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研究 | 学术活动
中国文字博物馆召开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
      中国文字博物馆召开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       会议现场       冯克坚书记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上做工作报告        2010年10月12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召开了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冯克坚主持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字博物馆顾问史金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顾问王宇信,清华大学历史系、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平安,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徐在国和二十余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出席了会议。   会议上,冯克坚就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后运行情况向学术委员会作了工作报告。报告通过全力以赴,确保开放工作规范有序;稳扎稳打,努力发展馆内各项工作;需研讨及解决的问题三方面内容进行了汇报。冯克坚说,希望各位专家和领导能够针对目前中国文字博物馆建设及开馆中存在的问题,集思广益,多提宝贵意见,为中国文字博物馆后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使之真正成为国家一流博物馆。报告结束后,各位委员对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建设和开馆至今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赞扬,并对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发展充满信心、寄予厚望。同时,各位委员对中国文字博物馆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就学术研究、文物征集、陈列展示、对外交流等方面贡献了宝贵建议。会议还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成立“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研究院”与“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同时原则通过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客座研究员管理办法》、《中国文字博物馆特聘书法家管理办法》以及《中国文字博物馆临时展览管理办法》等相关内容。各位委员踊跃发言,为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中国文字的研究、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荐言献策。
日期:[ 2010-10-05 ] 阅读:5074
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 一 条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博物馆。为加强专业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科学决策,促进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发展,努力营造开放交流的学术气氛,思辨创新的科研氛围,努力实现中国文字博物馆文字研究中心的建设目标,特设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术业务的咨询、参谋、审议机构,并通过学术委员会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业务与学术的交流合作,提高中国文字博物馆在管理运营、文物征集、陈列展览和学术研究方面的水平。现结合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 二 条  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学术委员会)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咨询、评议、评审和评定的学术组织。主要审议并解决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发展规划和自身建设、学术研究、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有关工作中的重要学术事项和相关问题。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 三 条  学术委员会由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秘书长、副秘书长若干人,委员若干人。   学术委员会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二年,可以连任。任期内可根据工作和业务需要以及人事变动情况作适当调整。   第 四 条  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由中国文字博物馆馆务会议研究,馆长提名进行聘任。中国文字博物馆每年拨专款用于学术委员会开展工作。   第 五 条 学术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每年定期举行全体会议,主要讨论学术委员会的工作方针、计划和总结,按照民主决策程序,讨论决定重大事项, 参加学术会议的委员人数不得少于应到人数的半数。   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可根据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要求或者临时需要主持或委托一名副主任委员主持召开主任会议,讨论和决定学术委员会日常工作。学术委员会主任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副秘书长和工作需要的部分相关委员组成。   学术委员会做出的决定,如有人提出复议,需先由秘书长出面征得半数以上委员的同意,方可召集全体会议进行复议。经复议通过的决定不得再行复议。   第 六 条  学术委员会可根据需要成立若干个专门委员会(或小组),代表学术委员会处理相关业务的学术问题。   第 七 条  学术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学术委员会秘书兼任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由副秘书长兼任并负责处理学术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第三章  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职责   第 八 条  研究国内外文字方面相关学术领域发展趋势和中国文字博物馆科研发展现状,审议中国文字博物馆业务发展规划,提出促进中国文字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第 九 条  审议中国文字博物馆重大展览项目,并对展览主题的确立以及对展览内容、设计方案进行学术把关。   第 十 条  审议中国文字博物馆的重大科研课题立项,并对学科建设、业务机构设置与调整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一条  审议中国文字博物馆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工作需要,评议拟引进的优秀人才,提出人才配置及专业结构的合理化建议。   第十二条  根据工作需要,对申报科研基金的申请人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进行评审和鉴定。评审中国文字博物馆的研究成果,对研究人员提交的研究成果以及展览负责人完成的展览项目做出学术评价。   第十三条  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开拓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对外联系渠道以及业务、学术合作渠道。   第十四条  受馆长委托,对其他重要事项进行论证和咨询,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处理其它适于由学术委员会处理的事宜。   第四章  委员资格   第十五条  学术委员会委员原则上应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造诣,在学术上有较高的声望和影响力,有丰富的学术背景以及研究经验。熟悉所在学科、专业的学术状况,了解学术发展动态。   第十六条  学术委员会委员的聘任由在聘三人以上的委员推荐、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提名,馆务会议研究批准后,以馆长名义聘任。建议海外委员列为荣誉馆员。   第十七条  由于自然原因或其他特殊原因,中国文字博物馆馆务会议可以撤换和调整委员人选;委员本人提出放弃委员资格申请,应尊重本人意愿,委员长期不行使委员权利或不履行委员责任,应视为自动放弃委员资格。   第五章  委员权利   第十八条  出席学术委员会会议和学术委员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就学术委员会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进行审议或表决。   第十九条  受馆长委托(派),代表中国文字博物馆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并享受相应的待遇和经济补贴。   第二十条  以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名义在其他刊物上发表文章,中国文字博物馆将给与稿酬补贴。学术委员会委员有权利承担馆内科研课题。   第六章  委员责任   第二十一条  学术委员会委员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学术思想活跃,学风严谨,弘扬科学道德和作风;办事公正,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关心支持中国文字博物馆事业发展。   第二十二条  完成学术委员会交办的各项任务,关心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业务和学术建设,向中国文字博物馆提供有关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信息。   第二十三条  应对学术会议中发表的涉及个人、学科和单位评价的言论负有保密责任。学术委员会每年召开不少于两次会议,每次参加会议的委员人数不少于应到人数的半数。   第二十四条 鼓励委员以中国文字博物馆名义在馆刊或其它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鼓励委员以中国文字博物馆名义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活动。如系中国文字博物馆提供经费支持的科研课题,其成果必须以中国文字博物馆名义发表,该课题组至少在馆刊上发表一篇科研文章。对成绩突出的应给予适当的奖励。   第七章  其    他   第二十五条  中国文字博物馆提供学术委员会活动的必要经费,以保证学术委员会各项活动正常开展。   第二十六条  本章程由中国文字博物馆负责解释。    
日期:[ 2010-03-01 ] 阅读:5185
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 在北京召开
       2010年1月31日上午,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融金国际酒店二楼会议室隆重召开。著名学者、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冯其庸,河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白建国,安阳市政协副主席郭旭东,安阳市政府市长助理陈中武,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及著名专家李学勤、李伯谦、黄德宽、李零、宋镇豪、赵平安、刘一曼、黄行、徐在国、刘恒、黄天树、葛英会、李缙云、常耀华、刘正、刘国忠、宋华平、唐际根等出席了会议。       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成立,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冯其庸给到会的委员颁发聘书。       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冯其庸讲话       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讲话       著名专家李学勤在会上发言        2010年1月31日上午,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著名学者、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冯其庸,河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白建国,安阳市政协副主席郭旭东,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安阳市政府市长助理陈中武及著名专家李学勤、李伯谦、黄德宽、李零、宋镇豪、赵平安、刘一曼、黄行、徐在国、刘恒、黄天树、葛英会、李缙云、常耀华、刘正、刘国忠、宋华平、唐际根等出席了会议。   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成立仪式由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李俊国主持。冯克坚首先宣读(《中国文字博物馆关于成立学术委员会的决定》中馆〔2010〕7号)文件,宣布成立以李学勤为主任委员,黄德宽、宋镇豪、赵平安、白建国、冯克坚为副主任委员,徐在国为秘书长,李俊国为副秘书长,王巍、刘一曼、冯时、唐际根、史金波、黄行、朝戈、李伯谦、李零、葛英会、吴振武、刘国忠、李缙云、刘正、黄天树、常耀华、郝春文、董莲池、陈伟武、施谢捷、陈双新、张涌泉、喻遂生、张懋镕、张光裕、蔡哲茂、吴炜、言恭达、刘恒、宋华平、王蕴智、韩国河、郝本性、郭旭东、夏含夷、杜德兰、艾兰、高岛谦一、沈辰、汪涛为委员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冯其庸、李学勤分别给到会委员颁发了聘书。   冯其庸先生代表中国文字博物馆对各位专家参与学术委员会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学术研究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主要核心工作,相关一系列事业都要依靠学术委员会来筹划、推进、深化。此次成立以李学勤先生为主任委员的学术委员会,是中国文字博物馆事业一个很大的跃进。他要求,中国文字博物馆工作人员要为学术委员会做好服务、后勤工作,从而使中国文字博物馆各项事业能够日新月异的发展。   随后,李学勤先生主持召开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冯克坚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建设及开馆基本情况。   会上,通过与会专家的认真分析和深入讨论,逐项通过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章程》、《中国文字博物馆客座研究员聘任办法》等,进一步完善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宽生就《中国文字博物馆二期建设初步规划方案》进行了简要介绍。与会专家就《中国文字节暨中国文字发展论坛举办方案》、《中国文字博物馆馆刊、馆报办刊方案》、《中国文字博物馆二期建设初步规划方案》等展开讨论,发表了具体的看法和观点,对中国文字博物馆各项工作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此次会议通过与会专家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建言献策,为中国文字博物馆更好地开展下一步工作打好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智力支持。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研究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日期:[ 2010-01-31 ] 阅读:5885
陕西白水仓颉故里考察团全国寻访仓颉文化遗迹
      陕西白水县仓颉庙外景(汉字网徐蕴峰 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仓颉墓与庙(汉字网徐蕴峰 摄)       陕西白水县仓颉庙内遗存古代石碑(汉字网徐蕴峰 摄)       东汉熹平六年(公元177年)陕西白水县史官村《苍颉庙碑》(汉字网徐蕴峰 摄)       五帝仓颉书贴《淳化阁秘帖选》(汉字网徐蕴峰 摄)       陕西白水县仓颉庙像(汉字网徐蕴峰 摄)       陕西白水县仓颉墓外景(汉字网徐蕴峰 摄)       中国文字博物馆内陈列的《仓颉篇》文献资料(汉字网徐蕴峰 摄)           陕西白水仓颉故里考察团仓颉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成耀(左一)、仓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万可岗(左四)、仓颉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问关恩(右二)、仓颉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管书瑄(右一)等观看中国文字博物馆内YH127甲骨窖藏模型(汉字网徐蕴峰 摄)。           陕西白水仓颉故里考察团仓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万可岗(左一)、仓颉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问关恩(左二)、中华仓颉文化网总监韩文学(右一)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汉字网徐蕴峰 摄)。           陕西白水仓颉故里考察团仓颉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问关恩(左二)和仓颉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管书瑄(左一)观看中国文字博物馆文献资料(汉字网徐蕴峰 摄)。       陕西白水仓颉故里考察团成员在南乐县仓颉庙合影(汉字网徐蕴峰 摄)       陕西白水仓颉故里考察团在南乐县仓颉陵参观展厅(汉字网徐蕴峰 摄)       南乐县文物管理所李桃芬为陕西白水仓颉故里考察团成员讲解碑文(汉字网徐蕴峰 摄)       陕西白水仓颉故里考察团成员在山西永乐宫观看碑文(汉字网徐蕴峰 摄)       近日,由陕西仓颉文化研究会组织的“陕西白水仓颉故里考察团”一行十三人围绕全国仓颉文化遗迹进行深入考察。据考察团成员汉字网徐蕴峰介绍,首次全国仓颉文化遗迹考察从陕西白水县仓颉故里出发,途径西安市、河南开封市、濮阳市、南乐县、安阳市、洛阳市、山西芮城县等地。   仓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万可岗对本次考察工作做了周密安排并会议指示,把白水仓颉故里作为带动全国仓颉遗迹文化发展的标杆。探寻和挖掘仓颉文化,通过影视、网络的形式宣传仓颉文化,传承仓颉精神。考察团成员王成耀、王奇戈、王孝文、李忠堂、问关恩、李忠堂、管书瑄、韩文学、张延成、徐蕴峰等先后对将要拍摄仓颉专题片进行探讨交流。汉字网徐蕴峰建议仓颉专题片可参考《汉字五千年》和《史说汉字》两部大型纪录片。   据悉,仓颉文化研究会会长吴金谋、白水县县委书记史优胜、白水县县长叶珺给予大力支持。首次全国仓颉文化遗迹考察吸引了众多网媒的关注,看中国网、汉字网、中华仓颉文化网、国学网、语言文字网、和谐中国网、文化中国网、赣鄱文化网、通网、广东文化网、和谐陕西网、陕北网、西北翰墨网、成语网、亮宝楼文化艺术网等对陕西白水仓颉故里考察团全国寻访仓颉文化遗迹进行了报道。   
日期:[ 2009-12-07 ] 阅读:5571
中共中国文字博物馆委员会关于成立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的通知
各部室、各党支部: 经11月4日中国文字博物馆馆务会研究决定,成立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成员如下: 主任委员: 李学勤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 副主任委员:黄德宽  安徽大学校长、教授             宋镇豪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赵平安  清华大学教授             白建国  河南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 秘  书  长:徐在国  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字学会理事 委          员:冯    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刘一曼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黄    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             李    零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葛英会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教授             刘    正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黄天树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常耀华  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             郝春文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王蕴智  郑州大学教授             郭旭东  安阳师范学院教授             冯克坚  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                        唐际根  中国文字博物馆副馆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                     阳工作站站长、博士、研究员 特此通知。   中共中国文字博物馆委员会 2009年11月5日
日期:[ 2009-12-07 ] 阅读:5923
文字书写何尝不可简繁共存
    马英九先生的“识繁书简论”在遭受*********炮轰的同时,也确实为两岸的文化认同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折衷手段。在此之前,繁体字(台湾称正体字)一直是台湾方面批评大陆破坏中国文化、标榜其传承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证据。     如今,台湾方面已经开始放下身段,正视简体字在书写时的简便这一优势,从文化的承续和工作的便利双重视角来思考文字的变迁,这是一种务实而又具有智慧的眼光。     在更早一些时候,在大陆,两会代表潘庆林委员提出的“恢复繁体字”提案也曾经引起广泛热议。较之于马英九,潘庆林先生的态度要激进得多,潘先生从传统的角度批评简体字书写的随意性,进而希望简体字让位于繁体字的全面恢复。他的意见绝非个人意见,诗人于坚以先锋的形象示人,但是现在他每天都在研习书法,写的自然是繁体字。他对笔者说:“性灵的灵字,旧体是‘靈’,新体‘灵’,差别不在笔画,而在语言哲学上。灵感的灵被简化为一团虚无之火。而古代的靈的上面是雨、中间是三张口、下面是‘巫’字。这是说一个巫师在求雨,巫师得有三张嘴。巫师是最初的诗人,屈原就是个巫师,他的字不是叫靈均吗?灵如果和巫没有关系就不是靈了,巫不是个贬义词,以前在中国文化中,巫的地位很高,他们既召唤鬼神,又给部落的酋长出主意,他们被认为能通靈。这不是个繁不繁的问题,而是恢复我们对汉字本来的体验。”     汉字来自于中国人的生活经验,在于坚看来,繁体字的笔画与中国人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绝不能用“繁琐”两字加以摈弃。简繁之争是五四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有趣的插曲。在繁体字向简体字转变的过程中,我们确实可以清楚地看到文脉的断裂。这是一个西方列强殖民侵略导致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极大冲击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迫于民族存亡的压力,将压力转换为一种内省或者说自我批判的动力,迫切要求中国走上强国之路所导致的结果。     繁体字充当了知识分子的出气筒,在他们看来,繁体字和其他的中国传统一样,都是阻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拦路虎,需要开拓者杀出一条血路,才能换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康庄大道。终于,若干年之后,新中国开始着手简体字的方案。于坚痛心地说:“五四的激进革命者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看到中国经验那些深厚的方面。”     可是,尽管简体字绝非尽善尽美,倘若冷静下来,审视一下简体字为我们带来了什么,简体字的功绩恐亦难抹杀。简体字简便易学,是入门佳器,学会了“一”,再去学“壹”,对于成年人来说易如反掌,但要一个一年级儿童去记忆“壹”这样繁复的汉字,又何尝不是一种残忍。     大陆文学传统和台湾文学传统的差异之处,更大的在于毛文体与蒋公体——一种文白相间的五四白话文——之间的差异。携带着强烈的意识形态意味,毛文体其表述方式更为口语化,将五四文学的革命性推向极致,并经由政体的推行而成为全民思考和书写的范文,显然,《毛泽东选集》要比《鲁迅全集》更深刻地影响了大陆公民的书写习惯。     蒋公体保留了一些文言文的习惯,是一种改造不彻底的白话文,此文体统治台湾60年,在文学上当然出现了不少名家。朱天文、朱天心追随胡兰成的“三三体”;李敖、柏杨嬉笑怒骂的杂文小说都让人一见难忘。但这并不表示台湾文学就高于大陆文学,两者各有人生的历练,各有文学观念的转化变异,简单地说港台文学高于大陆文学,或者反过来,都是一种草率的论断。     简体字的问题是将文字简化为一个工具,繁体字在笔画之间保留的中国古典意蕴和深刻的哲学思考确实在简化过程中遭遇了一些“腰斩”甚至“凌迟”之苦,但绝非完全丧失。不要认为书写繁体字的人就一定懂得繁体字的含义,因为书写繁体字“愛”,而不是无心的简体字“爱”,所以他们就会比简体字书写者更多一份爱心,此逻辑恐怕连台湾同胞自己都不会相信。     文字的使用,更多的是以符号的形式出现,无论简繁。追问文字背后意义的永远是精英知识分子,与大众无关。而识繁书简的意义在于,让更多只知道将文字作为工具的人们了解文字本身所运载的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明,使得精英知识分子所关注的问题成为全民学习的对象,这是一桩福及全民的文化大工程,值得大陆的教育专家仔细考虑和论证。     至于文字背后的政治意义,既然可以一国两制,文字的书写又何尝不可以简繁共存?同根同源的华夏文明,不会因为简繁之争而消弥交流的热情,而最终的融合和新标准制定的任务就交给政治家们去思考吧。
日期:[ 2009-06-24 ] 阅读: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