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 | 甲骨学堂 | 校园活动
甲骨学堂线上特别课程《发现汉字之美》(二)
各位同学大家好,甲骨学堂线上特别课程第二课《众志成城中国人(一)》上线喽,足不出户学知识,宅在家里也多彩。今天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个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但却饱含深情地字,留个悬念猜一猜,我们往下看。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前方战“疫”告急,一批又一批战士逆风而行,留下“最美逆行者”的身影。他们中有八十多岁的钟南山爷爷,有最美口罩勒痕的小姐姐,还有小区门口的社区红马甲志愿者,卡点路口的蓝色警服。不管是被汗水浸到泛白的双手,还是手术室外席地而眠的身影,又或者是风雪中值岗的坚守……他们与时间赛跑、跟病毒搏击,为的就是守护好每一位亲人,保护好全国14亿人民的健康。疫情无情人有情,是他们用自己的一片片爱心,构筑起一座座保家卫国的坚固城堡。今天我们第二课就来一起重新认识——“保”字。甲骨文“保”字描述了一个人将手绕过身后以护住背上孩子的情景,以此表达出保护之意。每一个汉字都来源于生活,也忠实地记录着生活。中国人的智慧在保字中充分展现,古代人们为了不影响劳动又保护好孩子,于是将孩子背在后背上,两全其美却又极富温情色彩。首先一起看看甲骨卜辞里的保字是什么形态。 《甲骨文合集8670》、《甲骨文合集18970》“保”字金文的写法将手与人分开了,左边是“人”,右边是“子”,“子”的下方有一笔代表左边人的手。下面这件很珍贵的西周青铜器“保子达簋”中就有一个金文的保字,我们来看一看吧。保子达簋,通高23厘米、腹深12.2厘米、口径18.5厘米。盖器同铭,各14字。铭文内容:“保子达乍(作)宝簋,其子子孙孙永用,(攴)。”到了小篆时,“子”下面多了一笔表示两只手。隶书与小篆字形结构无太大变化,但到楷书时发生了一个重要变化,那就是将两只手与上面的“子”字连到一起写成了口木呆。就这样一个饱含深情的“保”字就变了模样。这个顺口溜大家一起记一下:保字一把辛酸泪,父母背上背宝贝,两手一横变口木,无人能解其中味。保,不仅仅是小家中父母保护孩子的温暖,更是祖国母亲对我们所有人深深的爱。在这场疫情中,祖国母亲保护着每一个炎黄子孙,医护人员在保护着每一位病患,全中国在保护着一个坚强勇敢的武汉!今生不悔入华夏,余世奋勇效中华。来吧,少年们,一起努力,好好学习,用自己的努力保护好我们的家园。下节课我们继续讲述《众志成城中国人(二)》,将对“中”“国”“人”等字详细讲解,让我们众志成城,共抗疫情!
日期:[ 2020-03-05 ] 阅读:7593
甲骨学堂线上特别课程《发现汉字之美》(一)
 2020年,我们过了一个特别不平凡的春节和寒假。足不出户成为常态,但我们的生活要“宅着也多彩”!噔噔噔噔~~~甲骨学堂线上课堂开课啦!疫情期间中国文字博物馆特推出系列汉字主题课程——《发现汉字之美》。在这个不一样的时刻,静下心来一起感悟汉字之美,跟着节奏一起开启第一课——《咬文嚼字》~~近一个月来,让你感动落泪的瞬间还记得吗?触及心底的暖心话是什么?是发自肺腑的“武汉加油!祖国加油!”还是古味十足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无论直白的表达,或是娓娓到来的倾诉都展现出了汉字里蕴含的殷殷深情。中国文字之美不仅音律流畅、词义深刻,还饱含先人的智慧和思考,一撇一画都是故事。当我们遇到一些不熟悉的汉字时,只要知道它的源流,了解它的部件,对它的陌生感就会少几分。读文先读字,学会识文断字,语文学起来就非常容易了。今天我们就从源头先来了解一下“文”和“字”。老师先来给大家上个图,一起瞅瞅这是啥?它就是古汉字中“文”字的写法。从造字依据上看,这些“文”字的形象都象一个正面直立的人形。与普通的正面人形不同的是,这些“人”胸前都画有不同的图案。可见,“文”的最初含义应该是花纹、图案的意思,相当于古人身上画上或刺上的纹身。这些古人身上所绘的纹身有可能代表各自部落驱鬼敬神的图画。就像今天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纹身的习俗,他们经常在身上涂上一些奇怪的图案,或者在面部纹上刺青。在查阅“文”这个字最早的形态时,我们的老师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知识。 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襄汾县的陶寺遗址发现一片扁壶残片,上面有两个用毛笔书写的红色文字,专家将其中一个字释读为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字。而陶寺遗址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夏朝时期,那么根据专家的释读来说的话,“文”这个字的出现可是要比殷墟甲骨文早的多了!知道了“文”不是“文字”的意思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它的好搭档“字”。不愧是好兄弟,“字”的本意也不是“文字”的意思。很多网友和到中国文字博物馆实地参观的朋友都对我们的标志性建筑——字坊特别感兴趣。比如会问:“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字吗”、“这是什么字”.........其实,它就是古文字中的“字”的一种写法。 “字”最早出现在金文中,但目前我们仅能看到四例,字形与后世的小篆相似,如下图:通过专家对铭文的释读,总结出一个答案。金文中所见的四个“字”都不是“文字”的意思。“字”的原义是指女人生小孩的事。大家看看“字”是不是象房屋里有个蹒跚学步的小孩子呀?在古汉语中,“字”大多可以解释为生育。说了这么多,为什么“文”和“字”可以用作“文字”的意思呢?大家一定听说过“咬文嚼字”、“识文断字”、“说文解字”这些词,从这些词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文”和“字”是有各自独立含义的。关于它们的区别,汉代古文字学家许慎曾经有明确的论断。他认为,象人、日、月、木等独体字称为“文”,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而成的合体字称则为“字”。 就象人类繁殖后代一样,爸爸和妈妈结婚了就生出一个小宝宝,许许多多合体的书写符号是“文”和“文”结合孳生出来的,人们便把它们称为“字”。不过今天的我们在实际使用中,“文”和“字”往往统称为“字”。如“字典”、“写字”、“字眼”等等。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它画面感丰富,而且富有生活的气息,我们通过这样一种寻根溯源的方式,重新发现汉字之美。 一篇文章里其实想要给大家讲述的汉字故事还有很多,篇幅有限,下节继续。第二节课《众志成城中国人》,我们一起认识一些和中国人有关,和感情、生活息息相关的汉字。不能出门的日子里我们被迫停下脚步来,有了更多的时间静静地陪伴家人,静下心来吸收知识、自我思考,更多的是懂得珍惜。下期再见吧!       
日期:[ 2020-02-28 ] 阅读:7402
国庆假期甲骨学堂里绽放精彩
   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文字博物馆甲骨学堂特别策划了“壮丽70载,我爱你中国——十一国庆节主题系列活动”,为广大青少年儿童准备了7场内容丰富的社教活动,近200余名孩子在中国文字博物馆里度过了一个文化与快乐齐飞的国庆节。快跟随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们开心的笑脸吧。10月1日上午,甲骨学堂里热闹非凡,100余名孩子和家长齐聚这里,一起观看国庆70周年阅兵式电视直播。阅兵式开始后,前一刻还在嬉闹的孩子们马上站起来,挺拔了身姿敬队礼,唱国歌。在阅兵进行到精彩处,孩子们都会大呼喝彩,气氛显得非常热烈。今天集体观看阅兵的这些孩子们,一定会在他们的一生中留下一个难忘的回忆。假期第二天,大朋友小朋友依旧热情不减,满怀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热爱之心,准时来到甲骨学堂。通过《壮丽70载——我爱你中国》、《说文小课堂——爱国如家》两堂课,理解了“家”和“国”两个字的内涵和本意,明白了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的道理,增强了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了良好的爱国情操。最后,孩子们满怀崇敬之情亲手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爱国的种子已经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我为祖国增色彩,那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啊。要为祖国增色彩,首先要从小事做起。甲骨学堂该课程的设置必将让孩子们增强中国是我们的家园,我要为祖国增光添彩的信念。下午的课程孩子们绘制了天安门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画面,孩子们高举作品致敬祖国。 假期出游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那古代人出行的方式是怎样的呢?《舟车出行》带你进入古人的世界,带孩子们解读了了有关出行的汉字。国家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中国、一点都不能少》为孩子们加强了国家的版图意识,增强了孩子们守护疆土的责任感。孩子们一点一点感受着国家地图的轮廓,一笔一笔描绘着中国美丽的疆土。
日期:[ 2019-10-04 ] 阅读:7960
眼中景、手中画~童心绘字博“六一”儿童节主题活动
六一儿童节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节日,今年的六一,许多小朋友选择走进博物馆,度过一个玩中有学、学中有画、与众不同、意义非凡的儿童节。快快跟随小编来看看,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吧?  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6月1日、2日,中国文字博物馆甲骨学堂精心策划了“眼中景、手中画~童心绘字博”专题活动,培养孩子们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孩子们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孩子们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在博物馆参加活动,要认真听老师要求哦~出发,去学习展厅啦!很多小朋友们都喜欢画画,还喜欢画出各种各样的花纹和图案,青铜器上有什么纹饰呢?什么是饕餮呢?老师讲的绘声绘色,小朋友们听的全神贯注!小朋友们快来看,鼎耳上有“虎食人头纹”孩子们听老师讲广场上的字坊、黑红雕柱,仔细观察上面的纹饰,了解它们的维妙维肖,用心去体悟它们的神秘莫测。一切准备就绪,等待小绘手们的大作!小朋友们,马上就可以去画画儿了,是不是有点儿小兴奋呢? 小朋友们大显身手,充分发挥想象力,一幅一幅五颜六色的美丽图画浮现眼前。部分作品欣赏  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习了历史、在体验中增长了知识,而且增进了亲子感情,让小朋友们度过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六一儿童节。
日期:[ 2019-04-03 ] 阅读:7430