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 重要资讯
鼎甲•2018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开班 导师言恭达进行本期首次授课
  1月15日上午,导师言恭达为鼎甲•2018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进行第一次授课。     言恭达老师授课现场。     授课现场。         1月15日上午,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顾问、鼎甲•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导师言恭达为鼎甲·2018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进行第一次授课,授课题目为《书法文化的哲学意蕴与美学精神》。鼎甲•2018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班主任傅亚成主持。     言恭达老师从中国书法艺术的文化特质、哲学依据、思维形式、审美品格、美学精神与原理活化、审美转型与文化自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他表示,当代书法艺术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建立在书法文化的本体规律和社会发展的科学认识之上,“汉字活着,中华文化活着,历史才活着,民族才活着,中国书法才活着”。他强调,书法不仅具有审美功能,书法还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传承方式。“中国书法是养心、养性的文化,是修出来的,养出来的。”千年以来,它的书写方式与审美追求孕育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内质。因此,书法家的艺术实践与探索,不仅仅是创作作品本身,更是对千年以来民族生活方式与生存智慧的传承,所以书法艺术是守护文化灵魂、回归艺术心灵的最佳的途径,是每一个中国人一生的修行。     此次授课,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言恭达老师的精彩讲授给各位学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认知,使各位学员对书法的认识、书写、创作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学员们纷纷表示听言恭达老师授课受益匪浅,为之后的书法研究和创作开启了新的思考。
日期:[ 2019-01-15 ] 阅读:2671
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鼎甲•2017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结业师生联展开幕式 鼎甲•2018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开班仪式暨 2019•甲骨文书法国际大展启动仪式隆重举行
      1月15日上午,由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主办,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协办,中国文字博物馆书画院承办的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鼎甲▪2017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结业师生联展开幕式、鼎甲▪2018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开班仪式暨2019▪甲骨文书法国际大展启动仪式”在我馆隆重举行。仪式由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段艳琴主持。         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李宽生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时代要求。甲骨文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文字博物馆一直将传承和弘扬文字文化艺术为己任,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字的收藏、研究与展示,积极为中国古文字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努力为文字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传播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了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中国文字博物馆联合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举办此次活动,希望在古文字艺术创作中传承、发扬和普及推广文字文化,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鼎甲·2017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班主任仇高驰说,鼎甲·2017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自2017年11月安阳开班以来,邀请了一批当代著名的书法家、理论家、古文字学家担任导师为学员分批授课,导师们授业解惑,学员们虚心求学,经过严格的教学和考核,学员们在古文字理论修养和古文字书艺技能上都有明显提高,中国文字博物馆搭建的这一良好的学习平台,为中国书法界输送了古文字书法艺术创作优秀人才。         鼎甲·2018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班主任傅亚成在致辞中表示,研修班依托中国文字、文化研究传播方面的优势,整合优秀教育资源,以文字研究和书法艺术创作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国范围内古文字研究和古文字书法艺术创作的中坚力量进行创作和学术指导。研修班邀请了在古文字理论和书法技能上造诣很高的大家,组成了专业权威的导师队伍,相信学员在经过这一年的培训后,不仅能够突破自己的创作瓶颈,同时在古文字艺术创作上也会质的飞跃。         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赵树栋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文字博物馆坚持弘扬传统文化,在收藏、研究、展示、交流、培训等方面卓有成就,受到了全国文化界和艺术界的高度赞扬。多年来,双方坚持交流合作,诚信发展的办会宗旨,坚持国际性,学术性,民族性和公益性的办会理念,策划和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有影响的被业界认可的文化艺术活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用我们的智慧和努力,为国家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发挥应有力量。           开幕式上,李宽生为鼎甲·2017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优秀学员陈则威、任晓明先生颁发助教聘书。           仪式最后言恭达、冯克坚、陈西峰、刘钊、李强、许雄志、戴文、刘继贤、刘颜涛共同为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鼎甲▪2017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师生联展开幕式、鼎甲▪2018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开班仪式暨2019·甲骨文书法国际大展启动仪式”剪彩。     鼎甲▪2017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开班自开办以来受到全国各地书法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经严格挑选,共招收70名学员,他们的基础和起点相对较高,学员中不乏有当代书坛的中坚力量,又有具有很大潜力的后起之秀。研修班先后在安阳、北京、郑州、吉林等地进行了四次集中授课,成为了一支优秀的古文字书法艺术创作队伍。鼎甲▪2017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结业师生联展收录了38副研修班导师作品及128副学员临摹创作作品,作品的背后凝聚了导师们的无私奉献和谆谆教导,展现了学员们求知若渴笃学好古的精神。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的领导和嘉宾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展览。       中国文字博物馆联合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共同举办的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2019·甲骨文书法国际大展”也同时启动,面向海内外征稿。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顾问言恭达,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钊,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原党委书记、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赵树栋,中国文字博物馆首任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研究员冯克坚,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李宽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书画院院长、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执行主任、客座研究员李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协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委员、中国文字博物馆书画院院长许雄志,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委员戴文,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仇高驰,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继贤,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博物馆书画院院长刘颜涛,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字博物馆客座研究员、中国国文字博物馆书画院执行院长傅亚成和中国文字博物馆体验基地河北(沧州)体验基地负责人、沧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陈西峰,江苏(镇江)体验基地负责人、镇江市米芾文化研究会会长戴登庆,内蒙古呼伦贝尔博物馆馆长白劲松,吉林体验基地负责人、吉林市博物馆馆长王平,重庆(人和街小学)体验基地负责人、重庆市人和街小学校长肖方明,沧州师范学院历史学院党总支书记谷良峰,吉林市博物馆副馆长章巍,贵州傩文化博物馆副馆长龙凤碧,重庆市人和街小学副校长张婕,镇江市米芾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王健,镇江市丹徒区长山科教文化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杜宇,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科研室主任高晓骏,中国石鼓印社社长吉朝声,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项目负责人、杭州丹珠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董事周鑫雨,青岛千禧合生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花样年·碧云湾汉字文化馆策划经理李赟等。鼎甲·2017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优秀学员陈则威、任晓明,鼎甲·2018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所有学员们参加了开幕式。
日期:[ 2019-01-15 ] 阅读:3029
中国文字博物馆召开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
  1月16日上午,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四楼多功能厅召开。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顾问言恭达在座谈会上讲话。他表示《甲骨文常用字字典》具有很高的价值,为广大古文字学者和爱好者带来了福音。这本书在艺术和社会应用上有很高的诉求,相信能够让更多的书法艺术家达到用字精准,并将在甲骨文创作上体现中国古老的文字基因和传统写意精神。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钊在座谈会上讲话。他表示,做学问要将时代与事业、爱好结合起来,任何学问都要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在新的时代下,我们有责任将甲骨文这一中国最传统的文化精华宣传好、普及好。         中国文字博物馆首任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在座谈会上做总结发言。他首先表达了对甲骨文的传承推广做出贡献的古文字学者以及中华书局的感谢,其次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要一如既往的支持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工作,希望中国文字博物馆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更加注重学术研究,注重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资源优势,更好的普及古文字知识,服务大众。      座谈会由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李宽生主持。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书家、中华书局领导和中国文字博物馆体验基地负责人就甲骨文发现120年来取得的成绩以及甲骨学研究的未来畅所欲言。大家一致认为《甲骨文常用字字典》作为中国文字博物馆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的献礼,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幸事。这本字典在专业性、学术性、精准度、人文性和权威性上都有很大的优势,为古文字爱好者学习使用和书法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大的便捷。同时,专家学者还指出,甲骨文字形的研究工作一直以来是我们的重要工作,道路仍然漫长,需要有更多、更细致的文字释读工作,包括可识字和未识字,《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的出版发行也预示着这项工作将越做越好,越来越完善。各位专家领导还对中国文字博物馆多年来在普及和传承甲骨文知识,强化文化基因上做出的贡献给与了充分肯定。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顾问言恭达,吉林大学副校长、教授、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吴振武,中国文字博物馆首任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钊,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原党委书记、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赵树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字博物馆艺术顾问李世俊先生,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李宽生,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李守奎,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教授曹锦炎,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郑州大学特聘教授、原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黄锡全,河南大学教授、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王蕴智,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魏文萃,吉林大学古籍研究研究所教授周忠兵,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赵鹏,中华书局语言文字编辑室主任秦淑华,中华书局上海公司编委会副主任,《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编任编辑郭时羽,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仇高驰,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博物馆书画院院长刘颜涛,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抱云堂书院秘书长刘培龙,河北(沧州)体验基地负责人、沧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陈西峰等参加了座谈会。
日期:[ 2019-01-15 ] 阅读:2827
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甲骨文常用字字典》首发式
     1月16日上午,由中国文字博物馆、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和中华书局共同主办的《甲骨文常用字字典》首发式在中国文字博物馆一楼中厅举行。首发式由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魏文萃主持。     首发式上,《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的主编刘钊、冯克坚为新书进行了现场签字赠书,签赠现场气氛热烈。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在致辞中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视察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时的重要讲话,对文字研究进行了重新定位和定义,这是对古文字研究巨大的鼓励和鞭策。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学术界迎来了甲骨文研究的春天,社会上也掀起了学习甲骨文、书写甲骨文的热潮。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的推出可以说是甲骨文研究春天的第一朵迎春花,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最好的回应。         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在致辞中表示,在甲骨发现的100多年以来,无数的学者筚路蓝缕,进行艰苦卓绝的研究,使甲骨文达到了现在的高度。《甲骨文常用字字典》是一本由顶尖学者和顶尖艺术家共同完成的一部著作,面向的读者是书法爱好者和古文字爱好者,这本书真正体现了学术的前沿性和艺术的实用性,这是同类书中最新的成果。同时,这本书中的甲骨文字和现代汉语通用字可以对照通用,为使用者提供了便利。中华书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出版为天职,我们希望能更多地出版好书,为中国的文化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李宽生在致辞中表示,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是我国近代学术史上一桩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12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甲骨学者对甲骨文单字进行释读研究。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重视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确保有人做、有传承,甲骨学研究迎来了春天。今天,将《甲骨文常用字字典》奉献给学术界、书法界及社会广大甲骨文爱好者,作为向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的献礼。       《甲骨文常用字字典》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字考释研究”子课题“甲骨文已识字、有争议字和未识字综理表”的部分成果,并获得了项目资助。该书由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领军人才、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秘书长刘钊和中国文字博物馆首任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冯克坚主编,中华书局出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这些学科看上去同现实距离较远,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需要时也要拿得出来、用得上。还有一些学科事关文化传承的问题,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视这些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为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配合当前社会上学习甲骨文、书写甲骨文的热潮,中国文字博物馆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合作编撰该字典。本字典的字形主要出自由刘钊教授主编的《新甲骨文编》,并进行了一些纠正,另增加了19个字头和10多个异体。     本字典的编撰,充分考虑到不同阶层的受众和使用者,因此既可以作为专业研究者使用于翻检的工具书,又可以作为广大甲骨文书法爱好者书写甲骨文时的案头必备。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顾问言恭达,吉林大学副校长、教授、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吴振武,中国文字博物馆首任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研究员冯克坚,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钊,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原党委书记、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赵树栋,安阳市政府副秘书长苏保民,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李宽生,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教授曹锦炎,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李守奎,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郑州大学特聘教授黄锡全,河南大学教授,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王蕴智,安阳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刘永革,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周忠兵,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赵鹏,中华书局语言文字编辑室主任秦淑华,中华书局上海公司编委会副主任,《甲骨文常用字字典》责任编辑郭时羽,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仇高驰,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博物馆书画院院长刘颜涛,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抱云堂书院秘书长刘培龙,河北(沧州)体验基地负责人、沧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陈西峰,吉林体验基地负责人,吉林市博物馆副馆长章巍,内蒙古呼伦贝尔博物馆馆长白劲松等领导和嘉宾出席《甲骨文常用字字典》首发式。
日期:[ 2019-01-15 ] 阅读:3601
中国文字博物馆选派志愿者参加全国志愿者培训
  全国志愿者培训班合影。     培训班开班仪式。     中国文字博物馆志愿者代表和优秀志愿者代表合影。       宁波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宁波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它历久弥新,高楼耸立,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是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连续四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2018年12月20日,全国博物馆志愿者培训会的大幕在此拉开。中国文字博物馆非常重视志愿者的培训工作,选派了两名志愿者参加了此次培训。   12月21日上午,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宁波博物馆馆长王力军,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主任、宁波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戚迎春,上海博物馆教育部主任陈曾路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宁波博物馆副馆长杨丹主持,戚迎春及王力军两位馆长分别致辞,来自全国各地各级59个博物馆的109位博物馆志愿者齐聚一堂。   21日至22日是为期两天的培训讲座。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长兼秘书长、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副馆长安来顺为志愿者们讲授了题为《国际视野下的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专题讲座。安馆长指出,博物馆不仅是文化机构,还是公共教育机构。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密切,今天的博物馆需要公众广泛的参与,并从“博物馆与志愿者群体的良性互动”、“志愿者群体如何参与博物馆”两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的阐述。中国博物馆协会社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宣教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蒋琳、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上海博物馆教育部主任陈曾路、西安博物院志愿者、荣誉馆员、特聘讲解员张和鑫、湖北省博志愿者许晓红老师都在会上进行了主题讲座。   此次培训是首届全国博物馆志愿者培训活动。培训活动中,新友故交,其乐融融。各位志愿者交流工作经验,收获颇丰。王军杰,杨丽芬两位志愿者代表表示,一定要将此次培训作为契机,不辜负中国文字博物馆提供的平台和培养,好好服务,不断提升,更好地服务游客,带动更多的志愿者做好文化传播。
日期:[ 2018-12-22 ] 阅读: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