蔚、庆祝与安阳师范学院校长黑建敏同时将手触摸在大屏幕甲骨文上,在闪动变化中,以“见”字为核心设计理念的纪念活动会标最终定格,他们共同完成了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启动仪式。随后,“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发布仪式”全新亮相。在宋镇豪先生指导下,由安阳师范学院完成的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简称“三库一平台”)建设,凝聚了老一辈甲骨文研究者的心血,他们期盼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甲骨文研究中来。黑建敏透露,安阳师范学院始终坚守在“绝学”研究的阵地上,在服务国家重大决策、重大需求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己的使命担当。近年来,对甲骨文研究方法大胆创新,将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运用到甲骨文研究中。这既是一种坚守的精神,也是一种信念的力量,这种精神和力量建立在具有5000多年中华文明传承基础的文化自信上。而在此前教育部举办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也曾表示,系列纪念活动的举办旨在总结甲骨文发现120年来的研究保护成果,阐释甲骨文的思想文化精髓及其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展示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弘扬时代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河南是中华民族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自古以来中原大地孕育的风流人物灿若星辰,产生的历史文化影响深远。我也很想去看一看安阳的殷墟,去中原大地寻根问祖。”若干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就表达了这样的愿望。这个愿望提给了殷墟,其实也提给了甲骨文。为此,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研究的学者们、500多万安阳儿女们一直都在努力着…… 来源:安阳新闻网  王崭 郭聪
日期:[ 2019-10-18 ] 阅读: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