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博物馆介绍
博物馆简介
机构设置
馆长致辞
历任党委书记、馆长
历任领导班子成员
领导介绍
管理制度
新闻中心
重要新闻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媒体新闻
2023中国国际汉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馆藏文物
重要藏品
文物征集
管理政策
藏品总目
三维文物
陈列展示
基本陈列
最新展览
精品赏析
展览申请
数字展览
学术研究
学术机构介绍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文博动态
学习交流
公众服务
参观须知
票务服务
讲解服务
服务规范
游客服务中心
4D影院
旅行社
数字字博
社教之窗
甲骨学堂
研学实践
志愿者之家
文博大讲坛
博物馆之友
字博先锋
文明创建
理论学习
党建动态
网络安阳
字博视窗
博物馆宣传片
博物馆有约
新闻宣传
甲骨微讲堂
每月壁纸
中文
English
한국어
日本語
博物馆介绍
博物馆简介
机构设置
馆长致辞
历任党委书记、馆长
历任领导班子成员
领导介绍
管理制度
新闻中心
重要新闻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媒体新闻
2023中国国际汉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馆藏文物
重要藏品
文物征集
管理政策
藏品总目
三维文物
陈列展示
基本陈列
最新展览
精品赏析
展览申请
数字展览
学术研究
学术机构介绍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文博动态
学习交流
公众服务
参观须知
票务服务
讲解服务
服务规范
游客服务中心
4D影院
旅行社
数字字博
社教之窗
甲骨学堂
研学实践
志愿者之家
文博大讲坛
博物馆之友
字博先锋
文明创建
理论学习
党建动态
网络安阳
字博视窗
博物馆宣传片
博物馆有约
新闻宣传
甲骨微讲堂
每月壁纸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新闻
一部《新华字典》,如何折射汉字里的中华文明之光?
[ 2023-08-07 ] 阅读:300
2023-08-07 14:38:31 阅读:300
70年来,《新华字典》历次版本,是以汉语汉字为载体的中华文明连续性的生动写照。
来源:中国新闻社
作者:
程荣 《新华字典》第12版修订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全文字数:2500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汉字承载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楷书,字形虽然发生了不少变化,但整个汉字系统并无根本性改变,古今汉字之间始终保持着承继关系,其独特的表意性依然有脉可循。
汉字里的中华文明,一直跃然于新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新华字典》七十年历次不同版本的字里行间,连续不断地熠熠发光,持续生辉。《新华字典》不仅是每一位学习中文的人所熟知的工具书,更见证着汉字表义的发展脉络,折射着附载其中的中华文明之光。
从汉字形音义看中华文明的古今传承和发展
作为以收录现代通用汉字为主的《新华字典》,其历次编修都十分重视通过对所收汉字的简明释义,展示其承载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一般先释其造字本义,继而呈现字义的引申及发展脉络。
中华文明的古今传承和发展,在汉字的形音义里均有所反映。从《新华字典》前后不同版本里,能够看到因科技进步、时代发展所产生的新字义的接续性呈现。
《新华字典》第12版。陈晓根 摄
例如,“网”字甲骨文像是一张捕鱼的网,是“網”的本字,其本义是用绳线等编织成的捕鱼或捉鸟器具。“网”与“網”现在是简化字与繁体字的关系。
《新华字典》1953年版解释了“网”字的本义和表示像网的东西的引申义。随着时代发展,通讯网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增多,《新华字典》1957年版在引申义项里增补了“通讯网”等配例,1979年版把“通讯网”的意义用法单立为“像网样的组织或系统”的义项,2004年版在该义项后增补了“互联网”等词条,2011年版把这些词条的用法归纳为“特指互联网”的释义。
“网”字由表示具体的捕鱼网,引申到表示铁丝网等像渔网那样的事物,再引申到表示较为抽象的通讯网等事物,又引申到表示更抽象的、给现实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互联网。科技进步带来的现代社会文明,在新的历史阶段赋予了该字新的字义引申。
多年来,《新华字典》在不同时期推出修订版,不断跟进社会前进的脚步,把新时代赋予某一汉字的新意义续接呈现给当代读者,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彰显了汉字里承载的从造字本义到当代新引申义连绵不断的中华文明。
《新华字典》第12版。陈晓根 摄
一部字典呈现汉字演变 沟通港澳台用字
汉字是贮存中华文明、传播中华文化的基石,《新华字典》对现代通用汉字与典型的历史字形的附列沟通,呈现了汉字演变及其所承载的中华文明史。
历史上,表示射击武器大炮义的字原本写作“礮”或“砲”,因为中国古代最早的炮是用机械发射石弹的石炮,不是火炮,所以该字的形声造字类符是“石”旁。火药发明后,大炮成为用火药发射铁或铜等炮弹的重型武器,《清史稿·兵志》记载“自数千斤以至万斤大炮,或钢或铜均可自造”。自大炮跟火药有了直接关系,“火”旁的“炮”也逐渐用来表示射击武器的意义。形声字义符类别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新华字典》1957年版以来表示大炮义的字头,以现代通用字“炮”为主体正字,同时附列“礟、砲”两个异体,用正体兼顾包容异体的特有字头方式,通过不同义符偏旁的字形呈现了古今字用关系,贮存记录了大炮从“石砲”到“火炮”的发展,反映了中华文明史。
一书店员工用《新华字典》堆出“书”字的繁体字造型。陈彬 摄
考虑到港澳台地区仍在使用繁体字,《新华字典》在正文规范字头后附繁体和异体的做法,体现了新中国汉字规范与汉字文化传承的恰切结合。比如,有些正体字后附列的异体字未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通用规范汉字表》所附《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当中,但却是历史常用字形,曾被视为俗字而见于古代文献和书法碑帖,而且目前还在港台地区使用。
例如,“為”字就属于此种情况,多见于晋代以来的碑帖和文献。《新华字典》1954年版曾把“為”作为正字收入大字头,推行《汉字简化方案》之后出版的1957年版把“為”附列在简化字“为”之后,1962年版同“爲”一起附列于“为”后,1998年版显示为“为(爲、**為)”。至2020年第12版,“爲”是“为”的繁体字,“為”是字表以外的异体字,也是现在台湾地区的通行字形。字典以此种方式收录“為”这个字形,呈现书写应用轨迹“爲→為→为”,是中华字书文化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沟通海峡两岸用字。
从《说文解字》到《新华字典》,汉字文化渗透其中
中华民族根据汉字特点创制的部首法,在古今字书两千余年的运用中,也体现了中华字书文化的持续性传承发展。
《新华字典》历次不同版本对汉字部首法的传承和创新,反映了从《说文解字》540部首到《康熙字典》214部首,再到《新华字典》的216部首、187部首、189部首至201部首的演进历程,其中渗透了独特丰富的中华汉字文化,也是中华文明在现代字书中的体现。
1971年版《新华字典》。周东潮 摄
作为现代字书创新性继承传统部首法的典型代表,《新华字典》1954年版正文字头按部首编排,其他按音序排列正文字头的十几个版本,均专门附有部首检字表,把同部首的字编排在一起,使字义相关或义类相同的字“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如“竹”的部首下有“简、篇、簿、籍、笺(箋)、笔(筆)、符、笈、箱、管、筒、筹、算、箭、竿”等,其本义都跟竹子有关。《新华字典》首创楷书变形部首的分立,1954年版为变形部首单立或是在主部首后附列,1957年版的部首检字表加强了对二者的关联,2004年版部首检字表的变形部首紧随原形部首,如设“忄”部,紧随“心”部之后;1962年版的部首检字表已明显有简化字或简化偏旁的部首,在2004年版的部首检字表里,简繁部首分立并挨连,如“马”部下是“马”旁的简化字,紧随其后的“馬”部下均为“馬”旁繁体字;1957年版的部首检字表创立了“多开门”归部方式,在2011年版和2020年版的部首检字表里给传统习用部首加了标志,如“思”字据现行规定部首归在“田”部下,以方便查检,同时又按传统习用部首归在“心”部下,字的右上角加小圆圈标志,以利于识字教学,使之发挥各自功用。
中国国家版本馆展示的各版本新华字典。(视频截图)视觉中国 供图
70年来,《新华字典》历次版本,是以汉语汉字为载体的中华文明连续性的生动写照。汉字历经三千多年演变而不改其根本,人们得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沟通思想,承载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不断赓续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前,在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中,通过研究以《新华字典》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优秀字书,推进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对汉字古今连续性传承中华文明,意义极为重大。
作者简介:
程荣,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辞书学会常务理事,《新华字典》第10版-第12版主持人(第11版主持人之一),《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主持人之一、第7版审定委员会委员。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
全市党员干部“转作风、提效能”警示教育整顿大会召开
返回列表
关闭
周二至周日
09:00-17:00
360°全景游
网上订票
网上商城
APP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