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博物馆介绍
博物馆简介
机构设置
馆长致辞
历任党委书记、馆长
历任领导班子成员
领导介绍
管理制度
新闻中心
重要新闻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媒体新闻
2023中国国际汉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馆藏文物
重要藏品
文物征集
管理政策
藏品总目
三维文物
陈列展示
基本陈列
最新展览
精品赏析
展览申请
数字展览
学术研究
学术机构介绍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文博动态
学习交流
公众服务
参观须知
票务服务
讲解服务
服务规范
游客服务中心
4D影院
旅行社
数字字博
社教之窗
甲骨学堂
研学实践
志愿者之家
文博大讲坛
博物馆之友
字博先锋
文明创建
理论学习
党建动态
网络安阳
字博视窗
博物馆宣传片
博物馆有约
新闻宣传
甲骨微讲堂
每月壁纸
中文
English
한국어
日本語
博物馆介绍
博物馆简介
机构设置
馆长致辞
历任党委书记、馆长
历任领导班子成员
领导介绍
管理制度
新闻中心
重要新闻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媒体新闻
2023中国国际汉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馆藏文物
重要藏品
文物征集
管理政策
藏品总目
三维文物
陈列展示
基本陈列
最新展览
精品赏析
展览申请
数字展览
学术研究
学术机构介绍
科研成果
学术活动
文博动态
学习交流
公众服务
参观须知
票务服务
讲解服务
服务规范
游客服务中心
4D影院
旅行社
数字字博
社教之窗
甲骨学堂
研学实践
志愿者之家
文博大讲坛
博物馆之友
字博先锋
文明创建
理论学习
党建动态
网络安阳
字博视窗
博物馆宣传片
博物馆有约
新闻宣传
甲骨微讲堂
每月壁纸
首页
>
学术研究
>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黄德宽:说“彦”及相关诸字
...
2021-12-23 阅读:2184
查看详情
朱彦民:小议甲骨文中的“宋”与“商”
...
2021-12-23 阅读:2264
查看详情
张惟捷:商代卜甲认为刮痕补说
2021-12-23 阅读:1760
查看详情
吴良宝:战国时期三晋官印举隅
2021-12-23 阅读:1857
查看详情
刘影:甲骨新缀三例
...
2021-12-23 阅读:1778
查看详情
李维明:郑州二里岗早商骨刻字符与乇土祭祀
2021-12-23 阅读:1809
查看详情
冯时:殷人疾祸考略
...
2021-12-23 阅读:1429
查看详情
东莲池:释师询簋的“□”
...
2021-12-23 阅读:1634
查看详情
2021年中国文字博物馆研究成果清单
序号研究成果名称
2021-12-15 阅读:2284
查看详情
2021年中国文字博物馆结项科研项目(课题)一览表
序号项目/课题名称
2021-12-15 阅读:2495
查看详情
黄德宽:了不起的汉字,迎来“最好的时代”
2021-09-07 阅读:2004
查看详情
陈建胜:下笔有由——《甲骨文常用字字典》对当代甲骨文书法创作的启示
...
2021-03-12 阅读:2200
查看详情
看甲骨文里是如何记录疫情的
漫画设计 吴敏 你能想到吗?三千多年前的商王都怀疑自己被传染瘟疫了!话说回来,这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人类自出现就受到了各种疾病的困扰,人类的发展进程中也书写着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中国最早的文字殷墟甲骨文已经有了“虫”“蛊”“疟疾”这些文字的记载。特别是“疫”在中国古代文字学中间是指“瘟疫”的意思。这个字在《尚书》《山海经》《左传》中都出现过,这应当是中国最早的有关瘟疫的文献记载。甲骨文中关于疾疫的记载。殷墟甲骨文中所见的疾患种类繁多。关于商王得了疑似瘟疫的甲骨卜辞,就出自197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殷墟小屯西地发现...
2020-03-11 阅读:7782
查看详情
敦煌隶书简纵向笔形书写考察
敦煌隶书简纵向笔形书写考察 李逸峰 甘肃兰州·西北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 内容摘要:本文以敦煌汉简中的部分隶书简作为书写样本,从纵向笔形数量、起笔收笔的用笔方式与方向及行笔过程中的重笔现象等方面,描述敦煌隶书简书写状态,重点考察隶变在敦煌汉简中发生、发展的情况,进而阐述隶变发生、发展的规律,拓展了汉字字体学的研究视角,并将书法学研究推进到微观领域。 关键词:敦煌隶书简 纵向笔形 隶变 隶书是敦煌汉简书写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字体。笔者借助文字学界将汉字隶书 点画分为横向、纵向、斜向以及转折笔形。在敦煌隶书简中,纵向笔形书写状态直接反映隶书用笔方式、字形体势以及隶变、楷化程度。同时,隶书简纵向笔形书写特征也折射出汉字书写与字体演变规律。 在敦煌隶书简纵向笔形的书写研究中,笔者抽取现有出版物中图版较清晰、材料保存较完好的新25、新26、新32A、新57、新176、新246、新263A、新275、新282、新287、新288、新304、新318A、新385B、新521、新526、新532、新538、新551、新557、新570A、新624A、新639A、新639B、新639C、新639D、新784、新793、新796、新981、新983、新1007、新1041、新1044、新1068、新1124等31简共718字,重点对图版更为清晰的新25、新26、新57、新176、新246、新288、新318A、新532、新557、新624A、新639A、新784、...
2016-04-23 阅读:4637
查看详情
唐宋书法文献中的“永字八法”与蔡邕形象建构
唐宋书法文献中的“永字八法”与蔡邕形象建构
2016-04-23 阅读:20100
查看详情
秦汉虫书研究
秦汉虫书研究
2016-04-23 阅读:26243
查看详情
著于丝绢:帛书的书写形态和适用情景
著于丝绢:帛书的书写形态和适用情景
2016-04-23 阅读:25860
查看详情
“斯文”重建与宋代书法史的历史转型
“斯文”重建与宋代书法史的历史转型 ...
2016-04-23 阅读:16318
查看详情
徐三庚字号交游考
徐三庚字号交游考 郭锋利 摘要:徐三庚是晚清著名的书法篆刻家,其书法精篆、隶及北碑,得《天发神谶碑》三昧,刻印上规秦汉,能于吴让之、赵之谦诸家后别树一帜。由于徐三庚生前没有留下任何文集、诗集等文字著作,因此后世对其研究多集中在书法或篆刻艺术风格,对其生平与交游我们却知之甚少。本文通过徐三庚篆刻边款留下的只言片语,对其生前使用的姓名、字号进行了梳理,并对这些字号的使用时期以及来源作了一一考证。同时,对长期以来人们在“褎海”是其字还是其号上存在的混淆,本文也作了详细说明。 关键词:徐三庚 姓名 字号 交游 袖海
2016-04-23 阅读:32537
查看详情
视•线:古代铭刻文字的阅读方式
内容摘要:阅读方式,是人视线移动的轨迹,在长久的演变中逐渐定型,关涉到人们理解客观万物存在的方式。古汉语的书写序列是自上而下自右向左的,经过长时间地演进,人们对这种书写序列已经形成特定的视觉习惯。汉字从上往下,右行阅读是根本的,其它是根据形状、用途的临时变通,瓦当、钱币、铜镜、印章、石刻等,除了文字的意义,更大程度上是形态上的装饰与审美意义,有的还牵涉到宗教意义。铭刻文字不论是从上到下的竖线段,还是从左至右、从右至左的横向线段,抑或成圆环或半圆弧的释读,都属于线性阅读的方式。阅读方式,暗含了接受信息的方式、顺序强度等,影响了思维方式与观念的形成。本文拟以印章、瓦当、铜镜、石刻等不同的器物形态分别阐述之。 关键词:阅读 视线 铭刻 文字 形态装饰 审美 阅读方式,是人视线移动的轨迹,与人类的思维方式相联系,在长久的演变中逐渐定型,关涉到人们理解客观万物存在的方式。古代原始氏族人们的视觉习惯与视觉序列应与 后世不同,古汉语的书写序列是自上而下自右向左的,经过两千多年的演进,人们对这种书写序列已经形成特定的视觉习惯。为何形成这种习惯,虽有种种推测,但具体成因仍不得而知。 对中国古代的文字排列方式,很多人做出了有益的思考。中国古代书籍史的研究说明,直行书写与汉字的构造、书写的工具材料以及生理心理等因素相关。汉字的造字原则、文法结构与书写模式,至迟在甲骨文时代已基本固定下来。“甲骨文的行款很严格,基本上依龟甲中脊的纵向和兽骨的竖向纹理去排列,自上而下的竖列书写。这基本上与后来的竖写行款相同,确定了中国长达几千年的竖行书写的格局。但排列方式不同,或自右向左,或自左向右,是以龟甲中脊为轴,左右对称的刻写。”1
2016-04-23 阅读:5564
查看详情
汉代墓室建筑中的文字与书写
汉代墓室建筑中的文字与书写
2016-04-23 阅读:12192
查看详情
试探甲骨文生僻字之隶释
2016-04-23 阅读:4707
查看详情
书史印迹——宛平大小米
书史印迹——宛平大小米 马其伟
2016-04-23 阅读:19394
查看详情
《释甲骨文中的“阩”—兼说升、祼之别》中文摘要
花东卜辞中有一字作、,对其的释读,或将之与系联释为,或认为是陞、陛、陵等字的本字,两种观点皆存在问题。其实它可与系联,
2015-12-03 阅读:3871
查看详情
《说抱、包》内容概述
甲骨文中有两个写作“子”形在“人”形前面的字形(分别见于《甲骨文合集》16429、《甲骨文合集》26986)(以下用A来指称此字),旧一般释作“保”。但从商周比较古的字形来看,确定的“保”字皆象人反手负子于背,后来字形虽有减省,但“子”形与“人”形的相对位置却是确定的,皆是“子”形位于“人”形的后面。而《合》16429、《合》26986中A则是“子”形位于“人”形的前面,可见两者有别,应非一字。不过从造字意图看,两者恰可类比,“保”象负子于背,A则象揽子怀于前,又根据其它金文资料所提供的语音线索,可知A应该就是“抱者褱于前”之“抱”的象形初文。结合A的字形以及《召告》“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保”、“抱”对举来看,亦可反证“保”最初应是动词而非“緥(褓)”字初文。 “包”字,《说文》:“象人褢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说文》认为“包”是一个表意字。古文字研究者一般认为它是一个从巳、勹声的形声字。联系相关资料看,“包”字很可能就是由“A”演变而来的。“包”最初应该就是“抱者褱于前、“怀抱”之“抱”的古字。大概由于“包”字上部已经变形声化作“勹”,下部已演变作“巳”形,后来的人已经不清楚“包”的构形或者是由于“包”字常用来表示某一个引申义或假借义,于是后人又以“抱”的古字“包”为声符造了一个后起形声字“抱”来表示“抱者褱于前”之“抱”。 【简介】
2015-12-03 阅读:3872
查看详情
蒋玉斌《释甲骨文中有关车马的几个字词》介绍
甲骨文字考释大致相当于俗称的“认字”,是甲骨学的基础工作之一,是深入研究甲骨文内涵的开端。学者历来重视这项工作,甚至用“发现一颗新的星球”作比,形容甲骨文字考释的重要性及难度。2012年出版的李宗焜先生《甲骨文字编》全面反映了这方面成果,该书收录殷墟甲骨文单字4378号,其中可释者1682号。应该说,多数甲骨文常 用字已经得到较准确的释读,今天的专业学者已经能够通读大部分甲骨文献。但从甲骨文字考释数量上看,可释字仅占总数的2/5弱,常用字中也仍有一些亟需研究,这项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 马车是商王或贵族的重要交通工具,但驾马出行也难免出现一些事故。甲骨文中就有一些出行途中马车折轴、断辕,甚至引起王子从车上颠陨的记载,已为大家熟知。为确保乘车安全,高级马车车辕左、右的驾马往往要精心挑选、合理搭配。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者刘一曼和曹定云先生曾指出,殷墟车马坑分置于辕左、右的两匹马高度大体相似,经过初步鉴定,同坑二马的年龄大多接近。甲骨文中也有很多贞问如何匹配驾马的卜辞,充分说明商王和贵族对出行安全的看重。蒋玉斌《释甲骨文中有关车马的几个字词》首先缀合了现藏国家图书馆的两版甲骨,发现上面一条卜辞是说商王出行要将两匹马搭配驾车,并由小臣某“鼄”(“蛛”的另一种写法)。这种用法的“鼄”也见于西周太保玉戈铭文,李学勤、陈剑先生认为它相当于古书中表示驭手的“驺”或奔走义的“趋”。同理,卜辞“小臣某鼄”指由这位小臣驾车或奔走服役。这就进一步提供了新的驾马出行的资料。卜辞又多次贞问将某马与某马匹配驾车较好,表示好的状态的字,写作“辶(辵)”加“㕣”或双手持“歺”形。作者根据古文献用字习惯,指出它们相当于后世的“顺”或“驯”,在卜辞中指所配两马顺从、驯服。又有一条卜辞问,让左马和另一种马配合驾车好不好。后者写作“马”字面前一斜笔形。在贞问阉割马匹...
2015-12-03 阅读:4586
查看详情
焚书坑儒后2000年 古文《尚书》重现(组图)
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左二)在竹简鉴定现场
2012-06-07 阅读:3648
查看详情
首届“书法名家邀请展”学术座谈会专家发言
刘恒主持词:今天我们在中国文字博物馆举行首届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学术座谈会。首先,我向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各位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于各位贵宾给予中国书法事业的支持表示感谢!在书法艺术的展示和传承方面中国文字博物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自从开馆以来先后举办了“故宫博物院馆藏历代书法精品展”、“‘翰墨春秋’——全国百位老书法家作品展”、“兰亭群星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精品展”、首届“四堂杯”全国书法精品大展等十余次大型书法展览活动,还分别举办了两届中国文字发展和中国文字书法论坛以及多次书法笔会等活动,充分展示了安阳作为甲骨文故乡的独特风范,极大地促进了我省乃至全国书法艺术的活跃和发展,受到了书法界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并先后被授予“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创作基地”和“中国书法家创作培训基地”称号。中国文字博物馆“首届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得到了我国多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书法家的积极响应和鼎力支持,此次展览汇集了德高望重的学者、享誉书坛日久的耄耋巨擘,才华横溢的中青年翘楚的书法力作,他们的作品,无不闪烁着辉煌的思想精魄,无不浸透着深厚的文化神韵,无不体现着强烈的时代精神和风格各异的艺术风采,使我们学习欣赏的绝佳良机。这个展览经过了长期的筹备,所以对全国的书法家的情况做了一个全面的调查、计划和安排,为了长期保持这项展览的水平高度和学术价值,所以我们大致划分70岁以上为一个年龄段,50岁到69岁为一个年龄段,然后是50岁以下的年龄阶段,对全国这三个年龄阶段的书法家做了一个统筹的安排,每一次只选择每一个年龄段的三名书法家。所以,这样的展览体现了我们中国文字博物馆对于我国当代书法的长远考虑,并把它形成了一个品牌,树立在中国当代书坛。在最初策划时还有一位叫杨秉延,他是原中国美术馆的副馆长,美术馆办了两届中国当代名家书法邀请展。中国文字博物馆在策划的时候杨秉延就说要吸...
2011-08-19 阅读:3809
查看详情
陕西作家代表团赴俄开展文学交流活动
中国驻俄大使馆大使李涛、文化参赞迟润林亲切会见陕西作家。 中国文化交流网莫斯科讯:(通讯员 大宝)2011年7月14日,应俄罗斯城市作家协会邀请,陕西作家代表团一行21人在陕西作协秘书长王芳闻团长,李康美副团长率领下,开始为期一周的俄罗斯文学之旅。在俄罗斯期间,代表团成员拜会了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受到了大使李涛先生和文化参赞迟润林先生的亲切会见,他们向陕西作家简要介绍了近年来俄罗斯文化事业发展的情况以及陕西赴俄罗斯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情况,要求作家们作为中俄文化的友好使者,要多了解俄罗斯文学发展的现状,多与俄罗斯作家开展文学对话与交流,虚心向俄罗斯作家学习,把中国文学介绍到俄罗斯去,进一步加深中俄两国作家的伟大友谊。 俄罗斯著名诗人向陕西作家赠送图书。 7月14日下午,陕西作家来到莫斯科城市作家协会,与俄罗斯作家进行了十分友好地座谈。陕西作协秘书长王芳闻说:“亲爱的朋友,中俄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有着近百年的传统友谊。陕西作家访问团就是带着陕西人民和陕西作家的深情厚谊,赴俄罗斯来向俄罗斯作家学习的。”她还说:“老一代中国作家大都是吸收着俄罗斯文学的营养成长的,这次参访的作家都深受托尔斯泰、普希金、高尔基、肖洛霍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里、奥斯...
2011-08-04 阅读:4250
查看详情
发现黄帝时代的文字
图:西安黄帝城杨官寨遗址出土文物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希望读者提供对黄帝时代文字做出的另外见解,也欢迎读者对黄帝时代的其他文字作出自己的见解。)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由陕西出版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黄帝功德大典》和读者见面了。在《黄帝功德大典》里,刊载了最新发现的两组共计14个黄帝时代的文字。这些文字的发现,把中华文字的文明史一下向前推进了约5500年。 过去,在四大文明古国基础上,加上古希腊的人类五大古代文明中,有确切的考古资料支持的历史好像都比我们要长得多:埃及阿拜多思神庙里刻有公元前2920年美尼斯创建埃及王朝的文字记录;4600年前,第三王朝的左塞国王第一次建造了金字塔,大约同一时期的4500年前,古代埃及两位法老胡夫和他的儿子哈夫拉,他们的金字塔现在仍旧为埃及创造着旅游的GDP,当时的象形文字已经普遍使用,也并被考古证实,甚至现代人们都可以看到左塞和哈夫拉的两位长相(出土的面部雕像)。两河流域苏美尔也出土了4700前的乌尔军旗,军旗精确地描绘了出征凯旋庆功时的场面,另外还有美索不达米亚国王萨尔贡的青铜半身像等文物;约4000多年前,印度河流域也出现了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的城市文明,有大量的出土文物和建筑遗存,其城市排水系统惊人的先进。希腊的克里特岛发现了米诺斯文明,挖掘出土了系列豪华宫殿和大型壁画,米诺斯人也发明了线形文字。3800年前,而同一时期古代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国王颁布并实行了三百多条达四...
2011-07-19 阅读:4076
查看详情
1
2
关闭
周二至周日
09:00-17:00
360°全景游
网上订票
网上商城
APP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